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隆
組織中令管理者十分頭痛的“刺頭”,你可以采取斷然措施。比如,你將這類員工全部炒掉,以保持組織的純潔度———但到最后,你得到的可能是一個非常聽話然而平庸無比的團隊———根本無從創(chuàng)造更高的管理績效。
1860年,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tǒng)。有一天,有位名叫巴恩的銀行家到林肯的總統(tǒng)官邸拜訪,正巧看見參議員薩蒙·蔡思從林肯的辦公室走出來。于是,巴恩對林肯說:“如果您要組閣的話,千萬不要將此人選入您的內閣?!绷挚掀婀值貑枺骸盀槭裁矗俊卑投髡f:“因為他是個自大成性的家伙,他甚至認為他比您偉大得多?!绷挚闲α耍骸芭叮怂酝?,您還知道有誰認為他自己比我偉大得多?”“不知道,”巴恩答道:“不過,您為什么要這樣問呢?”林肯說:“因為我想把他們全部選入我的內閣?!?/p>
事實證明,巴恩的話是有道理的。蔡思果然是個狂態(tài)十足、極其自大,而且妒忌心極重的家伙。他狂熱地追求最高領導權,本想入主白宮,不料落敗于林肯,只好退而求其次,想當國務卿。林肯卻任命了西華德,無奈,只好坐第三把交椅———當了林肯政府的財政部長。為此,蔡思一直懷恨在心,激憤不已。不過,這個家伙確實是個大能人,在財政預算與宏觀調控方面很有一套。林肯一直十分器重他,并通過各種手段盡量減少與他的沖突。
后來,目睹過蔡思種種行為、并搜集了很多資料的《紐約時報》主編亨利·雷蒙頓拜訪林肯的時候,特地告訴他,蔡思正在狂熱地上躥下跳,謀求總統(tǒng)職位。林肯以他一貫以來特有的幽默對雷蒙頓說:“亨利,你不是在農村長大的嗎?那你一定知道什么是馬蠅了。有一次,我和我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農場里耕地。我吆馬,他扶犁。偏偏那匹馬很懶,老是磨洋工。但是,有一段時間它卻在地里跑得飛快,我們差點都跟不上它。到了地頭,我才發(fā)現(xiàn),有一只很大的馬蠅叮在它的身上,于是我把馬蠅打落在地。我的兄弟問我為什么要打掉它,我告訴他,不忍心讓馬被咬。我的兄弟說:哎呀,就是因為有那家伙,這匹馬才跑得那么快?!比缓?,林肯意味深長地對雷蒙頓說:“現(xiàn)在正好有一只名叫‘總統(tǒng)欲的馬蠅叮著蔡思先生,那么,只要它能使蔡思那個部門不停地跑,我還不想打落它?!?/p>
林肯的胸襟和用人能力,使他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tǒng)之一。其實,當我們將眼光收回來,放在我們企業(yè)里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會發(fā)現(xiàn),差不多每家企業(yè)里,都有像蔡思那樣的狂妄自負、根本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的人呢?
答案是肯定的,幾乎每家企業(yè),都有像蔡思這樣的人。這些人或擁有某一方面的不可替代資源(比如背景),或聰明、好動,是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的專家,充滿創(chuàng)新精神或者野心勃勃,對成功以及與成功相關的東西(金錢、職位、權力等)具有極其濃厚的興趣。他們不會循規(guī)蹈矩,也不會輕易被權威所折服。更讓管理者頭痛的是,這些人不但在專業(yè)上有一套,往往在組織內的“興風作浪”上也很有一套。這些人在很多管理者眼里,是個不折不扣的“刺頭”。如果做一下細分的話,我們可以將這些較為典型的“刺頭”人物分為三類:一有背景的;一有優(yōu)勢的;一想跳槽的。對于他們你可以采取斷然措施,比如,你可以尋求公司領導的支持,將這類員工全部炒掉,以保持組織的純潔度———但是,這是你做管理的最終目的嗎?這樣做能使你不斷挑戰(zhàn)更高的管理績效嗎?是的,你可以通過你認為最合適的方式保證組織不出問題,但到最后,你得到的可能真的是一個非常聽話然而平庸無比的團隊———根本無從創(chuàng)造更高的管理績效。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管理者,你應該夠胸襟、有能力融合各種各樣的員工,讓適合的人做適合的事,并且激勵他們不斷挑戰(zhàn)更高的工作業(yè)績。何況,這些“刺頭”中,確實隱藏著身懷絕技的精英呢!
林肯對待蔡思先生的故事,或許真的可以給我們更多的啟示。既然我們的經營目標像毛主席說的那樣“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不斷挑戰(zhàn)更高的管理績效,那么,我們?yōu)槭裁床焕谩榜R蠅效應”,學習林肯,把那些像蔡思先生一樣又“刺頭”又有強大能力或特殊資源的人充分利用起來呢?
