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一蓑煙雨任平生

      2004-04-29 00:44:03
      清明 2004年4期
      關(guān)鍵詞:東坡蘇軾

      亓 龍

      中國自有方塊漢字以來,留傳下來的文學(xué)作品汗牛充棟,可以稱得上文學(xué)家的文人墨客也是燦若星辰。但在那摩肩接踵、前赴后繼的文學(xué)家隊伍中,能夠稱得上頂尖大師、而又使國人仰視所見的文豪巨星卻是屈指可數(shù)。在這其中,就有人們傾心仰慕、百讀不厭、被稱為“千古第一文人”的蘇軾、蘇東坡、蘇子瞻。

      這位來自四川眉山的宋代文俠在文壇上剛一登臺亮相,就石破天驚,不同凡響。北宋嘉佑年間,20歲的蘇東坡幾乎以名列榜首的成績一舉考中進士,進而又在中制考試中人第三等。這個三等可是不可小看,因為從來沒有一等、二等,自宋朝開國以來,三等連蘇軾在內(nèi)只有2人。文壇巨擘歐陽修在《舉蘇軾應(yīng)制科狀》中稱他“學(xué)問通博,資識明敏,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上部上??!边@位歐陽大人直言預(yù)料:“更三十年,無人道著我也!”

      蘇學(xué)士的文采,即使在當時,也是盛名鼎鼎,如日中天?!半m漁樵之人,里巷之兒童,馬醫(yī)廝役之徒,深山窮谷之妾婦,莫不能道。”即便是在被流放期間,其詩文剛一落筆,就能迅速傳人京城,傳遍天下。當朝皇帝、太后都十分看重蘇軾的才華,喜愛讀他的詩文。只要神宗皇帝在吃飯時停下筷子看詩文,在一旁隨侍的人便一口斷定,皇帝看的肯定是蘇軾的詩文。詩人秦觀曾直言不諱地說道:“生不愿封萬戶侯,但愿一識蘇徐州?!崩罱B《重刊蘇文忠公集序》指出:“其為文章,才落筆,四海已皆傳誦。下至間巷田里,外及夷狄,莫不知名,其盛蓋當時所未有?!倍耶敃r竟流傳著這樣的諺語:“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碑敃r有一個叫姚麟的人喜愛收集蘇東坡的信札,凡有友人贈給他,他就以羊肉酬報。

      蘇軾一生大起大落,喜憂參半,既享受過居于山峰之巔的輝煌,也經(jīng)歷過身處深淵之底的際遇。

      從繁華的京都,到荒涼的海南,其間不諦千壤之別。那時連朝廷的緊急公文,尚需月余才能抵達。我們難以想像這位六十歲的老人是怎樣歷盡艱辛,千里跋涉,一步一步地走過了這段艱難的人生里程。尚且不說廣東、海南,即便是走到定州,東坡老人就走了整整兩個月。讓我們看蘇軾到達定州后給皇帝的《謝到任表》:“臣一去闕庭,三換符竹。坐席未暖,召節(jié)已行。筋力疲于往來,日月逝于道路”。讀到這樣的句子,我似乎聽到了蘇學(xué)士從心底發(fā)出的強烈抱怨和不滿。即使是面對皇帝,我們的蘇軾也照樣直言不諱,直抒胸臆。從古時的定州也就是現(xiàn)在的河北定縣,一步一步地走到海南,其間需要翻過多少山,涉過多少水,我們沒有作過統(tǒng)計,只知道從定州到惠州東坡先生就走了半年。由此可以想像蘇軾在穿越半個中國的艱辛里程中經(jīng)歷多少磨難,忍受多少凄苦。

      兩度被貶,使蘇軾嘗遍了生活的艱辛,可謂是九死一生。初到黃州時,由于俸祿甚少,為了養(yǎng)家糊口,算計度日,蘇軾每月將4500錢分成30份掛在屋梁上,每天用叉挑取一份下來?!叭ツ陽|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fēng)吹面如墨。”迫于生計,蘇軾帶領(lǐng)家人開墾了十來畝荒地種植水稻、小麥和蔬菜,過起了真正的農(nóng)耕生活。滿腹經(jīng)論的蘇學(xué)士,被生活磨礪的與田翁老農(nóng)無異。黃州生活雖然清苦,但還算安定,不久蘇軾又被迫離開他親手開墾的農(nóng)場,使辛勤的耕耘棄于一旦。在離開黃州的旅途之中,蘇軾一家忍饑挨餓,苦不堪言。他在途中給皇帝的上書中這樣寫道:“祿廩久空,衣食不斷?!e家病重,一子喪亡。”“無屋可居,無田可食。二十余口,不知所歸,饑寒之憂,近在朝夕”。真是凄凄慘慘戚戚。

