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渤
1989年春天,我隨海軍軍艦出訪美國。在參觀珍珠港紀念館時,我結(jié)識了羅伯特先生。
他是位身材高大的老人,紅潤的膚色被熱情的微笑和夏威夷特有的大花襯衫襯托出健康的光澤,一頭銀發(fā)讓人立刻聯(lián)想到“慈祥”一詞。老人主動引導我們參觀,他的講解不但殷實詳盡,而且?guī)в袧饬业母星樯?,給人一種心靈上的震撼。
當老人從隨身攜帶的大挎包里取出有關(guān)珍珠港事件的畫冊,并遞到我們眼前時,我才恍然:原來,老人就是珍珠港事件的幸存者。畫冊上有19歲的他穿著水兵服的照片。照片中他的目光里透出那個年紀的人所共有的向往的神情,那向往是純潔、美好、熱情而富有感召力的。可惜,就在這張照片拍攝后不久,這雙年輕的眼睛看到了美國海軍史上最慘烈的一幕——他親眼看著自己服役的軍艦沉沒于大海,親眼看著和自己一樣年輕的伙伴喪命九泉,而就在幾分鐘前,他們還在住艙里一起擦著皮鞋,笑談怎樣度過這個星期天……
后來,羅伯特先生成了一位軍旅作家,寫出了不少有關(guān)那場悲劇的文章。他說他這一生的任務就是要讓更多的人了解珍珠港事件,了解軍人,了解戰(zhàn)爭與和平。
得知我也是個穿軍裝的作家時,老人顯得有些激動,當場把自己編輯的那本畫冊送給了我,后來又趕到我艦??康拇a頭,送去了自己的其它著作。
回國后,我陸續(xù)收到了羅伯特先生的幾封來信,寄來了照片、資料和書籍——都是“軍事題材”的作品,而且大多數(shù)都與珍珠港事件有關(guān)??梢钥闯?,那場親身經(jīng)歷對于老人的人生影響實在太大了。不知道在此之前,年輕的羅伯特曾經(jīng)怎樣設(shè)計自己的人生,但是可以肯定,他現(xiàn)在的生命確確實實屬于他給自己下達的那個“任務”,他是為了這個任務而活著而奮斗的。
羅伯特先生的熱情和執(zhí)著打動了我,何況,討伐非正義戰(zhàn)爭,保衛(wèi)人類和平原本就是軍人的天職。在飛鴻傳遞中,我和羅伯特先生成了忘年交。
羅伯特先生的信比我勤,信中不僅講軍隊講戰(zhàn)爭也會向我介紹他幸福美滿的家庭。他幾乎把我當成了自己身在遠方的家庭成員,家里新添了什么擺設(shè),花園里什么花開了,都會來信告訴我,還會拍下照片寄來,讓我分享那份歡樂。一次來信中,羅伯特先生說自己準備收養(yǎng)一位非洲小女孩,在做決定前,他和太太都想聽聽我的意見……
在所有的信中,羅伯特先生都會表達他對中國的問候和關(guān)注,他說他和太太一定要到中國來,來看看真正的東方文化,來看看這個神秘而偉大的國家。他曾向我提出過一個嚇了我一大跳的要求——希望我能送給他一塊長城的磚。
我和羅伯特先生的通信都是漢英文混雜而寫的,這也是老人的提議。他說大家學好了對方的語言,交流會更方便。每當看到夾雜在英文中那些筆劃笨拙而認真的方塊字時,我都會被感動:一個多好的老人啊,因為親歷了戰(zhàn)爭的殘酷,他是如此渴望人與人之間的和平交往,因為遭受過野蠻的傷害,他是如此珍惜人類的愛心。
春節(jié)到了,老人寄來了他對我的節(jié)日祝福。這一次,從信封到內(nèi)容寫的全是漢字,有些是繁體字,有些是錯別字,有些明顯是在照葫蘆畫瓢,然而,一筆一劃認真中透出的依舊是真誠。而當我打開夾入信中的賀卡時,禁不住噴然大笑,一雙中國服飾打扮的金童玉女拱手作揖倒是充滿喜興,可旁邊印著的四個大字分明是“新婚致禧”!
再后來,陰差陽錯的,我和羅伯特先生失去了聯(lián)系,可至今我都在惦記著這位為了和平而奔波吶喊的老人。我相信,世界上和羅伯特先生有著共同志向的人還有很多很多,我們一起攜手努力,便能讓珍珠港事件永遠成為歷史,而和平共處的的太陽就會照耀整個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