實用癌癥雜志
基礎研究
- HSPC238對Hela細胞增殖和侵襲能力的影響
- TTF-1和SPA表達對早期肺腺癌術后復發(fā)預測及預后的判斷價值
- 易普利姆瑪對Lewis肺癌小鼠體內PTHrP表達的影響及與癌細胞衰老的關系
- 長鏈非編碼RNA MALAT1與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腫瘤復發(fā)和預后的相關性研究
- 血清miRNA-200b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 微小核糖核酸(miRNA)聯(lián)合C反應蛋白檢測對肺癌早期的診斷價值
- 血清CA125、CEA、AFP聯(lián)合檢測在卵巢惡性腫瘤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 卵巢癌組織中VEGF及MVD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 BMI在前列腺癌根治術患者中的意義
- 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感染人乳頭瘤病毒分型及臨床意義
- EGFR和自噬標記蛋白Beclin1在宮頸癌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
- 同步放化療與序貫放化療對宮頸癌中晚期患者血液毒性以及腫瘤標志物的影響
- Bcl-2及Ki-67蛋白在不同類型子宮平滑肌腫瘤中的表達情況
- 血清Th1、Th2及Th17相關指標水平與老年白血病的診斷價值分析
- 結腸癌患者血清中E-鈣粘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9的表達水平及臨床意義
- 過表達STAT1與CD74CD44促進結腸癌細胞粘附和遷移的相關性
- EGFR在胃黏膜良惡性病變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 胃癌患者血清以及癌組織中LDH的表達及其與患者預后的相關性
- 血清糖鏈抗原、粘附分子及K-ras基因突變水平在胰腺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 胸腔積液中BCAR1檢測的臨床意義研究
臨床研究
- 胃腸道惡性神經外胚層腫瘤臨床病理分析合并文獻復習
- 紫杉醇聯(lián)合卡培他濱治療晚期胃癌的療效及安全性
- 進展期遠端胃癌患者行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后復發(fā)的影響因素及治療
- 89SrCl2聯(lián)合125I粒子植入術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的療效及安全性
- 肝癌血管介入栓塞化療前后中醫(yī)證型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 放射免疫分析法對原發(fā)性肝癌的早期診斷及價值
- 混合型肝癌超聲造影檢查的研究
- 螺旋CT對肝臟炎性假瘤與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價值
- 甘氨雙唑鈉聯(lián)合鴉膽子油乳介入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療效以及對可溶性B7-H4的影響
- 培美曲塞二鈉或多西他賽單藥二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和毒性分析
- 中醫(yī)辯證聯(lián)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觀察
- 胸腔鏡聯(lián)合化療與單純化療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預后的影響
- 吉西他濱聯(lián)合順鉑方案與多西他賽聯(lián)合奈達鉑方案對晚期肺鱗癌的療效比較
- 肺腺癌大分割放療聯(lián)合培美曲塞化療的療效分析
- 口腔舌厚度與舌鱗狀細胞癌淋巴結轉移的關系
- 三維適形放療聯(lián)合化療對中晚期宮頸癌患者的療效觀察
- 宮頸癌放化療聯(lián)合熱療的療效及MRI對其評價的臨床價值
- 奈達鉑聯(lián)合紫杉醇同步放化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的療效及不良反應
- 不同示蹤劑在早期宮頸癌前哨淋巴結定位中的臨床應用
- 子宮內膜癌臨床病理特征與盆腔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
- 腹腔鏡手術與經腹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癌的療效比較
- 微波消融治療子宮肌瘤對子宮內膜形態(tài)的影響
-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比較
- 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患者圍術期機體代謝與創(chuàng)傷應激的變化觀察
- 經尿道鈥激光切除術與等離子電切術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對比研究
- 傳統(tǒng)與快速腸道準備方法對結直腸癌術后腸道微生態(tài)的影響
- 腹腔鏡聯(lián)合腸鏡治療結直腸癌合并腸梗阻的60例療效分析
- 乳腺癌術后并發(fā)胸腔轉移的臨床治療及效果分析
- 南陽地區(qū)婦女三陰乳腺癌臨床特征及預后分析
- MRI對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良惡性的鑒別診斷價值
- 氟比洛芬酯復合舒芬太尼對椎管內腫瘤患者術后的鎮(zhèn)痛效果及不良反應分析
- 甲狀腺全切除術在分化型甲狀腺癌外科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 體檢相關因子的合理選配對惡性腫瘤早期防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