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弈 墨
隋唐時,圍棋還只是在宮廷、士大夫中流行,到了北宋,大都市中已有了“棋會”,棋藝愛好者可以自由到場參觀對局。有志此技者還可通過“薦補”和“補試”去選拔棋待詔。雖然棋待詔的待遇是“各別院以廩之”,只是供給飯食和必要的生活費用,但在愛好者眼里已是神圣的殿堂了。并且由于其所處的特殊位置,使得他必須搜集古代和當代的對局譜、理論著作,還要刻苦鉆研,提高理論和實踐水平,所以它的出現(xiàn)極大地推動了圍棋的發(fā)展。劉仲甫即為北宋最著名的棋待詔,他是江南人氏,自幼聰穎過人,以圍棋一藝聞名鄉(xiāng)里?!洞轰炯o聞》說他在趕往京師考棋待詔之前,曾特意繞道錢塘,以檢驗自己的實力。三日內早出晚歸,在盡悉當時高手底細后,于府前懸出“江南棋客劉仲甫,奉饒?zhí)煜缕逑取钡恼信疲⒊觥般y盆酒器三百星”作獎金。錢塘乃當時的大都會,善弈者眾多,當下推一棋品最高者與之對壘。下至50余手,觀戰(zhàn)者都以為白勢似北,百手過后,對手也面露得色道:“現(xiàn)在局面已是黑棋的勝勢了?!倍俑σ琅f微笑不語。又走了20幾手后,仲甫忽然停下不走,眾人正在詫異時,仲甫說:“大家都認為白棋已山窮水盡,然而現(xiàn)在白棋施一妙著,即可勝出。如有人能看出此手段,劉某將返回鄉(xiāng)里,不敢再妄稱什么名士了?!笨杀娖蹇徒咚急M力,也未找到致勝方法,不得已請教仲甫。仲甫于不顯眼處著一子,在二十幾手過后正遇此子,局勢突變,最后白棋大勝。
從上面的記述中可以看出,劉仲甫的棋藝已達到相當?shù)母叨?,至少在計算力方面已不遜于當代棋手。宋蔡絳在《鐵圍山叢談》中也稱其棋藝“較唐代王積薪高兩道”。劉仲甫的著作現(xiàn)今雖僅存《棋訣》一篇,但因其有獨到之處,歷來受到棋手們的重視。它最早見于《忘憂清樂集》,此后,元、明、清多家著述均予收錄,頗有影響。
下面介紹的這局《成都府四仙子圖》也收錄于《忘憂清樂集》,它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聯(lián)棋棋譜。元嘆拍(1094),劉仲甫、王玨、楊中和、孫亻先于彭城市樓相遇,談笑間有人提議“共籌四子之枰,眾欲之乎?”四人聯(lián)棋在當時可說是前所未有,冠絕天下,于是都欣然同意。其間更有天臺老人“翩然來觀,置酒于坐隅,且飲且戰(zhàn)。觀者莫不竦身加嘆”。一時傳為佳話。
第一譜1-100
古人行棋都有過分追求效率之嫌,因而顯得棋形薄弱,易引發(fā)戰(zhàn)斗。黑3、白10都屬此例。11點后13飛補機敏,白14不得不補,否則黑于18位點3·三白無應手。此后黑依仗厚勢對兩塊白棋施行纏繞攻擊,已占據(jù)主動地位。黑25深得攻擊要領,如著于56位則更為堅實。白40跳好手,對此,黑41、43厚實。黑47問題手,此手應于48位單靠,那樣兩塊白棋依然很苦。白56挖強手,由于黑外圍尚弱,無法和白棋打劫,至68先手活出。74尖、76扳后,左下黑七子已無歸路,至此,黑不但攻擊無所收獲,反而蒙受了七子被吃的巨大損失,白棋已經(jīng)建立優(yōu)勢。
第二譜1-142(即101-242)
白4至10定型后,11點角為盤面最大處,以下白簡明應對與現(xiàn)代下法并無二致,可見古今圍棋最大差異在于布局階段。白44大,白50細,黑59走60位是最后的機會,115連是還棋頭規(guī)定下特定的下法。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計算勝負采用的是填空計算法,所以未收完單官。
共242手,白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