仔細分析一下,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這幾類員工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不會輕易被滿足!他們有很強烈的占有欲,或既得利益,或權勢,或金錢。不會輕易滿足,所以他們才會表現(xiàn)得與眾不同,因為他們需要給領導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希望由此而得到更多的滿足,因為他們的身上都叮著些不斷刺激他們積極進取的“馬蠅”。作為管理者,善用“馬蠅效應”,不但可以有效減少組織沖突,而且可以讓這些擁有各種資源和能力的人積極效力。
對于那些有背景的員工來說,他們身上的“馬蠅”就是穩(wěn)定的既得利益以及某種心理上隱秘的滿足感。從工作能力上來講,這些人不一定比其他同事強,但是,他們的心理狀況一般好于他人,做人做事方面更自信,加上背景方面的優(yōu)勢,更能發(fā)揮出水平。對于這種人,最好的辦法是若即若離,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果在工作中有上佳表現(xiàn),可以適當地進行褒獎,但一定要注意尺度,否則,由于其特殊的背景,你的肯定很可能被其他同事當成一種“言過其實”的褒獎,而其本人,也很容易恃寵而驕,變得越來越驕橫。如果這些特殊的任務在工作中表現(xiàn)平庸,而且,常有意無意地以自己不凡的后臺自居,那么,你在與他們保持距離的同時,決不可姑息縱容,否則不但不足以服眾,而且會給你自己帶來無窮的麻煩。
對于那些有優(yōu)勢的員工來說,他們并不畏懼更高的目標、更大的工作范疇、更有難度的任務,他們往往希望通過挑戰(zhàn)這些來顯示自己超人一等的能力以及在公司里無可替代的地位,以便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尊重,這就是叮在他們身上的“馬蠅”。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是值得仔細關注的:①如果你是善于辭令、善于捕捉人心理的管理者,你可以試著找他們談談心、做做思想工作。②行動永遠比語言更有說服力,在巧妙運用你的權利資本時,為這些高傲的家伙樹立一個典范,讓他們看看一個有權威的人是怎樣處理問題、實現(xiàn)團隊目標的。③這些家伙往往好勝自負、進取心強,在委派任務的時候,最好用一句簡潔有力、但頗能刺激他神經的話來結束:“這個任務對你來說有困難嗎?”在得到了他不服氣或略帶輕蔑的回答后,便可結束了。④運用你的智慧和鼓動力,在工作時有意對這樣的員工進行“冷處理”,讓他體會到個人的力量與團隊的力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然后,在適當的時候鼓勵其發(fā)揮專長,保全他的面子和自尊。⑤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從一開始起就不要使這樣的員工有任何錯覺,不要讓他們誤以為自己有某些優(yōu)勢,就可以凌駕于制度之上。這點是長期駕馭這些人的關鍵,一定要堅持下去。
對于那些想跳槽的員工,機會、權力與金錢就是驅使他們做出抉擇的“馬蠅”。把握一些原則是必要的:首先,不要為了留住某些人輕易做出很難實現(xiàn)的承諾。如果有過承諾,一定要兌現(xiàn);如果無法兌現(xiàn),一定要給他們正面的說法。千萬不要在員工面前扮演一個言而無信的管理者角色,那樣只會為將來的動蕩埋下隱患。其次,及時發(fā)現(xiàn)員工的情緒波動,特別是那些業(yè)務骨干,一定要把安撫民心的工作做在前頭。雖說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但把預警工作做在前頭,是不是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呢?第三,攻心為上,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第四,如果員工去意已定,那么你不要太過勉強,應該善始善終、好說好散,在有必要的時候,可以請他們提前離開公司。重要的在于不要讓某些人的跳槽變成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挑釁,造成全公司員工的大面積情緒波動。第五,隨時檢查公司的晉升、薪酬、績效考核等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是否合理,避免因制度性原因造成的員工非正常流動。
我們經常說:人的工作是最難做的。是的,很多時候公司無法取得更大的發(fā)展,甚至分崩離析、樹倒猢猻散,其根源就在于沒有做好人的工作。作為一個管理者,你最大的成就就在于構建并統(tǒng)帥一直由各種不同的專業(yè)知識及特殊技能的成員組成的、具有強大戰(zhàn)斗力與高度協(xié)作精神的團隊,不斷挑戰(zhàn)更高的工作目標,不斷創(chuàng)造更大的績效。為此,你可能需要超越旁人的勤奮,你需要更多的知識,你需要更強的資源支持,更重要的是,你還需要像林肯一樣,善于運用自己的智慧,利用馬蠅效應,把一些很難管理、然而又是十分重要和關鍵的員工團結在一起,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作用,不斷為公司創(chuàng)造更大績效。
(韓墨摘自《當代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