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衍強(qiáng) 袁 棟
人參。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參的根,味甘、微苦,性微溫,歸脾、肺經(jīng)。主要用于大病久病或大失血、吐瀉后元?dú)鈽O虛所致氣短神疲、脈微欲絕、脾氣不足、生化無力所致體倦少食、四肢乏力、胸脘痞悶、嘔吐泄瀉,肺氣不足所致喘促氣短、言語無力、咳聲低微,氣陰兩虛所致口渴多汗、氣短脈弱及消渴,心脾兩虧、心神失養(yǎng)所致驚悸怔忡、失眠健忘、疲勞乏力等。
西洋參。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西洋參的根,味甘苦,性寒,歸心、肺、胃、腎經(jīng)。主要用于肺陰不足、陰虛火旺所致咳嗽氣喘、咯痰帶血,津液不足、氣陰兩傷所致身熱多汗、口渴心煩、體倦少氣,腸熱津虧所致便血等。
太子參。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異葉假繁縷的塊根,味甘苦,性微溫,歸心、脾、肺經(jīng)。主要用于肺氣虧虛所致咳嗽、自汗、心悸,脾胃虛弱所致食少倦怠、泄瀉等。
黨參。為桔??贫嗄晟荼局参稂h參的根,味甘性平,歸脾、肺經(jīng)。主要用于脾胃虛弱、脾氣下陷所致食少便溏、四肢倦怠,肺氣虧虛所致氣短喘咳、語言無力、聲音低微,血虛致頭暈、萎黃,熱傷氣津所致氣短口渴等。
丹參。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參的根,味苦,性微寒,歸心、肝經(jīng)。主要用于血熱瘀滯所致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閉經(jīng)、腹中包塊及產(chǎn)后惡露不盡,溫?zé)岵崛霠I血所致煩躁;譫語、癰瘡腫痛等。
苦參。為豆科植物苦參的根,味苦,性寒,歸肝、大腸、小腸經(jīng)。對于濕熱瀉痢、濕熱黃疸、濕熱帶下有清熱燥濕之功效,對疥癬、濕疹、皮膚瘙癢有殺蟲止癢之功效,對于水腫腹水又有利水消腫的作用。
沙參。分南沙參、北沙參兩種,二者性味均甘寒,歸肺、胃經(jīng)。有養(yǎng)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等功效。然南沙參長于祛痰,北沙參長于養(yǎng)陰生津。
拳參。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拳參的根莖,味苦性寒,有小毒,歸肝、胃、大腸經(jīng)。主要用于熱毒引起的癰腫瘡素、咽喉腫痛、毒物咬傷,血熱所致的各種出血癥,胃熱濕熱所泄瀉、痢疾等。
海參。為刺參科動(dòng)物刺參的全體,味甘咸,性溫,歸心、腎經(jīng)。主要用于腎精虧損所致虛弱勞怯、陽痿、夢遺、遺尿、小便頻數(shù),對精血虧損、腸燥便秘等有養(yǎng)血潤燥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