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泳源
讀到了鄧云鄉(xiāng)的新著《北京四合院》,從中獲得不少關于四合院的知識,并間接地領略到居住其間的生活情趣。
住屋既然是一個文化實體,對它進行研究,必然要從文化著眼,何況北京四合院本身就是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組成部分,它的形制就反映了北京城的形式和格局,且它的設計思想也是和城市布局的思想一脈相承的。作者在前言中開門見山地說,本書“重在‘北京二字”,其意義恐不只在于注重它的特點,而更重要的還是在于揭示它所蘊含的文化。在全書中,大至如四合院的類型,從標準的一直講到它的變化和歐化;小至如四合院的細部,即如簾子等等,都沒有離開這一點。書中一再提到中式住宅和西式住宅的區(qū)別,也實在是中西文化的一種重要比較,并且還進而就北京四合院和江浙的四川的庭院相比較,為讀者拓寬了眼界,啟發(fā)了思路,對作進一步的研究是大有幫助的。
本書因瓜摸藤,由四合院而聯(lián)系到北京的大小胡同,順理成章地談到了胡同的方向?qū)τ谒暮显翰贾玫挠绊懀铣呛蛢?nèi)城四合院類型的差別,雖然都還比較零碎,但多多少少補充了近年來北京城市歷史地理研究中的某些不足。“四合院花木”“四合院消暑”和“四合院的冬春秋”三章,談到了四合院的生活藝術。由于作者的民俗學根柢豐厚,且文學素養(yǎng)亦很湛深,所以這幾章,內(nèi)容充實,文字清麗,最為動人。可能由于作者過分熱愛四合院的緣故罷,有些地方也不免情不自禁地渲染過甚,有點過了頭,如四,合院的特點固然在它的合,但由此引伸出居住者的氣質(zhì),“很敞快,較達觀,不拘謹,較坦然,但也缺少競爭性”等等,便見得失諸偏頗了。決定一個人氣質(zhì)的因素很多,有先天的,有后天的,錯綜復雜,不可一概而論,現(xiàn)在單獨歸諸于所居住的房屋,恐見得有點以偏概全了。
作者在敘述四合院的現(xiàn)狀之后,并分析了社會經(jīng)濟等方面的原因,對四合院的未來趨勢必然為新的所代替,就洞若觀火,其理解透澈,而又通情達理,對于一部分讀者,特別是老年人,消除疑慮,平復感情,會大有幫助的。
本書一個明顯的缺點,便是缺乏一些平面圖,如對于不太熟悉北京四合院的讀者說來,什么是垂花門、月亮門,雖然看了文字說明,仍然感到不甚了了,如果配以平面圖,便不會有這種毛病。
(《北京四合院》,鄧云鄉(xiāng)著,人民日報出版社一九九○年三月第一版,2.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