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德珩
六十四年前,我作為一名青年學生,有幸參加了偉大的五四愛國運動。今天,我又十分高興地來紀念《中國青年》雜志創(chuàng)刊六十周年。六十多年來,我們偉大祖國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吨袊嗄辍贩从沉送瑫r代青年的步伐。撫今追昔,思潮起伏,不能自巳,借《中國青年》創(chuàng)刊紀念之機,和今天的青年朋友談談我國現(xiàn)代史上青年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精神。
我們五四時期的先進青年,絕大多數(shù)在當時還沒有掌握馬列主義,還不能對國家的前途作出高瞻遠矚的預見。但是,他們?yōu)槭裁茨軌蛞詿o畏的勇氣掀起震撼世界的五四運動呢?一個直接原因就是他們看到自己的祖國正處在軍閥混戰(zhàn)、列強侵略的危險時刻,中華民族正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每個有愛國心的青年都抱有亡國滅種之憂。國將不國,忍無可忍!竊國大盜袁世凱和帝國主義簽訂喪權辱國的21條;“巴黎和會”又把德國強占我山東的權益判給日本軍國主義。一個國家任人宰割,奇恥大辱,莫過于此!北京的愛國青年憤然拍案而起,于是爆發(fā)了驚天動地的五四運動。當年天安門前“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的呼聲,至今回想起來仍然縈繞耳際。愛國的旗幟成為五四運動最有號召力的旗幟。五月四日當天下午,反動政府出動了大批軍警逮捕學生。為了救中國,愛國青年不怕反動派的刺刀和棍棒,置個人安危于不顧,堅持斗爭。
“以天下為己任”,是當時愛國青年最大的抱負。為了團結更多的青年學生內除國賊,外抗強權,學生救國會曾派我和另一位青年作為代表,南下串聯(lián),擴大影響。我們從北京出發(fā)時,帶著干饅頭,一路吃到上海。窮學生住不起旅館,就在一家旅館的樓梯下棲身。當時,許多青年心里裝的是國家民族,腦子里想的是反抗列強,物質生活雖然清苦,精神卻很振奮。以毛澤東、李大釗、鄧中夏等同志為代表的先進青年,都是“身無半文,心憂天下”的榜樣。
當時,為了喚醒中國人民的覺悟,我們還辦了《國民雜志》和《全國學聯(lián)日刊》;惲代英同志等辦起了《中國青年》雜志。五四運動后,我們?yōu)榱藢で缶葒让裰?,到法國留學,我就是在巴黎讀到從國內寄來的第一期《中國青年》雜志的。我們這些中國學生,看到了高舉革命火炬的、自己的雜志,都倍受鼓舞,覺得十分親切。
我國青年有著極可貴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正是在這種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鼓舞下,青年在中國革命的各個階段,為拯救祖國、振興中華作出了巨大貢獻。現(xiàn)在的歷史條件盡管和五四時期不一樣了,但是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思想,仍是青年所應具備的。鄧小平同志在《目前的形勢和任務》中提出“為社會主義中國的前途而奮斗是當代青年的最崇高的使命和榮譽”。當代青年“心憂天下”,奮發(fā)有為,就要深刻認識自己的時代責任,為振興中華、建設四化點燃起青春的火焰。
愛國主義是崇高的思想感情,這種思想感情會使一個人擺脫小我境界,而將個人命運同祖國的、民族的命運融合在一起。目前,我國生產(chǎn)力還不夠發(fā)達,科學技術落后,加上十年動亂延誤了建設的進程,我們的四化建設還有許多困難,今后也還可能出現(xiàn)預料不到的挫折;我們這一代青年人在人生道路上(如求學、就業(yè)、婚姻等)也有許多問題急待解決。我們是二十世紀的中國人,歷史決定了我們要多吃一些苦,要舍得為祖國的振興作出必要的犧牲。只要我們樹立了“以天下為己任”的宏大抱負,自覺地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的前途聯(lián)系在一起,就能完成我們的歷史使命。
從五四運動走過來的我,展望未來,祖國前途似錦;緬懷往事,深深認識到:青春是寶貴的,但只有把個人命運和祖國前途聯(lián)系起來,投身于火熱的革命事業(yè)中,青春才能發(fā)出燦爛的光彩。希望《中國青年》繼承中國青年運動的光榮傳統(tǒng),發(fā)揚五四運動的愛國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引導億萬青年獻身于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yè)。我今年九十四歲,仍有千里之志,愿與青年共勉,用我們的雙手,在中國的大地上開辟出一條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道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