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詩)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倚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宋·蘇軾《水調歌頭》(詞)
一輪飛鏡誰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老子高歌,為問嫦娥,良夜懨懨,不醉如何。
——元·張養(yǎng)浩[雙調《折桂令·中秋》](曲)
中秋節(jié)夜,月亮從東南天角不聲不響地爬上來,一下子把運河灘全照白了。
銀杏早已經跑出院外,在月光下,她端詳了一下自己身上綠衣兒小白點的新褂子,按了按辮子上的桂花,害羞地笑了。
——《當代·劉紹棠中秋節(jié)》(小說)
中秋日,居然晴明,我已是心懾,儀又歡笑的告訴我,今夜定在湖上泛舟,我尤其黯然!但這是沿例,舊同學年年此夜請新同學蕩舟賞月,我如何敢言語?
云彩只嚴遮著,月意杳然,夜色漸漸逼人,湖光漸隱。幾片黑云,又橫曳過湖東的叢樹上,大家都悵惘,說,“無望了!我們回去罷!”
——《當代·冰心往事》(其二)(散文)
(選摘:朱文斌責任編輯韓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