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癌癥雜志
基礎研究
- RNF43對子宮內膜癌細胞增殖、遷移和侵襲能力的影響
- 褐藻素對Keap1/Nrf2/HO-1信號通路介導的前列腺癌DU145細胞氧化應激反應的影響
- miR-153-3p靶向KLF7基因調控IL-6/STAT3通路抑制食管癌細胞的增殖和轉移的機制研究
- 重樓皂苷通過JNK/p53誘導肺癌細胞鐵死亡的作用機制研究
-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NSE、ProGRP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 miR-27a,miR-138-5p對食管癌的早期診斷價值及與其病理分化程度的關系研究
- 肝素結合蛋白聯(lián)合白細胞介素6對胃癌根治術后感染并發(fā)癥的預測價值
- 血清TK1、CEA、CA19-9檢測對胃癌的診斷價值及與其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研究
- 外周血NLR、CEA、D二聚體水平在胃癌根治術患者預后評估中的價值
- 肝癌患者血清中l(wèi)ncRNA HOTAIR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及診斷價值
- 直腸癌組織中ADAM12、A2aR表達水平與神經脈管侵犯及5-FU化療敏感性的關系
- CA724、miR-183、lncRNA ZFAS1在結腸癌患者血清中的表達及意義
- 皮膚鱗狀細胞癌患者中STAT3、NF-κB p65表達及與其分化程度的關系研究
- miR-29a、PTEN、p53在育齡子宮內膜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與其術后復發(fā)轉移的關系分析
- LCoR,NRIP1蛋白在宮頸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 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細胞中CD269、CD317的表達及其意義
- T淋巴細胞占比及DD/Fib與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臨床病理指標和預后的關系
- 乳腺癌手術切除患者放療前后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Survivin、OTUD3 mRNA變化及與預后的關系
- 甲狀腺乳頭癌組織中KLF5、TAZ、UHRF1的表達水平及其臨床意義
- 口腔癌前病損轉化微環(huán)境中IL-1β/Treg、Th17/Treg、Th1/Th2免疫失衡的機制研究
- 喉癌組織中FBXW7、SCC-Ag表達與臨床病理參數及預后的關系
- 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組織中COX-2、fascin蛋白表達水平及其與預后的相關性
臨床研究
- 顯微鏡下全切術聯(lián)合同位素治療腦膠質瘤的療效及其對VEGF等指標和患者預后的影響
- 眼眶腫瘤病理類型、影像學特征及治療特點分析
- 局部晚期喉癌非手術與手術綜合治療的遠期療效比較
- 內鏡治療早期賁門癌術后合并同時癌的高危因素分析
- 腹腔鏡輔助遠端胃癌根治術治療胃癌的臨床效果及術后并發(fā)癥影響因素分析
-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早期未分化型胃癌的療效及對凝血-纖溶系統(tǒng)的影響
- Ⅳ期胃癌伴肝轉移的臨床病理特點及消癌平聯(lián)合CapeOX方案的療效分析
- 食管部分斷離法在腹腔鏡輔助全胃切除術食管-空腸吻合中的應用
- 早期胃癌患者ESD術后遲發(fā)性出血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方程構建及預測價值
- 肝移植術后新發(fā)或合并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及靶向治療的療效與安全性
- 經皮經肝穿刺膽管引流術與經內鏡鼻膽管引流術對肝門部膽管癌的治療效果分析
- 18F-FDGPET/CT對肝外膽管細胞癌術前診斷及分期的應用價值
- 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聯(lián)合卡鉑治療晚期復發(fā)性上皮卵巢癌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 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宮頸錐切術后病變殘留和復發(fā)的列線圖預測模型構建與評估
- 卡鉑聯(lián)合培美曲塞一線治療老年肺腺癌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 原發(fā)性肺腺癌胃轉移臨床病理特征分析及文獻復習
- 信迪利單抗聯(lián)合安羅替尼對Ⅲb~Ⅳ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 不同手術方式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療效對比分析
-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與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治療早期食管癌的臨床效果分析
- 乳腺癌術后PMPS發(fā)生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
- PK-ERBT、TURBT和綠激光膀胱腫瘤整塊剜除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療效比較
- 信迪利單抗聯(lián)合鹽酸安羅替尼二線治療晚期小細胞肺癌的前瞻性、單臂Ⅱ期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