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奇
日本社會老齡化的速度是驚人的。二次大戰(zhàn)以前,該國男子平均壽命為46.9歲,女子為49.63歲,如今已分別增為76.11歲和82.11歲,居世界之冠。日本人口統(tǒng)計局資料顯示,到2020年時,日本人口中老人的比例將升至25.5%,即不到4個人中就有1人達到或超過65歲。
為幫助老年人盡量克服種種困難,以得到一個較為理想的晚年生活。日本自90年代初開始實施“促進老人保健福利計劃”,從目前情況看,它的主要目標將在2000年世紀末前實現(xiàn)。
(一)大大擴大家庭護理業(yè),以幫助住在家中需要護理的老人,內(nèi)容包括選拔專職家庭護理員,定期上門為老人體檢,幫他們做家務等。本世紀末,家庭護理員將比90年代初翻一番,達到10萬人。對于無人照料而又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則派專人短期陪住護理。養(yǎng)老院里的特殊護理床位,到本世紀末也將擴大2倍。另外,還建立了用大巴士接送老人的服務中1心,專門為老人提供洗澡、就餐、體檢等服務,到本世紀末總數(shù)將擴大1.5倍,達到5萬人。擴大得最多的是支援老人服務中心,由專家指導工作人員對附近社區(qū)老人提供休養(yǎng)指導,它的總數(shù)將比90年代初增長8倍,達到1萬個。
(二)完善老人的服務設施,如增建特殊護理養(yǎng)老院,到世紀末可容納人數(shù)將比90年代初增加5萬,達到24萬。此外,還建立老人自強中心,幫助與指導不需要進醫(yī)院治療,可以在家中進行適當活動的老人進行鍛煉或功能訓練。這類設施2000年前將達到28萬,比90年代初擴大2.8倍,工作人員增長3倍。
(三)增加并完善老人公寓。宅內(nèi)專設護理員及輪椅,使單身老人及老年夫婦均可各得其所。它的數(shù)量擴大很快,本世紀末將比90年代初擴大10倍,可供10萬人住宿。
(四)在人口較稀地區(qū)建立老人生活福利中心。它們具有多種功能,既可幫助老人娛樂、鍛煉,又可擴大他們與地區(qū)居民的交流。2000年前,它將比90年代初增加3倍達到400個左右。
(五)進一步幫助中風、骨質(zhì)疏松癥、骨折等老人適當活動、鍛煉,逐漸能起床并恢復正常生活。為此,還將不斷完善腦溢血信息中心,在全國城鄉(xiāng)各地均配備設有升降機的公共汽車,接送老人去有關(guān)中心活動。
(六)由政府出面,健全各級“長壽促進機構(gòu)”,統(tǒng)籌合理安排老人福利工作。
(編輯楊小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