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重復(fù)這一句話:一個人追求的目標(biāo)越高,他的才力就發(fā)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我確信這也是一個真理。這個真理是由我的全部生活經(jīng)驗,即是我觀察、閱讀、比較和深思熟慮過的一切確定下來的。
1837年,高爾基的父親因霍亂突然去世了。當(dāng)時高爾基只有五歲,他跟隨母親寄居到開染坊的外祖父家里,不久,母親又離開了人世。那時,外祖父的家業(yè)瀕臨破產(chǎn),實在無力供他繼續(xù)上學(xué)。外祖父不得不對他說:“好吧,寶貝,你不是一枚勛章,我的脖子上沒有你的地位,你到人間去吧……”
從此,十歲的高爾基走向了人間,自謀生計、歷盡艱辛。1884年,十六歲的高爾基抱看上大學(xué)的愿望來到了喀山。但是現(xiàn)實很快使他明白:上大學(xué)——這不過是一個夢想罷了,對他敞開著的只有貧民窟和碼頭的大門。于是,他又奔波于伏爾加河兩岸,備受沙皇統(tǒng)治下人間地獄的煎熬。他彷徨,苦悶,1887年,他多么想以自殺了結(jié)這苦難的一生;然而,一種頑強生存的信念終于把他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從那時起,高爾基覺得,要生活下去,總要有個奮斗目標(biāo)。他懷著“想了解俄國”的愿望,開始了較長時期的艱苦生活。在這期間,他看到了窮苦人民是怎樣的生活以及他們身上所蘊藏著的反抗力量。耳聞目染的豐富見聞及所獲得的廣博知識,不斷充實了他的心靈,使他愈來愈堅強起來。高爾基開始強烈地意識到,自己看不起自己,自甘潦倒,這比什么都可怕。高爾基對這一段經(jīng)歷曾這樣說過:“對生活的庸俗和殘酷的恐懼,我是深深體驗過的;我曾經(jīng)弄到想自殺的地步。后來,在許多年當(dāng)中,只要一回憶起這種愚蠢行為,我就感到一種奇恥并藐視自己?!?/p>
若干年后的一天,高爾基幸遇了革命者卡留日乃,他講起自己的流離生活,卡留日乃被他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澳銥槭裁床话阉鼘懴聛砟?這些故事不就是很好的文學(xué)作品嗎?”卡留日乃建議說?!拔覜]有把握?!备郀柣樕下冻鲕P躇的神色。
告別卡留日乃后,高爾基就下決心寫詩了,他讀過了一些意大利和英國詩人的詩。當(dāng)他動筆時,就抄了其中的一些詩句。他瞞著別人暗暗地寫了一本,誠惶誠恐地將它送給作家柯洛連科過目??侣暹B科讀了,皺起眉頭對他說:“你的詩太難懂了。用你自己的話寫點你自己看到的東西再給我看看吧?!备郀柣邮芰怂囊庖姡掏窗言姼逋哆M了火爐里,開始創(chuàng)作小說。1892年9月12日,他在地方報紙《高加索日報》上發(fā)表了他的第一個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雖然這只是個小小的成功,但高爾基從此樹立起了信心。這年秋天,他白天替人抄寫,晚上自己寫作和學(xué)習(xí)。在后來回憶這段生活時,高爾基說:“我不斷地、拚命地學(xué)習(xí),讀書,在我的生活中,開始真正地迷上了文學(xué)工作了……我已經(jīng)開始考慮,在我的生活中,除了文學(xué)以外,再也沒有別的可干了。”從此高爾基追求著越來越高的目標(biāo),逐漸成為舉世聞名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