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寅平
青少年期是兒童從童年向成年的過渡時期,也是具體思維與抽象思維轉換的重要階段。青少年精力旺盛。求知欲強,他們什么都想學,不懂的希望能弄懂,不會的要求學會,貪婪地吸吮著一切知識,熱烈地追求一切新鮮事物,同時隨著學習課程的增多和復雜,成績會出現分化現象?,F在許多家長為了把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成才,都舍得智力投資,以為只要孩子的智力發(fā)展了,便可以學好成才。其實不然,一個人要想在學習上取得成功,除了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外,還與其他因素有關。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智力水平與學習成績的相關系數為0.50。這就是說,影響學習效果的還有別的因素存在。最近,我國心理學工作者對初中1~2年級71名學習優(yōu)秀生和70名差生的智力狀況及影響因素進行了調查。結果提示:優(yōu)、差生的智商水平均在正常范圍,但優(yōu)生智商普遍高于差生,男生高于女生。影響智商的主要因素有性別、母親文化程度、學生人際關系的好壞和存在行為問題的多少。
行為問題研究表明,退縮型行為及攻擊性行為是影響智商的主要因素。如有的學生特別膽小、害怕,在遇到陌生人和進入陌生環(huán)境時就退縮;有的學生則出現破壞公共財產、縱火、行兇、敲詐或奪取錢財等行為,他們突出自我中心,缺乏同情心和不能團結周圍的同學。這些不良行為均影響青少年的智力。
性別方面在當前我國初中教育的狀況下,就智力發(fā)展水平的總體上看,女生要比男生低些,但相差不大,并各有優(yōu)勢。言語的學習能力(特別是外語),女生仍保持一定優(yōu)勢;理科的學習能力,女生比男生低。美國心理學家指出,青少年期女生的平均智力不亞于男生,但女生智力趨于平均,而男生智力懸殊。
母親的文化程度研究顯示,母親為大學或大專級,其子女的智商均值顯著高于母親為小學或文盲及初中技校級;高中或中專級子女智商均值亦顯著高于小學或文盲級子女智商。
人際關系青少年時期感情沖突常常較明顯,愛可化為恨,依賴轉化為反叛,尊敬或崇拜可轉化為憎恨。許多研究表明,學生在學校中與師生和同學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及潛力的發(fā)揮。如有的學生在學校與教師或同學的關系處理得不好,便會出現緊張、憂慮、不信任和敵對的情緒,這些情緒上的變化,將直接影響學生智力的正常發(fā)揮。
由此可見,如何盡早地發(fā)現和及時地矯正青少年中各種不良行為,將有利于孩子的健全人格發(fā)展,也有利于他們學習成績的提高。對產生攻擊性行為者應予以早期治療,對此問題,社會也應引起足夠的認識和重視。另一方面,若能普及和提高我國現有女孩子的文化程度(達到高中級以上),對提高2000年以后出生孩子的智力。改善我國人口素質有較長遠的意義?,F今文化程度低的家長,在教育子女時要不斷地提高自身修養(yǎng)和素質,以彌補文化程度低的不足。
此外,幫助那些智商正常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協調好師生、同學關系,做好心理輔導,對穩(wěn)定他們的情緒,提高學習成績起重要作用。家長和教師應針對這些情況進行正確引導,要通過學習互助,自然地引導同學之間建立團結友愛的集體關系,組織豐富多采的文娛體育活動,盡量避免不良刺激的影響,促進青少年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這些均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