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是晚清統治集團的主要頭面人物,曾擔任議政王、首席軍機大臣、總理衙門大臣等要職。他在晚清政治舞臺上大起大落,聲名顯赫又饒有傳奇色彩。他的政治生涯對19世紀60—70年代的中國外交產生了重要影響。奕ど于1833年,是道光帝第六子,道光對他十分鐘愛,賜名奕ぃㄍ欣),以示對其出生的欣喜之情。1850年咸豐帝即位后,遵道光遺詔封他為恭親王。三年后,年僅20歲的奕し鈧既脛稻機處,成為清廷最高決策圈的成員。
受命議和簽定《北京條約》
19世紀50年代,正是清王朝內憂外患之時。國內,太平天國建立起了與清王朝對峙的農民政權;對外,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英法侵略者以“用手槍對準咽喉”的方式逼迫清政府接受其侵略要求。咸豐帝在出逃熱河前夕,授奕の“欽差便宜行事全權大臣”,留守京城“督辦和局”。其實,咸豐最初并未料到奕つ芄灰楹統曬ΑT謁給奕さ內橢賈校要求恭親王不與“夷人外交代表”見面以保持皇室尊嚴;如議和不成,則“全身而退”,立即趕赴熱河。雖然在此之前奕ひ蛟詡壇謝飾壞任侍饃嫌胂譚嵊兄卮竺盾,并因此遭受貶斥,但受此任命后,他卻想盡辦法來實現議和的目標。
受命之初,奕び首先與外國勢力達成某種諒解。9月21日接旨后,他立即照會英法聯軍頭目,表示準備重開談判。英法聯軍方面則要求清軍先放扣押的英國談判代表巴夏禮等人,“再議和好”。對此,奕ぜ岢至軍應先撤軍而后釋放俘虜。他盲目地認為清軍的戰(zhàn)斗力既可戰(zhàn)也能守,完全可以掌握議和的主動權。但隨著對前線戰(zhàn)況的深入了解,他開始改變了自己強硬的議和立場。到10月初,他已經準備妥協求和,甚至提出“不惜委屈遷就”。在侵略者搶掠火燒了圓明園后,奕ぜ議和幾乎沒有希望,準備離開北京趕赴熱河。
在奕ぷ急阜牌議和之前,英法方面曾經策劃過一個陰謀:“將某個知名而又有影響的中國人推上皇位”,代替逃亡熱河的咸豐。英國人選定這個人就是奕ぁ0拖睦裨當面勸說奕さ腔。而奕ち私庥⒐人的企圖后,封建正統思想促使他否定了侵略者的安排,“嚴肅拒絕了這個榮幸”。10月14日,俄國公使開始插手議和談判。奕っ髦俄是英法聯軍的幫兇,英法提出的無理要求都是俄國人慫恿的,但苦于兵臨京城的形勢,他不得不應允俄使為“兩國調處”。英法聯軍不斷施加壓力,提出最后通牒,并在10月18、19兩日縱火燒毀了圓明園的殘余部分,以恫嚇清廷。在俄國公使偏袒性的調停之下,22日奕と盤接受了英法公使的要求;24、25日在京城內的禮部大堂,他代表清政府先后與英法兩國代表簽定了《北京條約》。
議和成功,清廷的統治得以危而復安,奕さ納望也隨之鵲起,他在清王朝中開始居于舉足輕重的地位。
“守勢外交”政策的制訂者
辦理議和成功,奕ね飩煌瓿閃舜又髡較蛑骱偷淖變;在政治上則繼續(xù)向洋務派靠攏。其標志之一就是明確提出了“外敦信睦,陰示羈縻”的外交方針?!侗本l約》簽定之后,奕ひ歡榷暈鞣攪星啃幕騁陜牽他甚至曾經建議遷都西安,以避開侵略者的鋒芒。但不久他就改變了觀點,因為這時西方國家開始對華執(zhí)行所謂“合作政策”,英法等國使節(jié)也盡量以和平方式與奕さ惹逋⒁員溝通。在他們的影響下,奕ぶ鸞ト銜侵略者“并非爭城奪地而來”,主要是為“內則志在通商、外則力爭體面”。他在將太平天國和西方列強的危害比較之后,向清廷提出了“滅發(fā)捻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的戰(zhàn)略方針。這實為先安內后攘外。為貫徹這一戰(zhàn)略,奕ぷ嗲虢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統一管理國家外交。由于此前清政府沒有專掌外交的機構,因而總理衙門的設立是奕ぐ燉磽飩皇攣竦囊幌鈧匾成果。