      被貶海南之后,蘇軾的境遇更差。他住在儋州城南的一個椰子林中,靠當?shù)氐木用駧退钇鹆巳g簡陋的庵棚。蘇軾自己描述:“此間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币患胰说纳钊颗笥呀訚?,有年冬天因為食糧不濟,連稻米也得不到,一點充饑的食物都沒有,蘇軾父子二人只好煮從地上撿到的蒼耳為食。更有甚者,為了忍受饑餓,蘇軾與兒子蘇過還嘗試過模仿動物吞食陽光,以陽光充饑,謂之“辟谷之法”。

      蘇軾所受的苦難和折磨,在他的詩文中多有反映?!皷|坡數(shù)間屋,巢子誰與鄰。空床斂敗絮,破灶郁生薪。相對不言寒,哀哉知我貧”?!伴T生饋薪米,救我廚無煙”?!耙伙栁锤移?,瓢飲已可必”?!懊妆M初不知,但怪饑鼠遷”。這些句子,令人心如刀割,潸然淚下,不忍卒讀。

      與身體所受的折磨相比,蘇軾受到的精神摧殘更甚。正是因為才高八斗,無人能夠望其項背,蘇軾一直受到一幫無恥小人的誹謗和迫害。

      這些人挖空心思,從蘇軾的詩文和奏章中尋章摘句,或誣他蔑視朝廷,或告他譏諷時事,或詆他誹謗朝政,以致使蘇軾被捕入獄,留下了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他們拉大旗作虎皮,借朝廷泄私憤。本來朝廷只發(fā)出一份普通公文,免去蘇軾的湖州太守職位傳喚進京,但這些小人卻指派爪牙像捕盜一樣去逮捕蘇太守,把太守衙門的人嚇得東躲西藏,一片白色恐怖。接著是捕風(fēng)捉影的審訊,強詞奪理的指責,無休無止的折磨。為了把蘇軾逼上絕路,他們還大言不慚地誣蔑蘇軾“初無學(xué)術(shù),濫得時名,偶中異科”,所寫之詩荒謬淺薄,甚至誣告他妄自尊大,愚弄朝廷,有不臣之心,力勸皇帝對蘇軾處以極刑。

      從蘇軾身處逆境的經(jīng)歷,我們還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官場的薄情和小人的勢利。紹圣元年,蘇軾在定州任上被削去端明殿學(xué)士兼翰林侍讀學(xué)士之職,以左朝奉郎責知英州軍事,在赴英州的途中,蘇軾星夜趕路,但由于年老體弱,“兩目昏障,僅分道路;左手不仁,右臂緩弱”,而且“道路之費,囊橐已空”。這時英州衙門的人不愿去接,定州衙門的人又不肯相送。蘇軾連雇人、買馬的錢都沒有,真是呼天不應(yīng),叫地不靈,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向皇上遞交《赴英州乞舟行狀》,在奏章中形容自己:“道盡涂窮,譬如中流失舟,抱一浮木,恃此為命,而木將沉,臣之衰危亦云極矣”。這是詩人的呼號,也是對官場的嘲諷。一個依然有著州官頭銜的地方官,因為失勢于朝廷,得罪于權(quán)貴,竟遭如此境遇!這就是中國的官場,這就是官場的人情。使人從中讀到刻骨銘心的兩個字:“勢利”。

      蘇軾的政敵惟恐他過上一刻消停、安逸的日子,總是想方設(shè)法地折磨他。曾任宰相的章淳,在蘇軾流放期間也不愿他有一個舒適的住處。據(jù)說蘇軾在惠州時,曾留下這樣一首詩:“白頭蕭散滿箱風(fēng),小閣藤床寄病容。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在逆境之中睡得如此甜美、安祥,說明了蘇軾的無私、磊落、坦蕩。但是,正是這酣甜的睡態(tài)又給蘇軾帶來了新的災(zāi)難。章淳看到這首詩后,認為他毫無遷謫之感,一怒之下又把他貶到海南。于是蘇軾又不得不離開剛住上兩個月的新居,來到更加荒涼的貶所。這次遭貶,使其心情沮喪到了極點,以致在橫渡瓊州海峽之前,蘇軾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說道:“某垂老投荒,無復(fù)生還之望”。“今到海南,首當做

