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民等
清朝九旬老翁中進士
王新民
清代文人謝啟祚是我國歷史上一位罕見的老壽星。他生于雍正年間,逝于嘉慶年間。壽命近120歲。如此高壽古今極為罕見。
俗話說人生70古來稀,而謝啟祚在80多歲時仍然身體健壯,精力充沛。曾多次以諸生身份應(yīng)鄉(xiāng)試,只是屢試不中。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丙午年鄉(xiāng)試時,此老竟一舉考中舉人。其時,謝啟祚已達90歲高齡。
按照清朝的慣例,謝啟祚完全可以因年齡方面的原因,不必參試。而由考官保舉,獲得朝廷特賜科名。但是,每當(dāng)考官征詢此老意見時,他總是說:“科名,定分也。老手未頹,安見此生不為耆儒一吐氣?!?/p>
榜發(fā)之后,此老喜不自勝,戲作《老女出嫁詩》一首,以紀其事:“行年九十八,出嫁不勝羞。照鏡花生靨,持梳雪滿頭。自知真處子,人號老風(fēng)流。寄語青春女,休夸早好逑?!痹娭杏哪L(fēng)趣地道出了中舉后的喜悅心情。說來有趣,在同榜中年齡最小的舉人只有12歲。
放榜次日。地方官設(shè)“鹿鳴宴”大宴眾位舉人以及考官們。席間有人作《鹿鳴宴紀盛詩》,其中有“老人南極天邊見,童子春風(fēng)座中來”兩句,盛贊這一老一少,一時傳為佳話。
第二年,謝啟祚北上入京,參加會試,一舉登第,被朝廷特授國子監(jiān)司業(yè)官銜。入京后的第三年,時逢乾隆皇帝80大壽,朝廷又將其官職晉至鴻艫寺卿。
百歲后謝啟祚告老還鄉(xiāng),離京之前,乾隆特賜以御書詩額。在歷代文人之中,謝啟祚年歲之高當(dāng)為第一。98歲尚能作詩,也為歷史上所罕見。自從有了科舉制度,在我國歷代登科的老人中,謝啟祚年歲之高也當(dāng)為第一。
麻雀放火
李國峰
唐朝薛禮東征至巖州城(今遼寧遼陽)時,巖州城守軍依仗城內(nèi)糧草充足,頑強抵抗,固守待援。薛禮率兵一連攻打多次,也未能攻下。當(dāng)時正值冬季,若拖下去,對唐軍十分不利。為求速決,薛禮采納了—謀士提出的“雀撒火種”之計。下令讓士兵捕捉了大量的麻雀,然后關(guān)在籠子里餓著,并同時命令士兵把巖州城外的草垛全部燒光。
一天夜里,下了一場大雪,整個大地被蓋得嚴嚴實實,到了清晨,又刮起了大風(fēng)。薛禮立即吩咐把事先趕制的硫磺和火藥裝在小紙袋里,用紙捻成細繩,把小紙袋系在麻雀的爪子上,然后將已餓了兩三天的成千上萬只麻雀放了出去。由于城外大雪茫茫,又無草垛之類的堆積物,麻雀無處尋找草籽和糧食,都向城里的草垛上飛去。由于麻雀急于覓食,便用爪子使勁地在草垛上猛刨,很快掙脫了紙捻繩的束縛。使一個個裝有引火物的小紙袋掉在了草垛上面。
過了大約1個小時,薛禮又吩咐士兵將另一批挨餓的麻雀的爪子上系上點燃了的香火頭。也放飛出去。同樣,這些麻雀也都飛到城里的草垛上攫食。不一會兒,香火頭就點燃了裝有硫磺和火藥的小紙袋,城內(nèi)草垛幾乎同時燃起大火,火光沖天,整個巖州城成了一片火海,城內(nèi)秩序大亂。乘此時機。薛禮率軍猛攻,一舉破了巖州,大獲全勝。
洪水烈火阻追兵
國峰
1940年夏天,英法聯(lián)軍開始實施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令英法聯(lián)軍最頭痛的是:德軍上千輛坦克在后面緊追不舍,不除掉這些坦克,就無法安全撤退。針對這一情況,英法聯(lián)軍的指揮官們決定用“水?dāng)r火阻”的辦法,對付這些“烏龜殼”。
幾天后,敦刻爾克大撤退開始實施。德軍的坦克窮追不舍。英法聯(lián)軍把敦刻爾克與加萊之間沿海一帶的水閘全部打開。頓時,洪流奔騰,洶涌澎湃,周圍的洼地變成汪洋一片。德軍坦克不得不尋找高地躲停。兩天后,洪水稍退,德軍坦克小心翼翼地駛?cè)牒樗簽E過的田野。這時,英法聯(lián)軍打過來一陣炮彈,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水霧茫茫的田野里突然泛起一片火海。在沖天的大火中,德軍坦克紛紛著火,一些坦克被迫停止前進,任其燃燒,更多的坦克則在令人窒息的濃煙大火里栽進了運河。
原來,英法聯(lián)軍為實現(xiàn)火阻之計,在水中倒進了幾千加侖的工業(yè)酒精,酒精隨著炮火爆炸燃燒起來,從而使德軍的坦克群遭受了滅頂之災(zā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