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菁菁
11年前。中國第一家人才交流中心在北京設立。一個叫王學軍的人第一個在這里留下了自己的檔案,并始了闖蕩生活。如今,他的編號“001”的人才交流協(xié)議和檔案已經(jīng)被中國革看博物館作為文物收藏。11年過去了,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已隨社會一起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么,他這個“人才1號”過得好嗎?在這11年里,他走過了一段什么樣的人生歷程?
1988年4月8日,在王學軍的人生履歷中是個特殊的日子。
那天,他與另外5個人一起把在那時還被人們視為“命根子”的檔案,放在了北京市人才交流中心,他的編號是001。那時候,人才交流中心的人一定沒有想到。他們給1號定的“001”位數(shù)太小了,他們即使定為“00001”都不算多。但在當時,全中國還真沒有幾個人有勇氣把自己給“人才”的。
11年過去了,今天,把自己的檔案放到北京市人才交流中心的人才遠遠超過了5位數(shù)。當年王學軍簽字的那份“人才交流協(xié)議”已被中國革命博物館作為文物收藏,正在“紀念改革開放二十周年”的大型展覽中展出。
當我們注意到這樣一份“現(xiàn)代文物”時,禁不住就想知道:主學軍現(xiàn)在在哪里?他在干什么?他過得好嗎?當年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行動是否給他帶來了預想中的成功?帶著這樣的疑問,按照11年前他留在人才交流中心的地址,我們開始尋找王學軍。
一
11年前的地址讓今天的出租車司機都一個勁兒地犯嘀咕,一路上一直在說:“也許這片地兒早就不存在了。”畢竟,11年的變化太大了。但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因為想找王學軍只有這么一條線索。
我和出租車司機一路走一路打聽,終于摸索著找到了“三里屯中街11號院”。這是一個小區(qū),院內(nèi)有幾幢小樓,從它們的外形和顏色可以判斷出有一定年頭了。這個院子正好坐落在三里屯酒吧一條街上,院門對著的是“MY PLACE”——我的天堂。這時已經(jīng)是晚上10點多了,滿街的霓虹閃爍。因為是隆冬,街上少有行人,但從一家挨一家酒吧緊閉的門中,仍不時有各種樂曲伴著暖洋洋的氣息鉆出來。后來王學軍告訴我,他從這兒搬走時,中國還少有人知道酒吧為何物,只是從一些進口電影中才能看到那些煙霧騰騰的往往充斥了犯罪和暴力的酒吧。“不過是幾年的工夫,酒吧街火成了這樣,泡吧根本不是什么新鮮事了。這就像是我當時把檔案放在人才交流中心,大家都瞧著新鮮,可現(xiàn)在這樣的事還算得了什么?”
我們不知道王學軍是否已經(jīng)搬走了,只能按圖索驥地敲開地址上的那戶人家。開門的人說:“他們早就搬走了。”正在迷茫之時,樓里一位好心的大媽指點說他弟弟就住在旁邊的那幢樓里。當我們找到他弟弟時,已是晚上11點了。我解釋了半天,他弟弟才聽明白是怎么回事,他撥通了王學軍家的電話,張口就說:“哥,這有一件挺奇怪的事?!比缓缶桶央娫捊唤o了我。我只好跟他說起這件“奇怪的事”。他一下子就聽懂了,我們約好了第二天在保利大廈茶園見。
后來王學軍說,他接到了我的電話后,一夜都沒怎么睡。
他一夜沒睡,可見到我的第一句話卻是:“我肯定會讓你失望。因為這11年我沒干出什么大事來,也沒有什么特別的故事,普通得都讓我自己失望?!钡又致詭У靡獾匦χf:“真沒想到,10多年前干的事,現(xiàn)在被揪出來了?!?/p>
二
王學軍是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但遺憾的是沒有考中。經(jīng)過復讀后他在1978年考入清華大學第一分校,學電子技術。
1983年大學畢業(yè)后,王學軍進了一家研究所。他用“躊躇滿志”來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情。那時,研究所的樓剛剛蓋好,他們連工作臺都沒有。他與一起分配去的30多個大學生從設計工作臺開始。建設這家研究所。只有幾位老工程師領著,他們這些剛畢業(yè)的“牛犢”什么也不怕,遇到事就直接找所長對話。研究所從無到有誕生了,他們這些太學生也同時成熟了。他們經(jīng)常主動加班到晚上12點,沒有加班費,所長會騎車來看他們,問問晚飯吃了沒有,需不需要加些夜餐。這就讓他們感到很滿足了。
當時他感覺自己要比很多大學生都幸運,因為一畢業(yè)就能被當作主力,直接參與單位的建設,這樣的機會不是每個人都會有。王學說說他們那時候特別單純,彼此間也特別團結,領導讓干什么就干什么,一點不講價錢。王學軍說:“我們可能是干活不講價錢的最后一批人了?!?/p>
