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紅
打掉骨子里的“得過且過”。
“早上4點鐘給你打電話,讓你改程序,煩不煩?真想把它給掐了!”
然而就是這樣的客戶造就了創(chuàng)智的不凡。
宛如西天取經的孫悟空,每遭遇一次“油煎扒皮”,功力就長了一塊?!叭绻蛻赳R馬虎虎,那我們的水平也馬馬虎虎;如果客戶覺著你不錯,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能力在下降?!?
對于丁亮來說,沒有麻煩,就沒有了樂趣??量痰目蛻羰撬摹白類邸?。
“我們?yōu)槠髽I(yè)提供解決方案,方案是什么?就是服務意識,要把它變成創(chuàng)智員工的基因。”
“同樣一個螺絲口,為什么德國、日本造得那么精細,而我們做得這么粗糙?我們這個民族要下大力氣!”
“廣東人開小餐館,天生就有服務意識;北方人有一點,嘴里不饒人。廣東人是徹頭徹尾為你服務,就想得到表揚、認同,北方人受到指責時,就會跳出來,表現(xiàn)強烈?!?/p>
看樣子丁亮耿耿于懷的就是要打掉中國軟件業(yè)骨子里的“懶”、“傲”和“得過且過”,使他看起來對苛刻竟有些迷戀。
也許是丁亮無法忍受另一種“得過且過”——中國軟件業(yè)的不良營養(yǎng)——低調的他不得不學會喊口號:創(chuàng)智要國際化!代價是放棄可以享受的成果,再來一次創(chuàng)業(yè)——丁亮認為國內軟件公司與國際接軌無異于“二次創(chuàng)業(yè)”。
苛刻,會使一個企業(yè)充滿生命力嗎?肯定有人不信,創(chuàng)智的國際化征程注定充滿一個領跑者的驕傲和悲壯。
承受國際市場的“折磨”
創(chuàng)智一出世,就把目光盯在了國際市場。想做大就得到國外去打單。1996年丁亮帶隊到紐約去打一個單,為美國的證券公司做一個分析系統(tǒng),是同學介紹的關系。剛一坐那兒,就被對方幾句話給堵住了:“你了解我們需要什么?你如何保證質量?用什么方法?人員結構?如何控制工作量……”專業(yè)出身的丁亮無力招架,記得自己準備的話是:創(chuàng)智將要做什么……創(chuàng)智打算做什么……結果對方困惑地看著他,看不懂這個中國人想干嘛。
丁亮別扭極了?!皷|方人講面子,你暫時不行,但你去磨,他便可能幫助你,而美國人則是沒面子可講的。不行,你就走人;你好,我還會來找你。
“我們當時算做得不錯,但再想做大就沒法做了。你連符合國際規(guī)范的開發(fā)過程都沒有,如何做好項目?國際通行的規(guī)則和語言,你連起碼的培訓都沒有。
“我們會編程序,但卻不懂管理?!倍@種管理正是軟件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凹夹g很快就會被淘汰,產品會不斷更新,最重要的是你有什么樣的管理方法能夠跟隨上技術更新的速度?”
“不掌握管理,企業(yè)跑不了多久。”丁亮一言以蔽之??嗑殐裙Φ耐瑫r,仍然不斷承受國際市場的“折磨”。
1988年,創(chuàng)智的美國公司在美國航空公司的管理軟件項目上打單,眼看就要拿下總價為50萬美金的客戶時,卻功虧一簣,被印度公司擊敗出局。
技不如人?“美國客戶也認為創(chuàng)智的技術比印度強,但整個中國軟件公司在外印象就是:管理能力不行,軟件質量差?!?/p>
丁亮對客戶的苛刻沒有怨言,實際上這種苛刻有時就是真正的市場規(guī)律?!凹僭O你是幾年前的溫州人,本身很杰出,你說你生產世界上最好的鞋,我能信嗎?中國的軟件企業(yè)在國際上就相當于溫州的鞋,人的水平高,但生產的鞋卻不敢恭維。相反,上海人做鞋,你就會比較相信?!边@就是品牌效應。你說得再好也沒有用。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奥曌u的打造,不是靠個體企業(yè)行為,中國軟件公司必須聯(lián)合起來。”
苛刻同樣改變了創(chuàng)智的觀念?!罢l比我們強,我們就向誰學習?!弊顝妱诺膶κ志褪亲詈玫睦蠋?。“在國際化方面,印度是我們最好的榜樣。他們在各方面都與中國很相似,但是在短短數(shù)年間,他們已經成為除美國這個最大的軟件出口國。原因之一,印度軟件業(yè)從起步之日就把國際化作為一項經營準則。印度軟件公司很大一部分都在美國硅谷有分支機構。印度的軟件公司也非常重視扮演當今軟件國際化通行證的CMM認證?!?img align="left" hspace="15" lowsrc="15"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01/08/10/qkimagesyicayica2110yica211009-4-l.jpg" vspace="15">
“我們與美國、印度軟件業(yè)的差距不在于技術和人才,而在于標準,由于沒有標準,才陷入了‘小、散、軟局面。由于沒有采用國際流行的游戲規(guī)則,我們自然被排除在外?!?/p>
是生存還是死亡?完全取決于中國軟件業(yè)自身對國際化的自覺??量虝⒆杂X轉化為規(guī)律嗎?