      棺,次便做墓”?!八兰丛嵊诤M猓黄豕?,死不扶柩,此亦東坡之家風(fēng)也”。蘇軾雖然寫好了遺書,抱定了死志奔赴海南,但政敵們依然放他不過。當時儋州縣令因敬慕蘇軾的人品文章,在縣署的房舍里撥出一間供他居住。就這樣一件小事被湖南提舉董必奉旨南下察訪時知曉了,竟專門派人渡海到儋州小題大做,不僅撤了縣令的職,而且還將蘇軾趕出官舍,使得六十多歲的老人沒有棲身之所。

      自古而今,凡不學(xué)無術(shù)、胸無點墨之輩,都是對上極盡吹牛拍馬、阿諛奉承之能事,對同僚中的有識之士慣用造謠中傷、惡意誹謗之伎倆。為虎作倀,狐假虎威,投石下井,欲置于死地而方休,真不知古往今來有多少得勢小人憑借雕蟲小技殘害忠良,踩著人梯,以求升遷。難怪魯迅先生從歷史書中的字縫里看出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難怪有學(xué)者總結(jié)說,在皇權(quán)政治的仕途上,流氓和奴才成功的幾率要比正道直行、崇尚志節(jié)和操守的天才文人們大得多。

      其實,憑蘇軾那朝野共仰的蓋世之才,他只要稍微世故一點,圓通一點,便可安身立命,永享榮華,而不至于數(shù)次流放遷徒,受遍人間疾苦。

      蘇軾居官所歷的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幾任皇帝,都十分欣賞他的才華,而且對他也十分信任。仁宗朝時,蘇軾一舉及第,仁宗在蘇軾、蘇轍兄弟二人通過“制策”的特殊考試后曾言:“我已為后代選了兩個宰相”。英宗對蘇軾也非常器重,曾欲破格提拔而因宰相反對作罷,最后仍讓他任職史館。神宗皇帝也曾稱贊蘇軾為奇才,并親自召見他,要他“盡陳得失,無有所隱”。哲宗朝時,年幼的皇帝和攝政的太后對他更是恩寵有加,使他從被貶的黃州團練副使位上幾年便升為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這樣的三品大員,而且他還給哲宗皇帝當了8年老師。

      實際上,在宋代朋黨之爭的政治漩渦之中,蘇軾只要不偏不倚,少露鋒芒,他也能“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而且,當時左右逢源、翻手為云、覆手為雨,靠賣主求榮,以求升遷者大有人在??墒俏覀兊奶K軾絕不!正如《宋史蘇東坡傳》所云:“軾稍自韜戢,雖不獲柄用,亦當免禍。雖然,假令軾以是而易其所為,尚得為軾哉!”

      熙寧二年,神宗任用王安石為參政知事,次年又正式拜相,于是開始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王安石變法,蘇軾也被卷進了這場曠時日久的政治浪潮中。就關(guān)系而言,蘇軾和王安石同出一個老師歐陽修的門下,就職責而言,他僅是一個小小的史官,處在改革派與保守派兩軍對壘之時,蘇軾只要不發(fā)一言,便可相安無事,甚至可能升官進爵。但蘇軾卻以國家的前途和百姓的命運為己任,大膽直言新法的弊端,他給神宗皇帝連上兩次洋洋萬言的奏折。不僅如此,他還經(jīng)?!熬壴娙酥x,托事以諷”。這在當時皇帝支持新法、反對者大都革職遭貶、朝廷一邊倒的情勢之下,蘇軾置個人安危于不顧,挺身而出,勸說皇帝改變主意,雖然皇帝對他的忠言頗為嘉許,但由于激怒了王安石,他仍然遭到罷黜。并且有小人趁機誣告他在送父親靈柩回家的途中偷運私鹽從中謀利。