但是在這家研究所里當主力到第4年,“離開”的念頭越來越強烈。因為沒有課題來源,他們這些原本搞技術的人還要花大部分精力四處找路子操心課題立項、經(jīng)費和器材。找路子明顯不是他們的專長,如果不找,這么耗下去,他們就只能自甘平庸地混日子。這時候大多數(shù)中國人過生活的首選態(tài)度還都是“忍一忍,熬一熬”,只要還能過下去,就很少有人能痛下決心辭職。除非在單位犯了什么錯?!笆裁磿r候才能不受干擾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這種念頭折磨了很長一段時間。當他偶然地把這種苦惱說給同來的幾個同事時,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不只是他一個人的想法,還有五位同事和他的苦惱一樣!用王學軍的話來說,一個“夢想小集團”誕生了,他們經(jīng)過兩個月的考察論證后,集體辭職,決定自己開一家公司。
這時他們遇到了麻煩:檔案放在哪兒?當時對注冊公司人員的出處審查非常嚴格,他們曾經(jīng)準備把公司掛靠在一家單位,但又非常擔心以后還會受到檔案的牽制,因為他們?yōu)榱税褭n案從原來的研究所里拿出來已經(jīng)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正在無所適從之時,他們聽說北京成立了人才交流中心,中心不僅可以為他們保管檔案,還可以為他們保留干部身份——這消息把他們六個大男爺們兒美得團團抱在了一起很自然的。他們就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聽說王學軍辭職后,他家的鄰居大媽在大門口見到了他就拉住他不放,東問西問的,總想套他的話,想知道他是不是在單位出了什么事兒混不下去了。他的父親沒有表達太多的意見,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話:“從此以后,你就要為五斗米而折腰了?!蓖鯇W軍沒敢接碴,只覺得渾身一激靈。
三
和王學軍一起辭職的5個人都是武俠迷,因此他們給自己的電子公司起名叫“三豐”??催^武俠小說的人都知道“張三豐”,他們的本意就是想像這個獨闖天下的大英雄一樣打出一片人生的新天地??墒钱斢型馊藛柶饡r,他們則解釋說是“國家、集體、個人三豐收”。他們怕人笑話他們沒文化。
在三豐公司,王學軍被大家一致推舉任銷售部經(jīng)理?!耙驗橐煌鰜淼?位同事也都是搞技術,沒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只有我可能看上去還有點像那么回事?!蓖鯇W軍這樣解釋說。那時電腦還是一個新玩意兒,遠沒有現(xiàn)在這樣普及。他們的工作就是每個人守住一條街,一個單位一個單位地上門推銷。他們要掰開了揉碎了告訴人們電腦是什么東西,有什么用,有什么好處。比如你說它可以幫助實現(xiàn)辦公自動化,可以打工資報表,你就得當時編出程序,當場演示,人家親眼見
了,才能相信你說的不是假的。因此,雖然是搞銷售??赏鯇W軍的知識和技術一直沒有丟,這讓他頗感欣慰。但他始終感到打開局面非常困難,因為他畢竟是“看起來像”個生意人,可在做生意時到底應該如何與人打交道,他們還是沒有吃透。
此時他們才發(fā)現(xiàn),做公司并不像他們起初設想的那么簡單。他們曾經(jīng)擔心別人笑話他們沒有文化,現(xiàn)在才知道,真正值得擔心的是他們沒有資金,沒有背景,而更要命的是他們沒有辦公司的經(jīng)驗!
父親的警告一直讓王學軍記在心里,他知道如果不想為那養(yǎng)活自己所必需的“五斗米”折腰,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要頭腦冷靜、腳踏實地。因此在公司里,他一直主張做些小項目.哪怕去練攤也要先完成資本積累,之后再進行大項目的建設??墒前ń?jīng)理在內(nèi)的所有人都反對他的觀點,他們說:“如果做小項目還辭職出來干嗎?自己單干要的就是這份自由”他們選擇的都是些一干就要半年時間的“大活兒”。他們有過幾份大活兒,為幾家大公司開發(fā)自動化辦公軟件??墒菦]有強大的后續(xù)資金支持,他們的想法只能一個又一個地半途流產(chǎn)。
因為公司遲遲不能進入良性循環(huán)的軌道,王學軍不斷地和同伴們辯論,然后辯論變成爭論,爭論又變成爭吵。王學軍覺得,再這樣吵下去,不但事情干不成,最后可能連友誼都會失去,于是他又一次選擇退出。
做出這個決定是很痛苦的。他從單位里走出來時,心里還有著一個很新鮮的夢想,身邊還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而現(xiàn)在他離開,卻是因為沒有退路。沒有退路而他又不肯折腰,他就只能自己獨力承受沒有方向的未來了。他這樣為自己打氣:如果肯對付混日子,我又何必成為人才交流中心里的“1號”?
