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很久了,一封遠(yuǎn)方朋友的來信,一直擺在我的床頭。每當(dāng)夜深人靜的時候,我都會悄悄地捧起它,就如同捧起一面鏡子,使我認(rèn)真地檢討自己的所作所為。
朋友的來信很短,沒有抬頭,也沒有結(jié)尾。每次我讀完信,都感到一種內(nèi)心的震撼,只有非常了解我的人說出來的話才會有如此的震撼力。
最初的幾天,我一直不愿再打開它,而且試圖去忘卻它。終于當(dāng)我有一天再次打開朋友的來信時,我已經(jīng)完全被它說服了。
朋友的信是這樣寫的:
“常有人嘆息生活忙亂,負(fù)擔(dān)過重。由于太貪多、太求全或太急切,反而使自己顧此失彼。
“許多人在除了忙自己分內(nèi)該忙的事情之外,更是忙些不該忙的。如忙應(yīng)酬,忙著為了滿足物質(zhì)享用或虛榮而賺錢,忙著奔走鉆營去求地位,對自己著手的工作易于失去興趣,因而時常見異思遷。
“忙亂的人是在鑿淺井。
“不要因為自己被人拉去做這做那,就以為這是表現(xiàn)自己才能或拓展事業(yè)的大好機(jī)會。因為他是在被人拖著鑿淺井,東鑿一點,西鑿一點,每一口井都沒有鑿到水源。這不是能干,而是生命和才力的浪費(fèi)。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時間有限。在有生之年,把握住自己真正的志趣與才能所在,專一地做下去,才可能有所成就。它需要一種鍥而不舍、全神貫注的追求。”
朋友的話平實而又尖銳,句句都點在我的神經(jīng)末梢上,令我如坐針氈!不是嗎?朋友見面,同學(xué)聚會,同事聊天,談得最多的除了忙還是忙,怎一個“忙”字了得!不知道哪一天想起來,給千里之外的母親打個電話,話沒開口,反倒是母親來安慰我:“我知道你忙,可別忙壞了身體!”
那么,我們在“忙”著做什么呢?
鑿淺井!
一個形象而貼切的比喻!
記得讀高中時,一次語文考試,作文為看圖談感想,畫的就是兩個鑿井人。一個淺嘗輒止,在松軟的土地上留下幾個淺淺的“牛腳印”后落荒而去,嘴里嘟噥著說:“這里沒水!”一個持之以恒,雖汗?jié)褚律廊酝诰恢?,終于在堅硬的巖石地上打出了清泉,成功的喜悅蕩漾在臉上。依稀還記得當(dāng)時作文的內(nèi)容,抨擊前者之無恒,贊賞后者之堅定,大有以前者為鑒、以后者為榮之決心。
然而,10多年過去了,自己竟也挖了不少“牛腳印”。
在讀到朋友的來信之前,我常常以“注重過程而不必注重結(jié)果”聊以自慰,把青春的燦爛縮小成螢火蟲般的亮點,把流星的一時輝煌當(dāng)成星際奇觀。
一切都顯示出了浮躁的心態(tài),而浮躁是最易在青年人中流行的傳染病,很多時候我們是樂于或甘于被別人拉著去鑿淺井的,因為這是一種時尚。
當(dāng)一個人浮躁得有些焦渴時,他會醒悟過來而去鑿深井。因為只有深井才有內(nèi)涵。
(林君、王守良摘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