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芙蓉
我們常說一個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而在付諸行動時,“拿起”容易,“放下”難。所謂“放得下”,是指心理狀態(tài),就是遇到“千斤重擔(dān)壓心頭”時也能把心理上的重壓卸掉,舉重若輕。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放不下”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比如子女升學(xué)啦。家長的心就首先放不下;又比如老公晉升或者發(fā)財啦,老婆也會忐忑不安放不下心,怕男人有權(quán)有錢就變壞;再如遇到挫折、失落或者因說錯話、做錯事受到上級和同事指責(zé),以及好心被人誤解受到委屈,于是心里總有個結(jié)解不開,放不下等??傊行┡笥丫褪沁@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想這想那,愁這愁那,心事不斷,愁腸百結(jié)。長此以往,勢必產(chǎn)生心理疲勞,乃至發(fā)展為心理障礙。有的人之所以感到生活很累,無精打采,未老先衰,就因為習(xí)慣于將一些事情放在心里,結(jié)果在心里邊刻上一條又一條“皺紋”,把心折騰得勞而又老。
對癥下藥,處于上述各種狀況時,最簡單可行的方法就是“放得下”。文革期問,一位著名演員在受審查時,被關(guān)在“牛棚”里,他不但說笑如常,而且還自編了一套“牛棚健身法”,直到如今,他還在用此法鍛煉身體,年過八旬照樣到戲曲沙龍引吭高歌。“不管風(fēng)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這是多么的放得下啊!這是特殊人物的特殊放得下。在通常情況下,“放得下”主要體現(xiàn)于以下幾方面:
財能否放得下。李白在《將進酒》詩中寫道“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比缒茉谶@方面放得下,那可是非常瀟灑的“放”。
名能否放得下。據(jù)專家分析,高智商、思維型的人,患心理障礙的比率相對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他們一般都喜歡爭強好勝,對名看得較重,有的甚至愛“名”如命,累得死去活來。倘若能對“名”放得下,就稱得上是超脫的“放”。
憂愁能否放得下。現(xiàn)實生活中令人憂愁的事實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大詞人李清照所說:“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睉n愁可說是妨礙健康的“常見病、多發(fā)病”。狄更斯說:“苦苦地去做根本就辦不到的事情,會帶來混亂和苦惱?!碧└隊栒f:“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淚去沖洗。”如果能放得下憂愁。那就可稱是幸福的“放”,因為沒有憂愁確是一種幸福。
最后想引用中國古人的話:“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弊屛覀円黄饋韺W(xué)會“放得下”,以此來增強我們的心理彈性,共享“放得下”的養(yǎng)生福分。
編輯湯知慧
傷心就是半條性命
民杰
一位藥劑師患了絕癥,醫(yī)師斷定他活不了半年。然而,他想:“我的孩子還很小,我要撫養(yǎng)他、培養(yǎng)他長大成人!”在這種信念的支持下,他照常去工作,掙錢養(yǎng)家。一個又一個半年過去了,他的孩子終于長大并上了大學(xué)。藥劑師又想:“我一定要看著我的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他終于見到了他的孩子大學(xué)畢業(yè)并走上了工作崗位,直到他的孩子娶妻生子,他還沒有倒下。這使醫(yī)生們大為驚訝,他說,是信念支撐著他的生命。
一位詩人說得好:“信心是半條性命,淡漠是半個死亡?!泵鎸^癥。有的人很快就死了,因為他們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而有的人卻帶癥生存了下來,因為他們堅信自己還要活下去。
醫(yī)學(xué)家認為,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健康的良藥。人求生的信心如果十分堅定,又能持之以恒,則可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從而延長壽命。(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