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語
這幾年,共青團的工作格局逐漸形成,可以說是思路明確、任務穩(wěn)定。那么這些工作能不能到位,就要看有沒有干部去抓落實,就要看干部有沒有能力去抓落實。這樣,團干部的配備和選拔便成為團的工作落實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令人興奮的是,我們通過共青團建設、改革、發(fā)展大型調研活動獲悉,目前團干部隊伍的數量已經達到1979年恢復團的工作以來的最高點,團干部隊伍的質量也有明顯提高。當然,透過總體樂觀的趨勢,我們發(fā)現某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今也愈顯醒目。
從團干部的配備情況看,我們已經擁有一支數量可觀、相對穩(wěn)定的團干隊伍,但是有編缺額的現象依然存在。
黨中央(1989)12號文件下發(fā)以來,各級黨組織從培養(yǎng)接班人的戰(zhàn)略高度重視、支持團的干部隊伍建設,相應制定了一些有利于團干部配備的政策規(guī)定;各級團組織抓住有利時機,主動爭取黨政部門的支持,抓與不抓效果不同。請看:到1992年4月北京市專職團干部達到5886名,比1988年增加11.7%;1991年上海市專職團干部達到6133名,比1989年增加18.1%;廣東、遼寧兩省1991年專職團干部分別增加了1500名和2000名。值得注意的是,遼寧省恢復和建立了185個局(總公司)團委,黑龍江省有400多個曾被取消或合并的團委機構得到恢復;而河南省鄉(xiāng)鎮(zhèn)一級團委普遍配備了專職團委書記,貴州省鄉(xiāng)鎮(zhèn)一級團干部已全部配齊,有的還配了二至三名專職干部。但欣喜之余,我們又看到團干部有編缺額的現象依然存在,有些地方還相當嚴重,如某省有90%以上的地、州、市都存在缺額問題。
從團干部的選拔情況看,團內的干部民主選舉程序和干部考察錄用制度已經形成,但團干部尤其是農村團干部兼職過多的問題沒有解決。
隨著團內民主建設的不斷發(fā)展,在團干部選拔方面出現了兩個令人高興的趨勢,一是團的各級領導干部民主選舉產生的多了,上級組織任命的少了,如黑龍江省民主選舉產生的各級團委書記占82%,民主選舉產生的團支部書記占95%以上,又如海南省民主選舉產生的各級團委書記占到90%。二是團的一般干部周密考察錄用的多了,隨意調入的少了,各地在選用團的一般干部時普遍注意周密考察,嚴格把握推薦、考試、試用等關鍵環(huán)節(jié),減少了許多盲目性和隨意性。在嚴格按照“革命化、知識化、年輕化、專業(yè)化”標準選拔團干部的前提下,上述兩個趨勢保證了把自身素質好、在團員青年中有威信的青年選拔到團的崗位上來;也促進了團干部來源渠道的不斷拓寬,使團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但也不能忽視,優(yōu)中擇優(yōu)選出的團干部由于任期內兼職過多,而影響了作用的發(fā)揮(適當的兼職當然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須的)。有三分之二省分的調查中均反映了這一情況,這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認為:團干部配備、選拔工作中總體樂觀的趨勢有主客觀的原因,而團干部配備、選拔工作中還存在的問題同樣有主客觀的原因。在客觀條件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既然有些方面或有些地方做得很不錯,為什么另一些方面或一些地方就做得不太好呢?恐怕只能在主觀重視程度上找原因。改革開放進一步加快節(jié)奏,則青年工作勢將進一步加大力度,因此我們吁請各級黨委和團的各級領導機關更加重視解決團干部配備、選拔中不盡如人意的問題,使這支隊伍能更好地承擔起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投身改革開放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