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紫
請放下你的拳頭
有一戶人家,一家三口都特別愛狗。尤其是那家的孩子小強,對小狗更是情深似海,逗小狗作揖,逗小狗打滾,小狗給他帶來無限樂趣。他一進門,小狗就歡快地迎上來;他要做作業(yè),小狗就靜靜地臥在旁邊。
一天,他帶小狗出去玩。那小狗很懂事的,從不走遠,可那天,小狗卻不見了。他發(fā)瘋似地找遍了大街小巷,就是沒有小狗的蹤跡。孩子哭了,哭得好傷心。他擔心,再也見不到自己心愛的小伙伴了。
天快黑了,他心情沉重地回到家來,他想告訴父親,請父親幫他把小狗找回來。沒想到,他得到的卻是父親的一頓暴打。父親邊打邊罵:“你這個敗家子,你知道我是用多少錢買的嗎?那可是歐洲名犬啊!”孩子被打得鼻青臉腫,還被逐出了家門。父親有令,不找回小狗不準回家。
第一天晚上,孩子住在同學家里。第二天晚上,孩子仍住在同學家里。第三天,孩子跟同學一起,終于在市郊找到了小狗,不,準確地說,應該是小狗看見了孩子,歡叫著飛跑到孩子面前,擺動著尾巴,撲向孩子懷里。它想小主人肯定會像以前那樣,一把抱起它,然而它錯了。受到父親粗暴對待的孩子把滿腔的怨恨和怒氣轉(zhuǎn)移到小狗身上,他舉起了路邊的一塊大石頭,狠狠地向怔在一旁的小狗砸去。就這樣,小狗死了,孩子走了,或者叫“流失”了。
小學生的流失問題曾是社會的一大痛處,而在流失的背后,我們總不難發(fā)現(xiàn)孩子的心靈受傷害的陰影。
父母對孩子粗暴,孩子極可能變得兇殘;父母罵孩子無能,孩子極可能成為真正的笨蛋。如果一個人長大以后表現(xiàn)得自私、兇惡、虛偽、懦弱、狡詐、狂妄,凡此種種,都能夠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追究出大人的責任。
讓我們看看卡爾·威特是怎么教育兒子的。
一天,小卡爾正在學著古代勇士的樣子,獨自對著想象中的敵人砍殺,一失手,把鄰居家的一束花砍倒在地。小卡爾“呀”的一聲,愣在那里,繼而,收拾東西,向后轉(zhuǎn)。
老卡爾目睹了這一切,叫住了兒子。
“你知道你犯了個錯誤嗎?”
“知道?!眱鹤有÷曊f。
“你知道應該怎么辦嗎?”
“不知道?!眱鹤拥拖铝祟^。
“你應該立刻去鄰居家,賠禮道歉。”
“可是,我并不是有意的?!眱鹤铀坪醪恢赖狼傅暮x。
“卡爾,你要記住,人們犯下錯誤,在很多情況下都不是有意的。但錯誤已經(jīng)犯下,你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雖然鄰居沒有看見是你干的,但他們確實受到了傷害。人不能夠在傷害了別人之后就逃之夭夭。你不是在扮演古代的騎士嗎?騎士是勇敢的人……”
“我明白了,爸爸。”小卡爾敲開了鄰居的房門。
小卡爾不但沒有受到批評,反而得到了鄰居的贊揚。
想想看,在武力和道理之間,哪一個對孩子更有益?
孩子的玩和玩伴
有一個小女孩,家庭非常富足,女孩長得漂亮,也聰明伶俐。父母喜歡她,很多人也喜歡她。去她家拜訪的人,總會給她帶去最好的玩具,光那些做工精美且價格昂貴的洋娃娃就有成百個??枴ね卦埔獾靥嵝雅⒆拥母赣H,不要讓女孩太多地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玩具上,而應該對她盡早教育,可那位父親不以為然,甚至還嘲笑這位窮牧師的迂腐。
由于小女孩玩具太多,她就一點也不珍惜。她常常把那些可愛的洋娃娃扔到路邊的小溝里,有時還用小刀之類的東西把玩具破壞得亂七八糟。每當她發(fā)脾氣時,就把玩具摔在地上用腳使勁踩踏,直欲破壞殆盡而后快。
有一次,因為傭人做的飯菜不合她的口味,她便拿著一把小刀,悄悄進了廚房,乘女傭不備,把小刀插進女傭正在洗菜的手上。
歷史總在不斷地重復上演。我就想,當中國的父母們腰包鼓起來,或者權勢、地位足以吸引人們不斷提禮來訪的時候,過多的玩具會給孩子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父母們應該怎樣把握教育孩子的適度的物質(zhì)分寸?還有,父母們在忙于自己的“正事”之余,是不是能夠抽出更多一些時間關注一下孩子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在教育孩子之前,父母是不是應該首先放下架子教育教育自己,讓自己明白什么才是對孩子的正確的教育?
