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偶然翻看《中國青年》,忽然想起一個問題,那就是我是不是一個團員?應該是,我很肯定。因為我清楚地記得,兩個月前,單位里的團支書向我收過一次團費。并且我還可以由此判定我一定還沒有到退團的年齡?!皥F”這個概念在我的腦子里,大概就只剩下這些了。
由此想起初中時,滿懷激情地寫入團申請書,在團旗下宣誓的情景,似乎已經(jīng)很遙遠了。問及當年的同窗,感覺也大致相同。
那么,“團”的感覺到哪去了呢?學生時代,團委這個詞是經(jīng)常聽到的,團的活動也是經(jīng)常的,團旗團徽也是??吹降模拔逅摹?、“一二九”、“希望工程”、歌詠比賽、聯(lián)誼會、舞會……凡是青年人的集體活動必由團來組織,團員必須些加,而身為團員在這樣的氛圍里,自然會有一種有組織的歸屬感。
參加工作后,類似的活動似乎還有—些,只是多由工會、廠辦牽頭,團的色彩不那么濃了,單位里的團組織也不再積極地聯(lián)系團員,收團費幾乎成了團組只的唯一“活動”,就是這一項“活動”還常常是月收改成季收,季收改成半年一收。團旗團徽更是難得一見。此種情況下,身為團員,沒有團員的感覺也就在所難免了。
我想,作為基層團組織,還是應該多讓團員和青年聽聽團的聲音,看看團的“面孔”,經(jīng)常搞一些活動,免得讓我們感覺已經(jīng)和組織沒有了關(guān)系。
四川丁衛(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