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世忠
粥是我國獨(dú)特的傳統(tǒng)食品,根據(jù)中醫(yī)“醫(yī)食同源”觀點(diǎn),在粥內(nèi)加上某些具有一定藥效的食品,就成為藥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62張藥粥處方,古代的老年保健專著曹慈山的《老老恒言》中介紹了100多種藥粥。藥粥有“世間第一補(bǔ)人之物”的美稱。宋代詩人陸游也說:“只將食粥致神仙”。
夏季氣候炎熱,人們時常大汗淋漓,食欲不佳,吃些藥粥可以解熱祛暑、補(bǔ)益身體、防病治病,但需要因人、因病、因時、因地選擇不同的藥粥配方。
綠豆粥綠豆、粳米各100克,洗凈后浸泡一小時,用大火燒沸后改用小火慢熬成粥,食用時加入白糖適量。此粥有清熱解毒、清膽?zhàn)B胃、消暑止渴、利水消腫的功效,是極為理想的解暑劑。
菊花粥菊花10~15克,研末,粳米100克,加水適量煮粥,待粥熟時調(diào)入菊花末,稍煮一、二沸即可。此粥不僅消熱解毒,還能使人肢體輕松,能夠醒腦提神,對風(fēng)熱感冒、高血壓病人以及患有眼科急、慢性炎癥的人較為適宜。
蓮子粥蓮子20克,用溫水浸泡去皮、去芯磨成粉狀,與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此粥有祛熱解煩、安神養(yǎng)心、益腎固精、健脾斂腸之功效。
百合粥百合50克、銀花6克焙干研末,先將粳米100克煮沸后放入百合熬成粥,然后放入銀花、白糖適量食用。此粥有清熱消炎、生津止渴、潤肺養(yǎng)心的作用,對咽喉腫痛、肺結(jié)核、慢性支氣管炎、更年期綜合征、神經(jīng)官能癥病人特別適宜。
荷葉粥鮮荷葉1片煎湯取汁,同粳米100克、冰糖少許煮粥。此粥不但具有清熱消暑的作用,還有一定的利尿、降血壓、降血脂的功效,對輕度中暑引起的頭昏頭痛、胸悶氣短、無汗煩熱、小便黃澀等癥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薄荷粥鮮薄荷葉30克,或干薄荷15克,先煎成較濃的湯,放入100克大米煮成粥,加適量白糖涼服。此粥有祛風(fēng)清熱、疏風(fēng)解暑的功效,最適用于風(fēng)熱感冒、咽喉腫痛、頭痛目赤等病癥,也可作為夏暑消化不良的輔療食品,對中老年人尤為適宜。
荔枝粥荔枝5~7枚,去殼和核,與大米或糯米100克同煮成粥。此粥有溫陽益氣、生津養(yǎng)血的功效,最適宜治五更泄瀉或黎明腹瀉及口臭等癥。
栗子粥栗子20枚,大米100克煮粥。此粥有補(bǔ)氣益腎的作用,可用來治療腎虛、腰腿痿軟。
薏米粥薏米75克,綠豆50克,大米100克,同煮粥,食鹽少許調(diào)味。此粥能清熱解毒、健脾去濕,可治療水腫、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癰腫瘡毒等病。
扁豆粥白扁豆100克,先煮熟去皮,再加10~15克黨參,摻和大米100克煮粥。此粥有益精、健脾、止帶的作用,能預(yù)防中暑,又可用于中暑煩渴、暑濕瀉泄等癥。
銀耳粥干銀耳6克,清水發(fā)泡洗凈,粳米100克煮沸后放入銀耳熬成粥,加入適量白糖食用。此粥有滋陰生津、養(yǎng)胃潤肺、益氣和血的功效,可治療虛勞咳嗽、痰中帶血、陰虛口渴等癥。
山藥粥山藥適量,與大米同煮成粥。此粥能促進(jìn)食物消化,適于脾虛瀉泄、慢性久痢、虛勞咳嗽、食少伴倦以及患有糖尿病、慢性腎炎的病人。
花生粥花生配大棗、粳米或小米煮粥。此粥能潤肺和胃,并有良好的止血作用,適用于脾濕、貧血、各種慢性出血的病人,也適用于產(chǎn)婦乳少。
冬瓜粥冬瓜100克(或冬瓜子適量研末),入糯米適量煮粥,加冰糖食用。此粥能清熱解煩,可治療心胸?zé)灐⑿”愠帱S。
苦瓜粥苦瓜100克,大米100克,加入冰糖、鹽適量煮粥。此粥有消暑祛熱、清心明目、去煩解毒的功效,可治療中暑、咽喉炎、胃腸炎、腹瀉、目赤疼痛等癥。
絲瓜粥絲瓜250克,小米100克,同煮熬粥。此粥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可治療胃腸不適、小便短赤、口干口渴、心煩不安等癥。
枸杞粥枸杞15~30克,配粳米或小米煮粥。此粥有滋補(bǔ)肝腎、養(yǎng)肝明目之功,適用于老年人肝腎不足、頭目眩暈、耳鳴、腰膝酸軟等癥。
竹葉粥淡竹葉50克,生石膏30克,大米100克,燒煮成粥。此粥有清心除煩、止渴、利小便的作用,可治療心煩頭昏、目赤、小便短少、小兒高熱驚厥及中暑等熱性病癥。
蘆根粥鮮蘆根100克,竹葉80克,大米100克,燒煮成粥。此粥有消熱除煩、生津止渴的功效,可治療因傷暑所致的嘔吐和肺熱引起的喘咳等病癥。
地黃粥鮮生地黃100克(或干品50克),大米100克,燒煮成粥。此粥有消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可防治中暑,消除頭昏、手足心燒、口渴等癥,還能治療陰虛火旺、出冷汗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