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恩·邦德·韋斯特
譯黃海波
丈夫杰里死于腦腫瘤,我悲傷欲絕:生活太不公平。我害怕孤獨,3年的寡居使我的臉像硬邦邦的面具。
一天,我駕車行駛在鎮(zhèn)上繁華的路上。看見我一直羨慕的一座房子正在建造一個新的籬笆。這是一座褪色泛白有上百年歷史的老屋,門前有一個很大的走廊。房屋前面曾有一條寧靜的街道,現(xiàn)在,道路拓寬,交通燈閃爍,小鎮(zhèn)逐漸像個城市。這房子幾乎沒有了前院。
但是,那庭院總是被打掃得很干凈,堅硬的地上鮮花綻放。
我開始注意到一個個子不高、系著圍裙的婦女在耙草、掃地、看護鮮花、修軋草坪,她甚至從地上撿起從門前“嗖嗖”駛過的無數(shù)汽車里拋出來的廢棄物。
每次駛過這座房子,我看見這尖樁籬笆在不斷變化,這位上了年紀的“木匠”在頭頂上方增設了一個玫瑰掛架和一個塔樓,并把它漆得雪白和房子的顏色相配。
一天,我把車子停在路邊,凝視著這個籬笆。木匠做了這樣一件出色的工作,我感動得掉下眼淚,不忍離去。我把發(fā)動機的火熄了,走近籬笆,扶著它,我聞到油漆的清香,聽到這位婦女驅動割草機的聲響。
“嗨!”我揮手喊道。
“嗨!親愛的。”她站起來,雙手在圍裙上擦了擦。
“我,……我……來看……你的籬笆,很漂亮?!?/p>
她笑了:“進來吧!到門前走廊來坐坐,我來談談這個籬笆?!?/p>
我們走上后臺階,她打開紗門,“吱唆”的聲響像童年時代那久遠的紗門。踩著破舊的油地氈,我們來到門前走廊。
“請坐搖椅?!彼χf道。
我突然大喜過望,坐在門前走廊,喝著冰茶,我的周圍是神奇的白色尖樁籬笆。
“這籬笆不是為我自己建的。”她解釋道,“我孤身一人,然而有許多人經(jīng)過這里,我想他們喜歡看到真正漂亮的東西。大家看到我的籬笆,向我招手。一些人會像你一樣停下來,坐到走廊上來聊聊。”
“你不在乎這條路拓寬,有許多變化嗎?”
“變化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構成了人的意志品質。親愛的,當你不喜歡的事發(fā)生時,你有兩種選擇:要么痛苦不已,要么痛快如初。”
我欲轉身離開,她喊道:“想來就來吧,別關門,好讓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p>
我小心翼翼地虛掩上門,開著車走了。此時。壘砌在我心中那憤懣的堅固的磚墻碎落了,取而代之的是這清潔的白色尖樁籬笆。我要打開門讓所有的人從我這里經(jīng)過。
(李凡摘自1999年4月16日《青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