      王安石變法失敗被罷相之后,他的政敵司馬光當政,一切改弦更張。這種情勢,應(yīng)當說對蘇軾極為有利,因為他曾經(jīng)是反對新法的斗士。這時的蘇軾處在一個絕佳的官場環(huán)境中,太后恩寵,同黨當政,聲望極高,通往宰相的道路就鋪在他的面前。但蘇軾不是政客,更不是庸才。他沒有囿于狹隘的黨派之見,而是從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這個大局出發(fā),反對將新法全盤否定,并且依然獨立思考,直陳時弊,抨擊腐敗,力圖改革吏治。蘇軾不同意司馬光‘:專欲變熙寧之法,不復(fù)較量利害,參用所長”。同時,那些希望獨攬朝綱,成為新貴的人又十分嫉妒蘇軾的才華,生怕他堵塞了自己的升官之路。于是,蘇軾再次得罪了官僚集團,成為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一些奸佞小人又在他的詩文中找岔子,甚至用造謠中傷、無中生有的卑鄙手段對付他,誣告他的小報告像雪片似地飛到太后手里。這時的蘇軾,只有請求外放,離開朝廷,離開政治中心,離開是非之地。

      中國官場歷來以人劃線,只要跟對了人,站好了隊,即使是平庸無能之輩,奸佞無恥之徒,也不愁飛黃騰達。因此,拉關(guān)系、走門子、套近乎、拍馬逢迎的惡習(xí)源遠流長。按以人劃線的標準,蘇軾至少有兩次大的升遷良機,但他卻心無雜念,目不斜視。

      蘇軾雖然生性隨和、寬容,但他有自己的做人原則。他不愿、也不屑與道不同者同流合污。當然,他明白只要學(xué)會睜只眼、閉只眼,三緘其口,沉默不語,即便不茍同、不附和,等待他的也將是高官厚祿,榮華富貴。但他不愿放棄自己的原則,不愿丟掉自己的人格。他選擇了另一條“一蓑煙雨任平生”的道路,演繹出崇高而又悲壯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說:“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時遷者,松柏也”。蘇軾正是直奔江海的水流,寧折不彎的松柏。

      沉沉浮浮,起起落落,歷盡磨難,屢遭迫害,我們的蘇軾看透了一切,看淡了一切。“寵辱能幾何,悲歡浩無垠?;匾暼耸篱g,了無一事真”。通過總結(jié)、自省、超越,他毅然走進自然,回歸自然,師法自然,徜徉于江山風(fēng)月之間,遨游于田野林泉之所。政治上的失落使蘇軾走出了塵網(wǎng),飛出了樊籠。于是,一個偉大的靈魂開始升華,一個杰出的詩魂長留人間。千百年來,這靈魂、這詩魂書寫了中國文化的壯麗與輝煌。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說:“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亮照明、可以滋潤營養(yǎng),因而維持眾生萬物”。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yè)轉(zhuǎn)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只漸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边@首題為《初到黃州》的詩,是蘇軾剛剛經(jīng)歷了“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到達謫所時所作。雖然剛脫離險境,死里逃生,我們的蘇軾仍然幽默風(fēng)趣。他雖然自嘲自笑,但也綿里藏針、柔中有剛,即便是在逆旅之中,也沒有向命運低頭,更沒有向權(quán)勢者乞憐,不僅見江水而頌魚美,望修竹而聞筍香,而且還順筆一擊,對權(quán)貴們進行嘲諷。這首頗具自嘲口吻的詩,使一個豁達、坦蕩而又灑脫、詼諧的蘇東坡躍然紙上。

      “夜飲東坡醒復(fù)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yīng),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瀾風(fēng)靜彀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厥淄?,之所以人生坎坷,步履艱辛,主要是功名利祿難以忘卻,沒能擺脫名利的羈絆和權(quán)勢的奴役。這時的蘇軾已經(jīng)看破紅塵,斷然拋棄人世間的名韁利繩,下決下駕一葉小舟,飄蕩江湖,御卻塵俗。蘇軾一生曾寫下和陶飲酒詩數(shù)十首,表示愿意像陶淵明那樣飲酒、躬耕,在閑適自在的生活中淡而忘憂,尋求精神上的解脫。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樂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

