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東坡詞的全注本并不多見。最近出版的《東坡樂府編年箋注》,是蘇詞研究的最新成果之一。
對蘇詞的編年是從朱祖謀校編的《東坡樂府》開始的,龍榆生的《東坡樂府箋》一仍其舊,未作深究,因此留下了許多缺憾。對此,《箋注》努力進(jìn)行了彌補(bǔ)?!豆{注》對蘇詞的編年分三種情況作出了可貴的努力。一是對龍本沒有編年的詞重新編年;二是糾正龍本中編年不確的部分;三是補(bǔ)充龍本某些編年的證據(jù)。
如《臨江仙·夜到揚州席上作》,龍本沒有編年,《箋注》根據(jù)詞的內(nèi)容和蘇軾的經(jīng)歷將它定為元豐八年乙丑(一○八五年)八月二十七日作。首先,《箋注》詳細(xì)列舉了蘇軾一生中多次到揚州的具體情況,認(rèn)為前三次要么心情很壞,要么家境困苦,與此詞意境不符。第四、第五次到揚州都在元豐八年,一為五月一日,一為八月二十七日。至此,《箋注》又據(jù)清·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八月……二十七日過揚州訪楊景略”;《蘇軾文集》中《與楊康功(即楊景略)書》(三)中所記蘇、楊二人詩友相交的事實,再檢驗此詞所流露“一時驚笑衰榮”,“夜闌對酒處,依舊夢魂中”的慨嘆,于是便斷言此詞作于元豐八年乙丑八月二十七日。此外,《箋注》并列舉三年多后蘇軾又幾次過揚州的具體情形,但都不如元豐八年八月二十七日的那次符合寫作此詞的實際。這樣,《臨江仙·夜到揚州席上作》這首詞的寫作時間就得到了有力的論證。
再如《南鄉(xiāng)子》(“晚景落瓊杯”),這首詞龍本按朱本定為熙寧七年作,而朱本的依據(jù)只是宋·傅藻《東坡紀(jì)年錄》中“熙寧七年《南鄉(xiāng)子》”一句話。蘇軾一生作過十多首《南鄉(xiāng)子》,此詞未必就是熙寧七年的那一首。因此,《箋注》便回到傅本詞題“黃州臨皋亭作”上,并聯(lián)系此詞景物描寫,再參以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和《東坡志林》有關(guān)記載,以確鑿的事實證明了此詞的寫作年代為元豐三年庚申。
此外,如《踏莎行》(“山秀芙蓉”),這首詞龍本不錄,《全宋詞》也只列舉蘇軾和賀鑄二人均可能為作者,并未下定論。《箋注》根據(jù)詞的內(nèi)容,與蘇軾的經(jīng)歷一一加以印證,從而不僅證明此詞確為蘇軾所作,而且考出寫作年代為元豐八年乙丑。此外,在《箋注》上,本書不僅保留了詳細(xì)注明詞語出處的舊注的優(yōu)點,而且對于重點、難點還能著眼于整句乃至全篇的意思進(jìn)行講解,這樣就使《箋注》既能滿足專家學(xué)者的研究之需,又適合廣大文學(xué)愛好者閱讀。
如關(guān)于詞語的出處,《箋注》不僅有大量可靠的征引,而且還彌補(bǔ)了龍本不注明出處的漏洞,一一校對原文并注明書名、篇名和作者,并糾正了龍本中的許多錯注。對幫助讀者正確理解作品提供了可靠的依據(jù)。如《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觀潮》首二句:“海上乘槎侶,仙人萼綠華”,龍本注釋時僅引《博物志》、《真誥》及李商隱詩,一般讀者讀至此會依然不知所云。《箋注》在此不僅補(bǔ)注了有關(guān)作者和詩題名,糾正了龍本所引多處原文的錯誤,而且還在注明出處之后直接點明“這里用萼綠華降人間的故事喻潮頭不知來自何處”。又如《江城子·密州出獵》首句“老夫聊發(fā)少年狂”,龍本未作注,一般注本也只說此時蘇軾年四十歲,但到底為什么蘇軾自稱“老夫”,不甚了了?!豆{注》在此注釋道:“‘老夫,蘇軾自稱。這年蘇軾才四十歲,夠不上老,奔馳打獵,是少年人的游戲;和‘少年相對,所以自稱老夫。”這些都是值得稱道的。(周禾、佘斯大)
二
《東坡樂府編年箋注》一書,尚有不足之處,僅略舉幾端:
一、關(guān)于“?!?。本書前言云,除編年、箋注外,尚作了校的工作。但通觀全書,其實不副所云。蘇詞傳世的幾種重要刊本,本書即未入校。如元延
二、關(guān)于“待考”之人。僅舉一例:第133頁《箋注》“鄭彥能”下云“待考”。按此為鄭僅,字彥能,彭城人,慶歷七年(一○四七)生,進(jìn)士及第,《全宋詞》第444頁有小傳,其作《調(diào)笑轉(zhuǎn)踏》載《樂府雅詞》卷上(宋詞人中有“轉(zhuǎn)踏”之作留傳下來者屈指可數(shù),《樂府雅詞》亦熟書,似不應(yīng)失記)。
三、關(guān)于“東坡詞評論”。此為本書附錄,原為方便讀者而輯,但所引各家評論不署版本,且出處時有差誤,實難取信于人。如第544頁“宋·晁補(bǔ)之評本朝樂章”下注“《復(fù)齋漫錄》引”,《復(fù)齋漫錄》本書作者何處得見?(實出《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三轉(zhuǎn)引)又,第545頁有“李清照《詞話》”,顯亦為誤。又同頁引《呂氏童蒙訓(xùn)》所評“東坡長句”,“長句”,非詞,何以收在“東坡詞評論”之下?又,第546頁“宋·胡寅《題酒邊詞序》”,“題”、“序”,豈可并列?又同頁“宋·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卷十六《東坡事類》”,《老學(xué)庵筆記》僅十卷,迄未聞有十六卷本,亦不見中有《東坡事類》(《東坡事類》乃清梁廷
四、關(guān)于錯字。錯字已為近年出版物之通病,本不足為怪。但此書卻又錯得奇。如目錄中,一律將元延
編者附記:此文系由來稿中的兩種不同意見綜合而成。
(《東坡樂府編年箋注》,石聲淮、唐玲玲箋注,華中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一九九○年七月版,13.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