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士
前段時間,老媽整天唉聲嘆氣、愁眉苦臉的,好像有一肚子怨氣與煩惱又不好意思說。這使我們作兒女的非常不安:老爸老媽都已退休,賦閑在家,退休金不算少;兒女也都成了家,收入亦算可觀,這本是個令人羨慕的幸福之家,老媽還有什么煩惱與憂愁呢?
一天,老媽終于忍不住了,找到我氣哼哼地說:“我要和你爸離婚!”接著就大倒起“苦水”來。原來我老爸生性固執(zhí),自幼長輩們就教育他要勤儉持家,加上前些年家中負擔重,所以老爸十分節(jié)儉,平時為了節(jié)省一毛錢,他寧肯多走幾條街去買東西。按理說,現(xiàn)在家境已好轉(zhuǎn),可老爸不僅堅持勤儉持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而且“變本加厲”,簡直到了吝嗇的程度:他從來不買新衣服穿,也不許老媽買;如果我們抱小孩回家看爺爺奶奶,沒坐公共汽車而是“打的”來,就會被老爸訓半天;平時他不點頭,老媽從不敢擅自買雞鴨魚肉回家改善生活;更有甚者,他規(guī)定晚上看電視只能看一個小時,說看時間長了,既浪費電又影響電視機的壽命,還對身體不好!老媽想和他去茶樓喝一次“早茶”,他眼睛一瞪說:“有錢沒處花了!”
“我受夠了!我要和這老頑固離婚!”老媽氣呼呼地說。老媽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總不能鼓勵他們就這樣分開呀!兩人都已年過古稀,還離婚,這不是鬧笑話嗎!作為兒子,我得想法處理好這件事。我先穩(wěn)住老媽,然后請教了一個當心理醫(yī)生的老友。老友聽了以后說,你父親這種吝嗇的習慣,是年輕時經(jīng)濟條件差,生活負擔重,久而久之養(yǎng)成的,以至在環(huán)境改善后仍然自己苦自己,進而發(fā)展成對己對人都吝嗇的病態(tài)心理。這種病態(tài)心理絕非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需要采取多種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他,讓他逐漸發(fā)生變化,最后從量變到質(zhì)變。末了老友還面授機宜:先和他平心靜氣地談談,溝通思想,啟發(fā)他認識到適度的物質(zhì)生活是必要的,是順應整個社會形式變化的,然后再隨機行事。根據(jù)老友的指點,我開始有意經(jīng)?;丶遗c老爸閑聊,耐心聽他訴說過去的甜酸苦辣,最后我把話引到主題:現(xiàn)在有了退休金和積蓄,今后的生活是有保障的,更何況還有我們幾個兒女呢。父親聽了我的話,破天荒頭一次沒訓斥我,而是沉默不語。我還經(jīng)常陪老爸到親朋好友家走走,有意讓他看看別人家的新家具什么樣,彩電、洗衣機、電冰箱是什么牌子,吃飯時吃的是什么菜,讓他親眼目睹其他老人是如何跟上時代步伐的。
為了幫助老爸盡快轉(zhuǎn)變“吝嗇”心理,我還專門請這位研究心理學的老友為父親“治病”。我知道,有時自己最親近的人勸說的話不一定管用,而外人,尤其是內(nèi)行人的話卻可能有用得多。通過老友的幾次“治療”,老爸似乎已經(jīng)明白:過分的吝嗇會影響親鄰之間的關系;與時代的發(fā)展格格不入,甘愿當個“苦行僧”,到頭來只會孤立自己,對身心健康也有害無益。另外,我又請了一些有現(xiàn)代消費意識的老年人到家里做客,與老爸聊天拉家常,讓他們將一些新的消費觀念灌輸給老爸。經(jīng)過我一段時間用心良苦的努力,老爸漸漸地變了:逢年過節(jié)穿上新衣服了;我家的餐桌也明顯豐富了;“世界杯”足球亞洲外圍十強賽,他居然從頭看到尾;更可喜的是,星期天早上他竟主動邀老媽去喝“早茶”,回來時還讓茶樓給“打包”(這種節(jié)儉已經(jīng)與老爸以往的吝嗇有了本質(zhì)的不同)。
老爸變了,老媽也開心多了,看到老兩口精神煥發(fā),穿著得體,開開心心,我們做晚輩的,真是由衷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