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燕
近年來,每逢年終歲末,對全年新聞進行大盤點,已經(jīng)成為媒體必做的功課,各個媒體都絞盡腦汁,競相求勝,年終盤點報道在競爭中日益繁榮,題材的豐富,內(nèi)容的吸引力,甚至超乎讀者的預期。而去年的年終盤點,則由于《中國青年》雜志把劉海洋、李真兩位負面人物列為"十大青年新聞人物",在媒體間引發(fā)了一場"負面人物能否當選新聞人物"的熱烈討論。
負面人物能否當選新聞人物?西方新聞界也遇到過類似的困惑。美國新聞界對新聞人物的評選,一般都采用影響力標準,而不論其正反。但前年,美國《時代》周刊曾有意把拉登列為年度風云人物,消息不脛而走,引起美國社會各界的強烈抗議,最后《時代》周刊只好作罷。如果以影響標準看,拉登無疑響當當夠格的,但"9·11"給美國造成的災難使奉行自由、多元、客觀的美國民眾也拒絕客觀標準,拒絕拉登當選風云人物,他們選擇了喬治·布什。
負面人物能否當選新聞人物,確實是值得討論的話題。《中國青年》評選的"十大青年新聞人物"中,兩位負面人物格外顯眼,一位是用火堿和硫酸傷害北京動物園黑熊的劉海洋,另一位是因受賄貪污被判處死刑的原河北省國稅局局長李真?!吨袊嗄辍冯s志在編者按語中闡述了這樣做的理由:"我們評的青年新聞人物不是'十佳'或'十杰',而主要是著眼于他們的新聞影響……我們的這個評選表達的僅是我們的一種判斷,但愿它能作為一種記錄、一個參照,體現(xiàn)出它的價值。"簡言之,《中國青年》雜志所持的立場是"社會影響說"。
《江南時報》12月24日刊登署名劉以賓的文章《劉海洋不該當選新聞人物》,文章鮮明地反對負面人物成為年度新聞人物,認為新聞業(yè)具有特定的社會責任和運行規(guī)律,新聞人物往往因為其知名度獲得"額外利益",負面人物當選年度新聞人物,意味著知名度進一步提高,在今后的若干年乃至一生中,借此受益的機會會更多,違背社會公平原則。12月26日,《江南時報》又發(fā)表了署名魏文彪的文章《剝落"影響"的影響》,支持《中國青年》雜志把負面人物列入年度新聞人物,《三聯(lián)生活周刊》2003年第一期轉(zhuǎn)載了這篇文章。文章說,有些人"性質(zhì)負面",但其新聞影響確實巨大也是不爭的事實,媒體敢于將負面人物選入年度新聞人物,反映出一種勇氣,而這種評選結(jié)果最終能公布于眾,足見社會的自由、寬容、進步。
《中國青年報》也載文贊成負面人物當選,認為把負面人物選入年度新聞人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曝光的一種方式,對于負面人物,媒體本來就肩負著從深層次上對此類人物的出現(xiàn)及其相關(guān)事件進行思考的使命。文章說,年度新聞人物不是一種榮譽,只是一種新聞事實。
《南方都市報》的觀點與《中國青年報》不謀而合,認為新聞有責任全方位地記錄一個時代的整體面貌,在充分發(fā)揮自身判斷力的前提下,把社會真實客觀的信息傳達給人們,或激勵,或警醒,都自有它的價值。
筆者認為,負面人物確實具有客觀的影響力,甚至可能引發(fā)過比正面人物更深刻、強烈的社會震撼,把負面人物列為新聞人物,本身也具有曝光的作用,可以再次引起全社會的警醒和反思,社會影響說、客觀記錄說都有很強的說服力,但把負面人物和正面人物攪和在一起當選年度新聞人物,讓人看起來總有點兒別扭,不太對勁兒,有混淆是非之感?!缎虑嗄曦敻弧冯s志對正面人物與負面人物予以區(qū)別,評選出"十大財經(jīng)英雄"和"八大負面人物",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列英雄榜首,劉曉慶列負面人物之首,這種評選方式可能更值得借鑒。
千龍新聞網(wǎng)的年終盤點也以負面內(nèi)容為特點,評選出《2002年十大媚俗廣告》和《2002年十大社會謊言》,針對"飽暖思什么?猜猜看"、"愛一個男人不如愛一只狗"等媚俗廣告和"一滴血可驗幾十種癌"、"兩萬元包上名牌大學"等謊言,千龍網(wǎng)的評選和評點,既揭露了丑惡和謊言,又提醒了大眾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受眾長見識、長知識,這種負面內(nèi)容的評選所發(fā)揮的正面引導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年終盤點中,把負面人物、負面事件與正面人物、正面事件予以區(qū)別,對于媒體發(fā)揮明辨是非、弘揚正氣、鞭撻丑惡的輿論引導作用,更能收到積極的傳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