后來的事實證明他是對的。一起辭職的人中,只有他這個第一個離開公司的人是全身而退的,其他的人都套進去了。等到公司熬不下去了宣告散伙時,有的人已賠了一大筆錢。其中的兩位同事后來去了澳大利亞,去年春節(jié)回來時他們找王學軍桑會,他們還后悔地表示:“當初我們怎么就沒支持你呢?我們真是犯了一個大錯?!?/p>
四
從三豐公司退出來的王學軍去了一家朋友辦的電腦公司。那時他已經(jīng)三十多歲,一切要從頭干起。王學軍說,如果還在國營單位里,一他的這種選擇是根本不會發(fā)生的。誰還會在三十歲時從最低層的小辦事員干起?十有八九是因為你犯了錯誤!就算是沒犯錯誤,你想干也沒有人敢用你。但王學軍卻一身輕松地上班了,他說這就是“人才”的最大好處,它可以讓人擺脫很多無用思考,直接找到自己樂于接受的工作崗位。
那是1993年,當時北京市場上打印機供不應求,而市場上只有一種型號能打印漢字。王學軍靈機一動,想起在以前打過交道的一家計算機公司的庫房里還有兩種型號的打印機,也能打印漢字,而且性能更為良好。憑著“臉熟”,他用一張白條就提出了1000臺。他們的公司沒有門市,就動員了所有的親戚和朋友四處推銷。僅僅一周以后,1000臺機器全賣光了,一臺都沒剩下。王學軍底氣很足地帶著貸款趕到那家計算機公司,再想去提貨,可是已經(jīng)晚了,另一家公司以每臺高出500元的價格全買走了。王學軍說如果他們當時有更強的實力,比如充足的資金和庫房,那一仗打得還要漂亮很多,一舉就能賺到上百萬元。
王學軍說:“我沒有成為大富豪,這不是我不努力,它有天時地利人和各種因素在起作用。當你把這些因素占全時,你才有可能一舉成功?!彼o自己做過的一件一件事都很客觀冷靜地打了分,最好的一兩次才得9分,大多數(shù)時候他只得了4分到5分。他說:“人一輩子,有順境,自然也有逆境,大多數(shù)人都應該是順逆持平,而我也沒能逃出這個大多數(shù)?!?/p>
1995年王學軍曾去人才交流中心查過自己的檔案,可在電腦上怎么找也找不到,后來到資料庫里去翻了半天才在最底層找到了。當時中心的工作人員聽說他是第一個把檔案放過來的人,都湊過來看他,像看猩猩一樣。
那時他已經(jīng)離開了那家?guī)退l(fā)了財?shù)碾娔X公司,因為他在那里苦干了一段時間,只是一個部門經(jīng)理,始終無法進入公司核心圈子,這讓他又產(chǎn)生了、“走”的念頭。當“人才”10年,王學軍已換過五六個工作。他炒過股票,炒過外匯,也辦過廣告公司。經(jīng)歷得太多,他已不再輕易地感覺到痛苦。他越來越相信自己,這個社會機會很多,只要你努力,立足不是件難事。每一次離開,每一次重新選擇,他都會讓自己的生活更上一個臺階,這就夠了。
當時他看到已經(jīng)有那么多人跟隨著他的足跡,把自己的檔案放到了人才交流中心,心中感慨頗多。在那5位數(shù)的“人才”中,哪個人不是心懷夢想?哪個人不想成為最大的成功者?但他知道,夢想并不等于現(xiàn)實,無論成功失敗,永遠都不能失掉自己的做人的本性,不能為了利益而不擇手段,這樣才能充分享受今天這個開放社會提供給我們的自由的條件。
王學軍也在反思自己這11年,“人才l號”雖然沒有成為超級富翁,但他認為自己基本上還算是成功的?!半m然沒有很多錢。但我已經(jīng)有了一些錢;雖然我一直在飄來飄去,但我真是活得自在踏實,沒有不幸地為五斗米而折腰。
當他聽說他的那份協(xié)議已經(jīng)被革命博物館收藏了,他說他一定會去看看?!斑@份協(xié)議的存在。盤活了我的一生?!?/p>
攝影:錢冰戈
(王哲摘自《青年月刊》199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