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營
為提高教學效果,不少學校通過延長學生學習時間,教師通過布置大量的課后作業(yè)來實現(xiàn)。教師教得苦,疲于批改作業(yè);學生學得累,忙于完成作業(yè);教學高耗低效的問題日顯突出?!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教育觀念相對落后,內容方法比較陳舊,中小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素質教育推進困難。”為此,作為推動新課程改革持續(xù)深化的得力助手——有效教學,更需要準確把握與提高。
一、有效教學的內涵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指出:“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xiàn)代教育理念。具體地說,有效教學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fā)展;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和效益的觀念;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或量化;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有一種反思的意識?!?/p>
英語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通過教學過程的實施,使學生在學習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就其內涵而言,“有效”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xié)調發(fā)展。具體表現(xiàn)為: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在策略上,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
二、農(nóng)村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為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我市教育局開展了為期三年的有效教學達標活動,此活動促進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如課堂上教師講得少了,學生活動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突顯出來;教師不僅僅傳授知識,還進行學習策略指導等。在課堂有效教學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發(fā)現(xiàn)還存在以下問題:
1.教材使用失效。少數(shù)教師就教材教教材,而不是利用教材;不能根據(jù)英語語言規(guī)律和學生的需要,選擇性使用,幫助學生總結歸納英語語言規(guī)律。
2.教學目標失效。一些教案的教學目標過大、過空、過于簡單,可操作性不強,而且沒有策略目標和情感目標。
3.課堂練習失效。有的練習文不對題,與所學內容無關;有的練習難度過大,學生無力完成;練習時間不足,學生來不及完成,草草收場;課堂練習未達到鞏固和反饋的目的。
4.教學反思失效。教學反思成為形式,空話、套話,教師為了完成任務,敷衍了事。
5.導學案失效。導學案的編寫是一人準備,多人享用,二次備課成為泡影;不同類型班共用一張導學案,因材施教化為烏有;有的導學案還存在錯誤,編寫馬虎。
三、農(nóng)村高中英語課堂有效教學建議
1.理念的有效性——樹立有效教學的教育理念,是教師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常聽到老師說“我今天講了什么,講了多少個語言點”,這就反映了課堂教學還存在著以教師為中心的現(xiàn)象,教師的教學理念需要改變。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有怎樣的教學理念才有怎樣的教學行為,先進的語言教育理念能夠產(chǎn)生高效的英語教學。
2.備課的有效性——做好充分的備課準備,是教師實施有效教學的保證。教學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不是即席演講,因而有效教學要以充分的準備為前提條件。備課是上課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充分的備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
(1)吃透教材,優(yōu)化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預期的教學成果,是教學行為的指向與教學評價的尺度。教學目標的著力點是學生,評價的標準應是學生的發(fā)展,而不是教師是否完成了預定的任務。因此,教學目標要具體、明確,包括教什么、教多少、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等內容,可操作性要強,切忌過大、過空。優(yōu)化教學目標需要英語教師充分研讀《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下稱《標準》),了解《標準》從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提出的具體標準和要求。在《標準》的指導下,根據(jù)英語語言規(guī)律,吃透教材,利用教材,確定教學任務、目標和重難點。
(2)合理安排時間,突顯練習的重要性。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既包括學也包括習,習即課堂練習,包括鞏固練習和反饋練習。練習可以使學生鞏固所學新語言知識,發(fā)現(xiàn)沒有掌握的內容并及時去解決。教師在課堂上的現(xiàn)場監(jiān)督和有針對性的指導,既能培養(yǎng)學生在有限時間內完成任務的毅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能提高作業(yè)質量和作答速度,從而實現(xiàn)有效性。因此,教師要意識到練習的重要性,在教案設計中突顯練習的重要地位。
(3)保持課堂結構完整,突顯結課的重要性。結課環(huán)節(jié)往往是指課堂結束前的3-5分鐘,該環(huán)節(jié)與課堂導入一樣重要,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普遍存在重開頭、輕結尾,重導入、輕結課,開頭熱鬧、結尾馬虎的現(xiàn)象。藝術的結課不僅可以對整堂課的內容進行概括總結,還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達到“課雖盡而意未完”的效果,使學生回味無窮,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重視結課,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要體現(xiàn)其價值。教師應采用多種方式進行結課,如懸念式、討論式、啟發(fā)式、導入式、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式、賞析式等。
3.反思的有效性——做好深入的教學反思,是教師實施有效教學的促進。英語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反思的意識,要求英語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實現(xiàn)自己與自己、自己與學生、自己與教材的對話。英語教師不僅要把教材、學生這些客體作為研究對象,也要把自己的教學行為作為研究對象,把教學行為和思考緊密結合起來,使自己的每一個教學行為都受到理性的審視。教師只有不斷反思,總結經(jīng)驗,充分利用,發(fā)現(xiàn)問題,改進提高,教學才會有效。反思的內容很多,不僅反思教學內容,還可以反思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問題處理的策略、教學語言、教學時間安排、練習的質量等。
有效教學的達成并非一件易事,課堂教學改革永無止盡,但只要教師有有效的教學意識和行為,利用教材,充分備課,以學生為中心,授人以漁,我們的教學就會不斷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