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中海
告別童稚,長大成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帶著對成長的依戀,對成熟的追求,少年人悄悄地步入了青春的大門。于是多晴多雨,多夢多思的季節(jié)到了。
當一個人處于青春期,他的大腦就像一個安全措施不到位的生化試驗室,隨時都有發(fā)生意外的可能。處于青春期的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進而可能會導致行為和思想上混亂與無序。因此,對于少男少女來說,青春期是最關鍵、最困難的時期。為了順利度過青春期,我們必須了解青春期的特點。
獨立性和依賴性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點上最突出的表現是出現成人感,由此而增強了獨立意識。他們漸漸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過多的照顧或干預,對一些事物的判斷,不再被動地聽從父母、老師,表現出"順從"和"聽話",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做自己命運的主人;對一些傳統(tǒng)的、權威的結論持異議,往往會提出過激的批評之詞。但由于其社會經驗、生活經驗的不足,經常碰壁,又不得不從父母那尋找?guī)椭?,再加上經濟上不能獨立,不得不依賴父母。這種從被動到主動,從依賴到獨立的轉變和矛盾,是青春期青少年成長中的必然。
成人感與幼稚感
青春期是長大成人的開始,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過渡,這一過程對青少年來說是既幸福又痛苦的。此時,他們既非大人,又非孩子,原來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尚未建立。因而在一些行為活動、思維認識、社會交往等方面,表現出"成人"的樣式。在心理上,渴望別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于年齡不足以及社會經驗、生活經驗及知識的局限性,他們在思想和行為上往往又很幼稚,盲目性較大。
開放性與封閉性
進入青春期,少男少女結束了"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孩童時代,進入了"多事之秋"。此時,由于心理不斷發(fā)展,他們的情緒自控能力比孩提時有了較大的提高,學會掩飾、隱藏自己的真實情緒,出現心理"閉鎖"的特點。過去愛說愛笑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可能會變得沉默寡言。他們常常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很少和父母交談,甚至拒絕父母的關心和愛撫。另外,由于個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他們的心思找不到釋放的對象,只好在日記里訴說。日記中寫下的心里話,又由于自尊心,不愿被他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既想讓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自制性和沖動性
青春期的少年在獨立性、成人感出現的同時,自覺性和自我意識也得到了加強,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他們主觀上希望自己能隨時自覺地遵守規(guī)則,力盡義務,但客觀上又往往難以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時會魯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極易沖動的矛盾之中。青少年的情感具有以下特點:
情感更加豐富。隨著學習、生活范圍的擴大以及自我意識的覺醒,青少年自我情感的發(fā)展呈現出多樣性,兩性的情感與社會性情感日益豐富。
情感傾向趨于定型。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世界觀的基本形成,對青少年情感傾向的定型起著重要作用。
情緒的強烈性。青少年的情緒是強烈的。因此,有人形容此時期是"暴風驟雨"時期。處在這一時期的青少年,情緒經常具有不可遏制性,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或者垂頭喪氣、無精打采,有時彼此之間只因為一句話不合就怒不可遏、拔拳相向。
情緒的不穩(wěn)定性。青少年的情緒不僅是強烈的,而且是不穩(wěn)定的,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受到鼓舞則為之振奮,受到挫折則容易灰心喪氣。
渴求感與壓抑感
到青春后期,隨著性發(fā)育的漸趨成熟,青少年對異性產生興趣,并希望接觸異性,經常在各種場合想辦法吸引異性對自己的注意,并會出現朦朧的愛情念頭等。但由于學校、家長和社會輿論的約束、限制,使青春期的少年在情感和性的認識上存在著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現的壓抑的矛盾狀態(tài)。另外,由于青少年情緒不穩(wěn),自我意識強,因而在相互接觸過程中,容易引起沖突,常因瑣碎小事而爭吵甚至絕交,交往對象常有變換,矛盾不斷。
青少年就是在這樣的矛盾中成長并慢慢趨于成熟的,這是青春期生理、心理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是一個自然過程。青少年要認識到這一點,了解青春期心身發(fā)展規(guī)律。父母、老師要注意尊重與信任孩子,多與孩子交流感情,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協(xié)助孩子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實且有意義,幫助孩子正確認識成長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