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增樺
法國的偉大作家、浪漫主義文學(xué)的代表雨果,在第一部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尚在醞釀構(gòu)思之時,已跟書店老板戈斯蘭訂定了出書合同,約定在1829年4月交稿。可是當(dāng)時雨果的全副精神貫注于創(chuàng)作另一個劇本,無暇考慮其他,因而合同期限過了一年,還來寫成一行。書店老板一再要求雨果履行諾言,可是還沒有開始寫,當(dāng)然無法交稿。書店老板面孔一板,就要雨果賠償損失,后經(jīng)熟人從中斡旋,才另訂協(xié)議,放寬雨果五個月的期限,如過了12月1日尚未交稿,則遲交一周得罰款一千法郎,依此類推。
雨果這時剛搬遷新居,又因劇本《愛爾那尼》發(fā)生爭執(zhí),生活無法安定下來,但為了踐約,不得不著手寫起《巴黎圣母院》來。這時家中一片紊亂,他不得不在書房適用繩子把四塊木板扎在一起,權(quán)當(dāng)書架,堆放《巴黎圣母院》的原稿。有次他不慎丟失了一個本子,里邊全是讀書摘記,對《巴黎圣母院》的寫作十分重要,因而硬著頭皮再次要求書店老板推遲兩個月交稿。出版商無可親何也就勉強同意了,限期推遲到1831年2月1日,雨果又贏得了一段時間。
這次已無法再拖,必須按期交稿了。雨果買了一瓶墨水和一身灰色毛線衣,將全身從脖子到腳尖統(tǒng)統(tǒng)包住,他把出門穿的衣服一古腦兒鎖在衣櫥里,決心杜門不出,且免出門的誘惑,以便一門心思鐵人小說的創(chuàng)作中。從此之后,他除了吃飯、睡覺,一刻也不離書桌,專心著書。唯一的消遣是晚飯后同來訪的朋友談一小時天。有時把白天寫的東西讀給他們聽。剛寫了開頭幾章,雨果便進入了創(chuàng)作的神奇境界,他并不感到疲倦,甚至也不感到已經(jīng)來臨的寒冬季節(jié),在12月里,居然還洞開著窗子工作至深夜。雨果全身心地投入了《巴黎圣母院》的寫作中去。1月7日夜里,窗外大放光陰,雨果抬頭觀看,原來是北極放光。1月14日,《巴黎圣母院》脫稿。他開始寫作時買的那瓶墨水至此恰正用完。他用最后一滴墨水寫下了小說的最后一行文字。因此,雨果曾一度想把小說改為《一瓶墨水的內(nèi)涵》。這中間雨果所花的勞動于此可見一斑?!栋屠枋ツ冈骸访摳搴?,雨果竟感到莫名的清閑無聊,不免怏怏不樂。因為這一段時期他和書中人物廝混已熟了,一且扔下,象失去了老朋友一樣的孤單悲哀。
(摘自,《風(fēng)流一代》)
(插圖: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