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四
既然政治經(jīng)濟文教體衛(wèi)各個領(lǐng)域都存在虛假問題,使社會的信用受到很大破壞,而不管我們承認(rèn)不承認(rèn)我們每個人都往火里丟過柴,那我們現(xiàn)在該怎么辦,怎么使我們的社會催用達到一個正常水平呢?
我們現(xiàn)在最重要的
我想這事別人幫不了。我們習(xí)慣了等別人,你等我,我等你,哪天算完?我們沒有第二個選擇,信用的大廈只能靠我們每個人一塊磚一塊磚往上壘,“人人動手”,“齊心協(xié)力”——這話我寫下來很不好意思,太像幼兒園老師的話。但沒辦法,事到如今,只能這么說。
前些年所有手段調(diào)動起來,教大家說“請”、“你好”、“謝謝”、“再見”,教大家不講臟話,不隨地吐痰,過馬路看紅綠燈——開始我感到莫名其妙,全中國變成了一個大幼兒園。后來想想只能如此。變成幼兒園沒有什么丟人,要是連幼兒園該做的都不做,那才丟人?,F(xiàn)在做一點看上去幼稚可笑的事,比空談要有意義得多。
1987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其中一位:您在哪所大學(xué)學(xué)到您認(rèn)為最重要的東西?那位老人平靜地說:“是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xué)到什么?”“學(xué)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要洗手;做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后要休息;要仔細(xì)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xué)到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這些?!?/p>
我們現(xiàn)在最重要的,就是幼兒園老師對我們說的一句話:不要說謊。如果我們的每一件事,每一句話,每篇文章每次發(fā)言每張表格等等,盡可能如實,不實的東西能少一分是一分,情況總會一天天好起來。
朋友托我辦常,有時我忙忘了沒去辦,被問起,就老老實實告訴他。盡管他一時十分不快;但我想,如果我經(jīng)常說要找的人出差了什么的,總有一天人家真的出差了,但朋友不信。就像幼兒同老師講的那個故事,那個小孩老是說假話,喊“狼來了”,后來直喊“狼來了”,人家不信了,就被大灰狼吃了。我不想被大灰狼吃了,所以就說實話了。
記得以前讀過一本日本人寫的書,說一個人要是在40歲時還不能建立自己的信譽,他就完了?,F(xiàn)在想想哪能拖到40歲,從小就要有信譽。我常對女兒說,遲到了,老老實實說睡過頭了,別說鬧鐘壞了,別說路上堵車。說話太老實,眼前是會吃點虧,但最終會使你受益一生,因為人家相信你。被人認(rèn)為可以相信,是你最大的財富,有人忙一輩子也得不到:有人捐了100萬也沒用,所以老爸這句話對你來說值100萬呢。
你有沒有足夠的可靠度?
今年達沃斯世界經(jīng)濟論壇期間,我們這邊也搞了一些討論。1月31日那一場,在幾位企業(yè)家繞來繞去熱烈地討論企業(yè)的接班人難題時,坐在嘉賓席最邊上的一位經(jīng)濟學(xué)者冷冷地幫他們挑明:“當(dāng)你要把企業(yè)交給他的時候,你不僅要對你的繼承人的能力有一個高的評價,而且要對他的道德……就是說,要信任他——而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可信賴的人太少了?!?/p>
學(xué)者話音未落,掌聲爆響一片。我真希望眾多正在讀MBA的人能聽到這場討論,真希望他們明白,現(xiàn)在總裁、前席執(zhí)行官的位子不少,想坐上去,比一紙文憑重要的,或者說比案例分析能力重要的,是可信與否。借用一個建筑學(xué)名詞:“可靠度”——你可以沒有MBA文憑,但你必須有足夠的“可靠度”。有了它,你才有可能得到你希望得到的一切。
今年2月在西方出版的《百萬富翁的智慧》一書,對美國1300名百萬富翁進行了調(diào)研。在談到為什么能成功時,他們幾乎沒有一個人把成功歸于才華,他們說:“成功的秘訣在于誠實、有自我約束力、善于與人相處、勤奮和賢內(nèi)助?!焙孟窬褪且恍┯變簣@老師教的東西,而且,誠實擺在第一位。
深圳有一個農(nóng)村來的沒什么文化的婦女,起初給人當(dāng)保姆,后來在街頭擺小攤,賣1個膠卷賺1毛錢。她認(rèn)死理,1個膠卷永遠(yuǎn)只賺1毛,生意越做越大,買了不少房產(chǎn)。現(xiàn)在她開一家攝影器材店,還是1個膠卷賺1毛。市場上柯達23塊,她16塊1,批發(fā)量大得驚人,那兒搞攝影的沒有不知道她的。外地人的錢包丟在她那兒了,她花很多長途電話費找到了失主。有時候算錯賬多收了人家的錢,她火燒火燎找到人家還錢。聽起來像雷鋒,可賺的錢不得了。這個半文盲婦女的人生哲學(xué),恐怕也就是幼兒園老師教給我們的那些簡單的東西。她就用那一點點簡單的東西,在深圳這塊人精成堆的地方,打敗了復(fù)雜的東西?,F(xiàn)在,再牛氣的攝影商,也乖乖地去她那兒拿貨。
以往我們有時候沒說實話、做實事,有意無意騙了別人,傷了別人,也騙了自己,傷了自己?,F(xiàn)在,我們只有退回原地,按幼兒園老師教的去做。
而且,歷史允許我們磨蹭的時間,好像不多了。
(鄒西禮摘自《萬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