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前
熟人王阿姨請我為隔壁小敏診病。小敏今年已經25歲了,還沒對上象。前不久,王阿姨給她介紹了一個年齡和條件相當的男青年,小敏比較滿意??墒?,就在去公園見面的路上,小敏被一輛汽車濺起的泥漿弄臟了皮鞋,為不誤時,她仍憋著一肚子氣和王阿姨準時趕到約定地點。幾天后,王阿姨告訴她,事沒成,原因是什么,沒說。
這種在生活中極平常的事,卻使得小敏甚為懊惱。她左思右想,總認為是那雙被弄臟的皮鞋影響了自己的形象,她后悔應該及時讓開汽車,或是去換雙皮鞋……。就這樣,小敏每天都要擦這雙皮鞋,一次、兩次、三次。她無法擺脫連自己都認為是無聊的作法,心頭愈加痛苦和惱怒。
我對這位容貌平平的姑娘說,這是一種強迫性神經官能癥的表現。像她這種平素膽小拘謹,性格憂郁,少有社交活動,缺乏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年輕女性,在受到某種精神刺激后,最易發(fā)生此病。盡管這種刺激在常人看來是微不足道的。這種病,可以像常人一樣的生活,但其象征則可從強迫觀念、強迫意向和強迫行為三個方面有所表現。小敏這種不由自主地強迫自己每天多次去擦那雙皮鞋,是她固執(zhí)地認為皮鞋被弄臟所致相親未果,造成其大腦皮層神經興奮和抑制相互沖突,形成的病理興奮灶所致。
患了這種病的人,會經常去想一些毫無意義的問題,如電燈為什么要用電?走路地板為啥會響?明知這些想法毫無意義,卻又偏不能自控地反復想它。當這些疑團無法解開時,其疑慮思想則加重,有時會達到令人和令自己都難以解釋的地步。如報上刊登一條盜竊案的消息,總會把這事和自己聯(lián)系上,認為是自己去干的;出門時,明知上了鎖,但每次走到一定地方都要返回看一看。當這些強迫觀念和強迫意向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便會對身邊的環(huán)境,如黑衣、爐火、刀剪、繩索產生恐懼感。有時還會出現被人追殺、勒索、強奸等實際不存在的感覺。不過,大多數病人僅僅發(fā)生毫無意義地去數電桿、數臺階、反復洗手、洗衣服、掃地等強迫行為。它不同于精神分裂癥有思維障礙,在幻覺妄想和情感不協(xié)調時有可能對他人發(fā)生語言行為的侵犯。這種神經官能癥,僅僅是在自身思想觀念和一般生活行為有所變異,重點仍在于心理障礙,不會發(fā)生情感不協(xié)調的現象。如,小敏見到我這個醫(yī)生,一樣很敬重,言語和行為沒有絲毫可以指責,若不是王阿姨介紹過她反復擦那雙皮鞋,我是難以認定她是患強迫性神經官能癥的。
根據醫(yī)學上對強迫性神經官能癥患者的治療,著重在于思想意識的改變,尤其是消除誘發(fā)病因的原則,我詳細地了解后,把小敏相親失敗的真實原因告訴了她。原來,那青年對小敏印象很好,只是在相親后第二天便收到他海外叔叔叫他去繼承產業(yè)的信,故國內婚姻暫不考慮。這不,王阿姨還拿出剛收到那青年從海外寫來的信,信中向她和小敏致歉。當這一實情說穿后,小敏的心情一下子就開始好轉,再通過一段時間的調治,她的強迫行為已完全消除。不久前,小敏還帶著新結識的男朋友,到我家來玩過哩!
當然,對強迫性神經官能癥患者,并非都能因消除誘發(fā)因素而獲療效的。我們在臨床上,大多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訓導,鼓勵病人發(fā)揮堅強的毅力去屯制強迫行為,不斷控制因強迫觀念、強迫意向而導致強迫行為的惡性循環(huán)。當她們的生活環(huán)境有所改變時,注意力也隨之轉移,強迫觀念、強迫意向和強迫行為也大為減輕。不過,在心理訓導的同時,讓患者服用抗焦慮藥物,如安定等,以及谷維素、維生素B,和調節(jié)神經的中藥制劑,對病情的恢復有一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