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霖
上期刊登的《美、日、歐、猶太、客家五大經(jīng)商文化比拼》一組文章,說到儒家文化,便想起作家陶杰說的一件事:香港有的大學生遲到喧嘩,打哈欠不以手掩嘴,嶺南大學校長陳坤耀博士歸咎于殖民地政府當年不注重下一代的品德教育。
便又記起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有一個“丁龍講座”,紀念一個叫丁龍的中國人。丁龍是山東人,19世紀中,丁龍隨華工淘金潮輾轉(zhuǎn)美國,為一個剛從南北戰(zhàn)爭中退休的猶太人將軍當家仆。將軍脾氣差,家仆被他一個個地打跑。他看著丁龍,也不順眼,照樣打罵,也把丁龍趕走了。
有一天,將軍的房子失火,房子燒成廢墟,丁龍知道了,卻回來替他重建房子。將軍很詫異,但丁龍說:“將軍打我罵我,我才走,現(xiàn)在你的房子燒了,我們中國人講孔子的忠恕之道,你正需要幫忙,我就來幫你?!?/p>
猶太人很感動,說:“孔子是中國的圣人,我不知道你還讀過孔子的書?!倍↓堈f:“我不識字,沒讀過書,是父親說給我聽的?!睂④娬f:“那么你父親是個學者?!倍↓堈f:“不,我父親也不識字,也沒讀過書,是我祖父講孔子的道理給他聽的。我的祖父是耕田人,他不識字,是我的曾祖父講給他聽的?!睂④姶鬄閲@服,就把丁龍留下。過了許多年,丁龍老病,向主人說:“我在你家一輩子,吃是你的,住是你的,你還給我薪水。我沒有家,沒有親人,每個月的工錢,我都留下了,現(xiàn)在我快要死了,我把這些錢,都送還你,這些錢,本來也就是你的啊?!?/p>
這位美國將軍更驚詫了,心想:怎么中國社會竟會出這樣的人?于是,他就把丁龍臨終送還的畢生的工錢,再加上自己捐出來的一大筆款,一起送給哥倫比亞大學,專門研究中國文化。他想讓美國的學生深入了解,為什么在中國,一個毫無知識的普通百姓,會有近乎圣人一樣高貴的修養(yǎng)和品德?
這是百年前一個平凡而可敬的中國人的偉大事跡。丁龍是農(nóng)夫,他沒有受過什么殖民地教育,更目不識丁,但做人的道理,儒家的優(yōu)良精髓,都在他的血液里。尊敬老師,上課不喧嘩,應(yīng)該是基本的家教,陳校長的批評,令人遙想起偉大的丁龍,以及那一縷消失在一個斷層的中國的芬芳。
在這個世界上,當所有的財富付諸東流,所有的山川化為爛石,所有的戲劇都人終曲散,人間剩下的最美麗、最有價值的也就是人類的美德。置身于今天的商品大潮之中,它仍是我們不時回首,那一片岸上燦爛盛開的庭院。G
海外星云 200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