卡爾·威特說:“讓玩具陪伴孩子度過童年是很可悲的?!彼J為,應該多陪孩子做游戲,在游戲中開發(fā)孩子的潛能,而不應該把孩子不負責任地交給玩具。
卡爾·威特的另一個觀點我深有同感,這便是:不能夠不加選擇地讓孩子們一起玩。
一般人都認為,孩子如果沒有玩伴,就會變得自負、任性、孤僻、失去童趣,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更嚴重的一面是,如果不加限制地讓孩子在一起玩,孩子則非常容易染上種種惡習。
卡爾·威特的好朋友沃爾夫牧師卻持另外的觀點,他認為好孩子的好習慣能夠傳給壞孩子,從而讓更多的孩子變好。沃爾夫的孩子是個在各方面相當出色的孩子。他鼓勵自己的孩子與壞孩子交往,以期讓那些孩子改惡從善。然而,與他美好的愿望相反,恰恰是他的兒子被那些壞孩子“改造”了。他們聚在村外的樹林里賭博或講低級下流的故事。終于有一天,一個農(nóng)婦怒氣沖沖地敲開了沃爾夫的家門:沃爾夫的孩子帶領其他孩子不止一次偷農(nóng)婦家的雞……
卡爾·威特認為:“好孩子的好習慣如果能傳給壞孩子,這當然是很好的事,但遺憾的是,這種事根本就不可能發(fā)生。多數(shù)情況是只有壞孩子的壞習慣非??斓貍鹘o好孩子?!?/p>
當然,孩子的自控能力、分辨能力、抵御邪惡的能力較成人更弱。然而,除過這些因素而外,卡爾·威特在這里其實說出了一個更為普遍的規(guī)律,這就是:提升是困難的,滑落是容易的;建設是困難的,破壞是容易的。
比如有人認為,找一個低層次的人做配偶,家庭關系會更和美,原因是較低層次的人會心存敬慕,會把家庭生活安排得更好,夫妻間會更多一些師生情誼。然而這種想法多半是幼稚的。
我的一位朋友是“文革”時期結的婚,那是一樁典型的不幸婚姻。女方是位除過長相尚可,各方面都層次很低的女人。當時朋友曾信心百倍,認為靠自己不懈的努力,對方會變得越來越好。然而他錯了。那位女人總是很不留情面地給他潑冷水:“遲了。我爸我媽把我都沒教育好,還能輪上你來教育我?我就是這個樣子,拖也要拖你一輩子!”終于有一天,從不說臟話的朋友,也臟話連篇地跟女人對罵起來,令他自己也大吃一驚。這讓我再一次想起了卡爾·威特的肺腑之言:“我們一定要選擇身體健康、內(nèi)秀、善良的女人做妻子。”
不少家長都有這種體會:家庭的影響甚至抵不過孩子同伴的影響。中國古代曾經(jīng)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就是為了給孩子的成長選擇一個更好的社會環(huán)境。然而現(xiàn)實卻是,我們每個人不可能都有自由選擇居住環(huán)境的自由,即使有這種自由,也難保你的孩子交往的朋友個個都好。我想,我們家長所應該做的是:要有限制地讓孩子進行對外接觸,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與有不良習性的孩子交往,就要迅速、果斷、有效地讓自己的孩子與之隔離。不然的話,麻煩可能就會越來越大。
夸出來的好孩子
小卡爾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對自己的能力一點也沒有信心。當他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把他的第一篇文章交給父親時,他的眼里滿是不安與憂傷。那確是一篇糟糕透頂?shù)奈恼拢簡栴}沒有交待清楚,句子不完整,還有很多錯別字。老卡爾看罷說:“非常不錯,這是你第一次寫作,爸爸剛開始寫作的時候比你差遠了。”兒子眼中閃爍出興奮的光芒。
不久,兒子把他的第二篇文章交給父親時,已是天壤之別了。
從兒子出生15天開始,老卡爾就向兒子灌輸詞匯。兒子剛開始辨別事物的時候,老卡爾就教他說話。兒子發(fā)音不準,用詞不當,“胡言亂語”,老卡爾從不譏笑、指責,總是夸獎、夸獎再夸獎。夸他的母語說得好,夸他的外語說得好。
結果是,小卡爾在9歲時就能熟練地運用并翻譯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以及希臘語了。
小卡爾很小的時候,喜歡趴在地上,聚精會神地觀察兩只螞蟻搬一顆飯粒。每當這個時候,老卡爾絕不去打擾他。兒子有時把觀察結果告訴老卡爾,老卡爾總是夸他觀察得仔細。
有一天,朋友來訪,發(fā)現(xiàn)小卡爾用藍色畫蘋果,朋友對老卡爾說:“我的老朋友,你應該教教孩子,他用藍色畫蘋果,這是不對的?!?/p>
老卡爾說:“我為什么一定要告訴他用紅色呢?我認為他畫得很好,也許孩子今后真的會栽培出藍色的蘋果呢。至于現(xiàn)在蘋果是什么顏色,他吃的時候自然會明白的。”
珍惜孩子的藍蘋果吧,并不斷地夸獎他,讓他的藍蘋果快快長大。(責編關山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