      琴,一壺酒,一溪云”。這首《竹香子》,通過在皎潔月夜的自斟自飲,痛苦反思了自己大半生天涯淪落的貶謫生活,反映了蘇軾對失落人生的深沉體驗,表現(xiàn)了在逆境之中一種超然的解脫和理性的豁達,比月下獨酌的李白更成熟,比荷鋤種菊的陶潛更灑脫。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情”。這首《定風(fēng)波》通過途中遇雨這件小事的記述,寫出了蘇軾面對人生的疾風(fēng)苦雨,那種泰然自若,我行我素的處世態(tài)度?!澳牎薄ⅰ昂畏痢?、“誰怕”、“任平生”,這幾個詞疊在一起,真是獨具個性,色彩鮮明,傳神之至。是的,一個把功名利祿棄之如履的文人學(xué)士,他有什么可怕的呢?他不管耳邊刮什么惡風(fēng),頭上下什么苦雨,只著千襲蓑衣,穿著草鞋,拄著竹杖,踏著泥濘,旁若無人,徐徐前行。曠達如此,瀟灑若是,古往今來能有幾人?!

      正是有這種“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浩然正氣,我們不難理解蘇學(xué)士為什么能夠?qū)Α疤斓刂g”、“非吾之所有”的萬物“雖一毫而莫取”,而唯獨對“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的“江上清風(fēng)”和“山間明月”傾心神往。我們也不難理解蘇學(xué)士為什么在荒涼的嶺南能夠放歌“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而且表白“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我們更不難理解蘇學(xué)士在逝世前兩個月留下的自題畫像詩:“歷經(jīng)的磨難、世態(tài)的炎涼、受盡的屈辱,以及對人生的洞察和思索,都盡在不言之中。無所畏懼,處變不驚,寬厚大度,物我齊一,這就是我們的蘇軾。沒有經(jīng)過大起大落,沒有一番大徹大悟,不可能達到這樣的一種大智大勇的境界。從蘇軾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智者的曠達,賢者的聰慧,圣人的修養(yǎng),君子的風(fēng)度。

      蘇軾是天生的樂觀派,他在給弟弟子由的書信中曾寫下“任性逍遙,隨緣放曠”的兩句話。這是他性格的體現(xiàn),也是他養(yǎng)生的精髓。在身體與精神雙重折磨之下,蘇軾以他特有的氣質(zhì)回歸自然,自我解脫,隨遇而安,養(yǎng)生健神。雖然歷經(jīng)艱辛,受盡摧殘,他依然能夠保持天真爛漫、幽默風(fēng)趣的風(fēng)格,依然能夠過著無憂無慮、悠然自適的生活。

      由于身遭貶謫,蘇軾得以游歷大好河山,在自然中尋求安慰。初貶黃州時,臨時住在長江邊上一個名為臨皋亭的驛亭里,就這樣一個簡陋的江邊小亭,也能給蘇軾帶來無窮的樂趣。他在給范子豐的信中寫道:“臨皋亭下數(shù)十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嵋雪水。吾飲食沐浴皆取焉。何必鄉(xiāng)哉?江水風(fēng)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正是由于身閑、心閑,蘇軾才能夠做江水風(fēng)月的主人,恣意游歷,盡情享受。在另一篇雜記《書臨皋亭》中,他又自云:“東坡居士酒醉飯飽,倚于幾上,白云左饒,清江右回,重門洞開,林巒岔入。當時是,若有思若無所思,以受萬物之備,漸愧!慚愧!”這種閑情逸致,這樣物我合一,也只有大智大慧、而且又疏離仕途的蘇東坡才能具備。

      東坡以愛吃著名,留下了許多佳話。他曾在《老饕賦》中自詡愛吃又貪吃的“老饕”。“蓋聚物之夭美,以養(yǎng)吾之老饕”。僅老先生自創(chuàng)的食譜就可能擺出一桌東坡宴,如東坡肉、東坡魚、東坡鱔、東坡羹、東坡豆腐,還有東坡酒、東坡茶。比如流傳至今的東坡肉,就是蘇軾被貶黃州時發(fā)明的,當時黃州豬肉非常便宜,富人不屑于吃,窮人又煮不好。東坡把豬肉切成大塊,用很少的水煮開后,用文火慢煮,把佐料和水都燒干,把肉燉得酥爛。東坡還把這種方法介紹給附近的農(nóng)人,并為東坡肉戲作一首廣告詩《豬肉頌》:“黃州好豬肉,價錢如糞土。富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睎|坡肉因人而名,李漁因此嘆曰:“食以人傳者,‘東坡肉是也”。豈但肉,即便是野菜,東坡也能將其變?yōu)槊朗?,并使之流芳千古。東坡在黃州時,因家境貧窮而時常以野菜充饑,將蔓菁、薺菜洗干凈,點火上灶放人膏油,加上豆米攪均,用武火燒開后再用文火煨,煮成酥爛的濃湯。為記煮羹之趣,食羹之樂,東坡先生還專門寫了一篇《萊羹賦》。

