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志 強
張江的身上似乎濃縮了北方人所有的特點,高大偉岸的身材,豪爽率真的談吐,倔強不屈的性格……
兩年前的某月某日,我曾就“你喜歡什么布局”這一話題采訪過他,記得那次他幾乎是未加思索,便脫口而出:“先手中炮,后手順炮,有時也走走列手炮什么的。”好家伙,太力量了吧!
這種幽默式的直言就像磁石一樣一下子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從那以后,我便經(jīng)常請他寫些棋評之類的文章,而他也從不推脫,就這樣,隨著書稿的不斷往來,我們的交情也與日俱增。
1973年,張江出生在河北石家莊,和其他許多棋手一樣,張江之所以能成長為日后的象棋大師,從某種程度上講,也得益于家庭的熏陶。張江的父親是一個超級棋迷,每天吃過晚飯必定會到樓下的棋攤上殺上幾盤,雖然水平很業(yè)余,但一來二去,卻讓小張江對那32枚棋子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小學三年級時,張江的體育老師又是一個同道之人,那時哥哥乒乓球和象棋的水平都不錯,可是考慮到以后的發(fā)展,就向體育老師推薦張江,而自己也可安心地打球了。正是這個稱不上什么機會的機會,讓他有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長。
或許張江天生就與象棋有著無法割舍的緣分,第一次參加石家莊市少年賽,就獲得小學生組冠軍,遂被推薦到市體校,更有幸的是,他投師在“桃李滿天下”的韓國慶門下。五六個春來秋去,使他練就了一身過硬的功夫。這期間他共奪得兩次省少年賽冠軍,一次全國少年賽第三和一次第六。
接下來的一切似乎更加一帆風順,1988年底,由于原河北隊棋手閻玉鎖退役,編制出現(xiàn)空缺,主教練劉殿中便把張江調(diào)進專業(yè)隊。
河北省隊良好的象棋氛圍和系統(tǒng)的專業(yè)化訓練,為張江的發(fā)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不過同時也讓他感到迷茫和困惑,突出表現(xiàn)在進隊后的三四年里始終坐冷板凳,打不上比賽。張江很清楚這對于一名棋手將面臨著什么,不過好在他并未失去進取心,仍舊默默地積蓄著力量。
1993年,機會再度出現(xiàn)。隊友黃勇遠赴深圳,為征戰(zhàn)團體賽,劉殿中選派張江坐鎮(zhèn)四臺,這也是他進入省隊后第一次參加全國比賽。當時許多人都表示出懷疑態(tài)度,但事實證明了劉指的遠見卓識。那年河北隊獲得團體殿軍,他個人成績八勝二和三負,凈賺五盤,這讓張江樹立起良好的自信心。隨后個人賽,他又爆出了一個更大的冷門,取得第14名,從而晉升為象棋大師。
機會有時就是這樣,當他驟然出現(xiàn)時,智者會及時地捕捉到,并由此成為進步的階梯;而對許多人來說,卻往往是過眼云煙,一去不復返。從張江的成長過程來看,似乎并沒有太多的坎坎坷坷,可是他卻能把握住那些稍縱即逝的亮點,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在象棋界喜結(jié)伉儷已不再是什么新鮮事,前有徐天紅、汪霞萍,后有吳貴臨、高懿屏,現(xiàn)在輪到張江和吳菊花了。
提及兩人的戀愛史頗有些戲劇性,按理說兩人都是河北隊的主力,平時在一起研棋的時間自是不少,可不知為什么那層窗戶紙卻沒有輕易地捅破,直到吳菊花退役后,張江才覺得有些后悔,或許也是距離產(chǎn)生美的緣故吧?!盀槭裁丛谝黄鹉敲淳?,都沒有覺得她的好!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追,一定要追到手!”后面的故事相信不用我說,大家也都猜出來了,1998年兩人正式喜結(jié)良緣。
幸福的生活就像一副催化劑為張江在象棋上的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1997年、1998年河北隊連奪兩屆團體冠軍,張江坐鎮(zhèn)四臺,分別取得了五勝四和、二勝七和的不敗戰(zhàn)績,難怪后來他回憶時說:“愛情的力量實在是太神奇了!”
熟悉棋壇掌故的發(fā)燒友一定都知道從今年開始,銀荔杯的參賽名額將變更為上一年個人賽的前八名。張江憑借在2000年個人賽第六名的好成績將首次亮相銀荔。
“我與特級大師還有一定的差距,確切地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戰(zhàn)勝特大的記錄,所以我很珍惜這一難得的機會,爭取有所突破?!?/p>
的確等待他的是一個更加炫目的舞臺,至于如何表演就要看他自己的發(fā)揮了,但我相信在強手如林的個人賽中能以六勝二和三負的成績殺出重圍,絕對是一種實力的證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