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千里
一個浪子式的朋友在酒后為我說了一段往事,并不香艷,但是很美。
抗戰(zhàn)時期逃警報,他在防空洞中邂逅了一個少婦,相處不過半小時,互相連姓名也來不及問,但他在數(shù)十年后仍為之蕩氣回腸。這不是浪子的艷遇,是愛情故事。
當(dāng)時炸彈聲、機(jī)槍聲和高射炮聲在頭頂大鳴,簡陋的防空洞像是就要坍下來,誰也不知道下一分鐘是否還活著。浪子一樣感覺害怕,想到了遠(yuǎn)方的親人,想到還沒有結(jié)婚生子,想到二十余年的錦繡年華。
正當(dāng)此時,突然發(fā)現(xiàn)有人靠在他肩上嚶嚶啜泣,那是抱了個嬰孩的少婦。他忽然忘記了恐懼,說盡好話安慰這個幾近崩潰的少婦,又代她哄抱不滿一歲的嬰兒。他說,那時他覺得就像自己本是他的丈夫,大難到來,就由他挺起胸瞠去頂。
如此直到警報解除,他在防空洞外把嬰兒交回她手中,向她道別,同時這才發(fā)覺她是那樣美。她紅著臉低聲道謝,吞吞吐吐地說丈夫去了外埠,邀他回家吃一頓飯。這個浪子只考慮了一秒鐘,便婉拒了她的邀請,而且惟恐自己改變主意,立刻轉(zhuǎn)身走了。他說那決不是為了道德觀念,他從不講究這類道德,只是不忍破壞在防空洞中的美妙記憶。
所以人生就是這樣,真正美妙的境界總是可遇而不可求,而且必定形成于非習(xí)慣性的方式中,有時錯過了,有時妙手偶得之。那些境界多半很短促也很朦朧,翩然而至,飄然而去,留下的剎那可供一生回味。
愛情的境界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