      正是逆境居多,一生坎坷,艱辛備嘗,所以蘇軾非常注重養(yǎng)生,他曾留下大量的養(yǎng)生篇章,后人曾將他論述養(yǎng)生的作品匯輯成《東坡養(yǎng)生集》一書,收錄飲食類95篇、方藥類78篇、居止類82篇、游覽類93篇、服飾類106篇、翰墨類102篇。因此,稱蘇軾為養(yǎng)生學(xué)專家亦不為過。在養(yǎng)生方面,最廣為人知的是他的“四適”理論,即:無事以當貴,早寢以當富,安步以當車,晚食以當肉。真正是安貧樂道,善于處窮。在豁達、自適的東坡先生面前,真不知道那些斤斤計較、得隴望蜀、崇尚奢華、欲壑難填的人有何感想?

      無論是在何等困境之下,蘇軾都能以自然為尚,以自適為佳,自尋其樂。他在《超然臺記》中云:“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zhèn)愓咭?。鋪糟啜漓,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妙哉,此言!東坡由杭州調(diào)任密州,從天堂來到僻壤,由于食物匱乏,一家人常以枸杞、菊花等野菜作口糧,但東坡先生自己整治園圃,采摘自己園子里的蔬菜,捕撈池塘里的魚,釀高粱酒,煮糙米飯,樂在其中,其樂無窮。用他自己的話說,我之所以能時時都很快樂,關(guān)鍵是超然物欲、以我役物。

      好一個超然物欲!此語來自《老子》的“雖有榮名,燕處超然”。惟其超然,我們的蘇軾才能夠安貧樂道,隨遇而安,才能夠直面一切,坦蕩達觀,才能夠自我調(diào)節(jié),自尋其樂。這“超然”二字,便是東坡精神和生活的真實寫照。

      蘇軾不僅自己天性樂觀,還善于用樂觀自適的態(tài)度為民辦事。在被貶海南時,遇到一位以賣環(huán)餅為生的老太太,這位老太太做的環(huán)餅雖然十分爽口,但因地處偏僻,因而生意清淡,勉強度日。蘇軾十分同情她的境遇,揮筆為她寫了一首廣告詩:“纖手搓來五色身,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由于此詩寫出了環(huán)餅精細的做工,勾劃了環(huán)餅的色、香、味、形,加上名人的效應(yīng),使老太太的生意很快興隆起來。

      進亦樂,退亦樂,甘亦樂,苦亦樂。退中能求安,苦中能自樂,這就是我們的蘇軾。走筆至此,我似乎明白了為什么蘇軾在民間留下這么多的軼聞、趣事和佳話,為什么古今老百姓對蘇公這么愛戴、這么推崇。由于蘇軾這種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而這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正是我們民族文化所追求的浩然正氣,至真,至善,至純,至美。

      蘇軾是我們中國老百姓的知音。以個人魅力而言,在人們的心目中沒有能出其右者。他愛吃的肉被稱為“東坡肉”,他愛喝的茶被稱為“東坡茶”,他打的井被稱為“東坡井”,連他戴過的頭巾也被稱為“東坡巾”。盡管千百年來,物是人非,時空阻隔,但精神可以越過空間,穿過時間。近聞有一著名京劇院排演了一出《東坡宴》,深受觀眾的好評,由此足見

      蘇軾的魅力所在。

      蘇軾雖然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處于風(fēng)雨逆境之中,但他從來沒有沉淪。在朝廷的政治傾軋之中,他從不隨波逐流,趨炎附勢,而是勇敢地站出來,為創(chuàng)造“朝廷清明而天下治平”的盛世而大聲疾呼,用洋洋萬言的篇篇進策、進論,“論辯是非,引證經(jīng)史,以暢其義”,闡述他經(jīng)世濟民的政治理想,即便明知將因言而遭罷黜,也無所顧忌,一往無前,毫不退縮。