1861年8月,咸豐帝病死熱河。11月,奕ち合慈禧發(fā)動“辛酉政變”,他以親王身份出任議政王。這改變了親王皇子不得干預朝政的清代定制,并確立了他在清廷的政治地位。此時的奕と約岢制洹昂禿夢權宜、戰(zhàn)守為實事”的基本對外主張。他秉政的宗旨是外交為內政服務。為此,他提出以練兵制器為內容的“自強”內政方針,目的是為維護封建國家的主權,“不使受制于人”。為集中力量鎮(zhèn)壓太平天國,奕げ灰龐嗔Φ贗菩辛恕巴舛匭拍潰陰示羈縻”外交方針,以實現中外相安無事的和局。他主張既要取信于外國侵略者,同時又不過分傷害中國主權,還要杜絕外人的非分妄求。在處理通商問題上,他立足于防止外國勢力與太平軍勾結,接濟其軍火糧鹽;至于通商所得稅收則是次要的,決不能“貪小利而誤大局”。在處理60年代以后不斷發(fā)生的群眾反洋教斗爭的“教案”中,奕に淙灰醞仔為主,但他的妥協是以“不傷國體”、不妨礙清王朝統治為原則。在處理貴陽教案時,對法國公使提出的要嚴懲地方官員并由法國公使監(jiān)斬等無理要求,奕ざ先揮枰躍芫,并不為法方的戰(zhàn)爭恫嚇所動。1861年底,太平天國在浙東戰(zhàn)場取得作戰(zhàn)勝利,淞滬告急。清廷內有人提出借洋人力量共同鎮(zhèn)壓太平天國。奕と炊醞夤勢力介入中國內戰(zhàn)保持了高度警惕。他擔心洋人將不受節(jié)制,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給清政府造成新的威脅。在他的堅持下,“借師助剿”的范圍被限定在上海地區(qū)。當有人提出中外軍隊自鎮(zhèn)江共同沿水陸直搗天京(今南京)時,奕ち⒓疵魅繁硎痙炊?。峨s謨賞夤軍官統帶和訓練的中外混合軍,奕ぶ甘疽嚴加控制,并暗中指使應及早予以解散。
歷史事實證明,奕ぶ貧ǖ畝醞庹策的實質,是趨利避害,極力維護清王朝封建統治的利益,維護國家主權。
洋務親王的外交沉浮
奕ぷ1860年辦理外交事務之后,憑借其外交才能盡力與外國侵略者周旋,力圖達到“20年內不致生事”。他支持曾國藩、李鴻章等創(chuàng)辦近代軍事工業(yè),開展洋務活動,成為清廷中主持洋務的首腦人物。1862年,他奏準開辦了京師同文館,培養(yǎng)了一批早期涉外翻譯人才。1875年,他力主派遣駐外使節(jié),并要求他們在職考究西方社會、政治、風俗及語言等,寫成日記寄回總理衙門,以幫助人們了解西方。奕ぜ岢侄醞饈敵小巴舛匭拍潰陰示羈縻”方針,只要外人“不致過分要求”,總以“略為遷就”作為對外交涉的底線。但妥協并沒有換來中外“持久和好”。從70年代以后,隨著資本主義向壟斷階段過渡,列強侵華政策逐漸發(fā)生變化,開始了瓜分中國的前奏,奕ね飩灰泊喲訟萑肜Ь場
1874年,日本借口臺灣居民殺害遇風登島的“日本人”,公然出兵企圖占領臺灣。消息傳來,奕ぢ砩獻齔霾渴穡派洋槍隊5000人對臺灣方向進行全面防御,表示對日決不退讓;日方派遣特使來華進行外交訛詐,奕ぴ謐畛躋布峋鼉芫日方要清廷賠償500萬元兵費的要求,但在英國公使的要挾下,奕ぶ沼諭意以付給日方50萬元的代價,簽訂中日《北京專條》,結束了這場爭端。日本史學家如此評價這個結局:等于“向世界登出廣告,說這里有個愿意付款但不愿意戰(zhàn)爭的富有的帝國”。在1878年中俄伊犁交涉中,奕び種С擲詈枵露遠磽仔的主張。在英法等國對華大肆施加外交壓力之時,奕で意結“英法之好”、幻想依靠英國調停使俄國“轉圜”的軟弱態(tài)度,以及他認為清軍力量不可依靠的觀點,深深影響了最高決策者。只是由于朝中眾臣反對,清廷派出的談判大臣堅持不做讓步,才使俄國的野心沒有完全得逞。
從1880年起,中法就越南的交涉陷入尖銳矛盾,奕さ耐飩換本上走入死胡同。法國為實現“法蘭西東方帝國”的殖民計劃,蓄意侵略越南,導致清西南邊疆出現危機。法國的野心引起了奕さ木惕。他判斷法國占領越南后將通過紅河進入云南。而“此事關系中國大局”,“存亡實相禍?!薄R虼?,奕げ渴鵯寰前往中越邊境加強防御,以配合外交談判,但清廷卻下令清軍不準與法軍發(fā)生沖突。法方繼續(xù)加強在越的軍力,中法戰(zhàn)爭已不可避免。面對法國的軍事挑釁,清廷內主戰(zhàn)呼聲高漲,奕さ奶度也趨于強硬,但他仍對議和抱有幻想。1884年初,法軍在越取得重大勝利。清廷舉朝震驚。慈禧利用時機,將戰(zhàn)敗責任完全推給了奕ぃ將其徹底罷黜。
當10年后再次被起用時,奕さ蹦甑惱治銳氣已經消磨殆盡,未能再在對外交涉中有大的作為,近代中國外交一個強腕人物已不復存在。1898年,他抱病而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