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著名的旅游勝地、印尼政治和文化中心爪哇島,有一種古典戲劇雖歷經(jīng)數(shù)百年滄桑但仍深受當(dāng)?shù)匕傩盏南矏?,這就是“哇揚戲”,印尼語稱“wayaang”。在當(dāng)?shù)乇唤凶觥按罄伞钡耐蹞P戲表演者走村串寨,用各種傀儡戲和皮影戲演繹古代傳說、神話和寓言故事,而且是隨叫隨到。
在大多數(shù)國家的傀儡戲中,一般都是傀儡模仿人的動作。而在哇揚戲中,則有人模仿傀儡笨拙動作的表演,這種人演的哇揚戲叫“wayangorang”此外,哇揚戲分為哇揚木偶戲(印尼語是“wayang golek”)和洼揚皮影戲(印尼語是“wayangkulit”?,F(xiàn)在的問題是,隨著爪哇年輕人被越來越多其它娛樂形式吸引走,哇揚戲能否流傳下去?
哇揚木偶戲中有一派叫做“wayang cepak”,它以木偶的雕刻技術(shù)與眾不同而著稱。這種至少已有700年歷史的木偶戲處于尤其嚴(yán)重的失傳威脅中,雖然它仍然活躍在井里汶一帶的農(nóng)村地區(qū)。井里汶是古老的伊斯蘭王國所地,因此那里的文化有別于撲哇島其它地區(qū)。
wayang cepak的表演大多是為儀式助興,例如婚禮或男孩的割包皮禮等。住在西撲哇加丁岸村的瓦爾薩德是表演wayang cepak的高手,他經(jīng)常在他的作坊里旅游者表演。
哇揚戲的大多數(shù)劇目來自偉大的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這兩部史詩是14世紀(jì)的麻諾巴歇帝國的作品,曾在爪哇地區(qū)流行一時,讓學(xué)者們準(zhǔn)確地說出哇揚戲的起源可能很難,但說這種戲劇是目前世界上流傳下來的最古老的戲種之一,恐怕并不為過。
徐濤摘自《參考消息》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