整合“八國聯(lián)軍”
這是創(chuàng)智普通的一個星期五的早晨。丁亮和他的副總們在人力資源部安排下,將和員工進行例行溝通對話。這樣的會叫“早餐會”。丁亮必須緊張起來,不知道員工將會提出什么問題讓他下不了臺。
有的員工會關心公司發(fā)展方向,他必須深思熟慮,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他們不是故意刁難你,只是想了解公司這樣做是為什么?”
有人會針對公司分配制度提出質疑?!斑@是挑戰(zhàn),我很喜歡,會使自己把一些問題想清楚,在公司制度等方面吸收更好的建議,使我們做得更好?!?/p>
創(chuàng)智不允許公司形成“蓋子”,在內部推行“合理化建議制度”,如果上司的答復讓員工不滿意,還可以給上司的上司提出來。
人是最復雜的,也是丁亮付出心力最多的工作。在創(chuàng)智每年都會投入重金用于員工素質、技術、管理能力和企業(yè)文化方面的培訓,還推薦優(yōu)秀員工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并選拔科技和管理人才出國培訓。
本年度,創(chuàng)智在人才戰(zhàn)略上的大手筆一度成為新聞。摩托羅拉的李啟煊和擁有15年人力資源管理經驗的姚子慶的加盟,顯示了丁亮將國際化進行到底的決心。
對丁亮來說,國際化最大的痛苦莫過于文化上的隔閡。“自己必須適應,另外需要優(yōu)秀人才的加入。”與國際軟件業(yè)的交流,“不光是字面上的溝通,而是思維等深入的了解,找那些從國外回來的人,更多的是了解他們做事的風格?!?/p>
創(chuàng)智的CRM團隊聚集了很多國際軟件巨頭的資深人士,丁亮笑稱“八國聯(lián)軍”。如何整合這些個性強烈、背景又很復雜的人才?創(chuàng)智的文化會不會被那些在IBM、SAS、HP等工作過的人所左右?
“絕對不會,只要來創(chuàng)智,我們就會告訴你這兒的流程和文化、崗位的定義和職責,而不是說你來了先干著再說。我們現(xiàn)在花很大精力做的事,就是不斷建設和沉淀公司的企業(yè)文化?!?/p>
來到創(chuàng)智。就要納入創(chuàng)智的循環(huán)體系?!氨热缑恐苣┪妩c前必須交一周總結,誰不交,他就無法進入下一項工作。”
這個外表文靜,骨子里卻野心勃勃的年輕人渴望著再度出擊。進軍CRM,對創(chuàng)智來說是一場“豪賭”,丁亮為此下的賭注是1億多元人民幣的研發(fā)投入和100余人的團隊一年多的人力投入。
“挖人”是丁亮的拿手好戲。他能十分鐘內說服你成為他的一員。訣竅很簡單:
“先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了解他的需要,同時讓他明白我的需要?!?/p>
其實說到底,除了豐厚的薪水,最重要的是有足夠吸引他們的“職業(yè)理想”,這個2000年“中國最具發(fā)展?jié)摿ι鲜泄厩?0強”的知名軟件企業(yè)老總向他們描繪的前景是“創(chuàng)智要做中國最好的CRM供應商”。
下一步,SEIBEL、ORACLE等公司將是創(chuàng)智進軍CRM的最大競爭對手。過了自己這一關,創(chuàng)智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簡單即天堂
丁亮手提電腦上的座右銘:專注、單一、明確?!皩嵤虑笫?,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边@是丁亮國際化磨合中所悟出的商業(yè)游戲規(guī)則之一。
“目標要單一,做事要專注,復雜的事可以分階段去完成,不要同時做好幾件事,那什么也做不成。
“中國人習慣了模糊思考,比如,印度項目經理經常是每一天、每一個小時該完成哪些程序,做完哪些事情都能夠安排出來,而我們的項目經理只能模糊地描述出一個月該做哪些事情,具體到每一周該做多少程序都不一定清楚。”
這就是差距?!澳:笔嵌×羾H化管理模式所必須摒棄的思維方法。
精確到每道程序,甚至每個人。丁亮給我看一張招聘人員評估表,上面詳細地列出了該職務的必要條件和若干優(yōu)選條件,一目了然?!瓣P鍵是對崗位的定義要非常準確?!?/p>
內部管理,丁亮趨于簡單、干脆,直截了當。
實行全過程監(jiān)控。“那種交給你任務,你完成就行的方式,在創(chuàng)智行不通。”
“把文化體現(xiàn)在規(guī)則里,把工作簡單化,變成一種工作程序,不要成為負擔?!?/p>
簡單即天堂,專注才能成功。
“一個企業(yè)開放的程度越大,變化就越明顯,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個人也是這樣的,接受信息多了,能力也就起了變化。”
現(xiàn)在的丁亮自喻為職業(yè)經理人,隨時準備被董事會開掉。“如果不能令他們滿意的話?!?/p>
看樣子,董事會和股民也是丁亮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