      蘇軾有著濃濃的百姓情結(jié),時時處處為百姓著想。當舊黨執(zhí)政司馬光“專欲變熙寧之法時”,蘇軾不同意廢免役法而行差役法,認為差役免役“二害輕重,蓋略相等,今以彼易此,民未必樂”??梢?,蘇軾判斷一個法令的好壞,可行與否,是以百姓是否擁護作為衡量標準的。這位文人政治家每到一地任職,都能深入百姓之中,了解百姓疾苦,竭力為民請命。元祏七年三月,蘇軾自潁州移之揚州,一路上他“每屏去吏卒,親人村落,訪問父老”,從百姓那里得知豐年不如兇年,“天災(zāi)流行,民雖乏食,縮衣節(jié)日,猶可以生;若豐年舉催積欠,胥徒在門,枷棒在身,則人戶求死不得”。蘇軾不僅為百姓流淚,而且還向朝廷疾呼。

      在地方官任上,他更是身體力行,力所能及地為人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努力去實踐他的政治抱負。在定州任知州時,他利用雜草叢生的低洼沼澤地實行“南稻北移”工程,派專人從南方運來稻種,親自向農(nóng)民傳授種植水稻的技術(shù),使荒野水灘變成了稻田。在徐州知州任上,正值黃河決口,蘇軾把床鋪搬到城墻上表示了與城池共存亡的決心,身先士卒帶領(lǐng)官兵和百姓堅守抗洪第一線,整整拼守45天,加寬、加高城墻,終于擊退了洪水,戰(zhàn)勝了災(zāi)害。在杭州擔任知州,蘇軾疏浚西湖,留下了著名的景點“三潭映月”和“蘇堤春曉”,并興建了我國最早的一家公立醫(yī)院“安樂坊”。在潁州和揚州任上,他想盡一切辦法開倉放糧,賑濟災(zāi)民,并極力上書朝廷請求寬免老百姓的債務(wù)。尤其是在潁州上任知州時,面對朝廷征調(diào)十八萬民工開八丈溝的命令,蘇軾不惟上而惟實,為了潁州百姓的利益,毅然向朝廷遞交《奏論八丈溝之不可開狀》,據(jù)實陳述,聲情并茂,為民請命,大聲疾呼,終于使皇帝收回成命。

      即使是在流放期間,雖然無職無權(quán),連簽署公文也沒資格,蘇軾仍然關(guān)心百姓的疾苦,盡一切可能為人民群眾謀福利。在惠州,儋州等地,蘇東坡幫助缺水的老百姓打井,到現(xiàn)在為止,不少地方還保留著“東坡井”,流傳著一個個動人的佳話。被貶黃州期間,他聽到本地有棄殺嬰兒的惡俗,不僅親自拜見太守請求制止這一惡習(xí),而且還組織成立了一個救兒會,向富人募捐錢物養(yǎng)育棄嬰。在惠州,他建議地方官防“秋田大熟,米賤傷民”。在廣州,他建議知州籌建竹筒飲水工程,使全城人不論貧富都能飲上甘涼的井水。在海南,他還教農(nóng)民采用內(nèi)地先進的耕作方式,幫助百姓建書院,并親自編寫課本,教授學(xué)生。

      蘇軾理所當然地受到人民群眾的愛戴。在蘇軾足跡所至之處,幾乎都有紀念他的祠、碑、亭,用東坡命名的湖、井也散見全國各地??梢哉f,蘇東坡在人們心目中是一座高聳的豐碑。在他任職時間最長的杭州,離任時人民依依不舍,哭送于道,杭州的三賢祠、六賢祠,都把蘇軾排列在內(nèi)。當蘇軾歷盡磨難,從海南回朝途經(jīng)常州府,上萬百姓在運河兩岸追隨相迎,一睹其風(fēng)采,在眾口一辭“蘇學(xué)士”的歡呼聲中,蘇軾熱淚盈眶,感嘆不已。

      九百多年后的今天,研讀蘇軾的詩文,我仿佛看到一位剛正不阿的曠代偉人,披著蓑衣,拄著藤杖,穿著草鞋,冒著凄風(fēng)苦雨,在泥濘的道路上艱難地跋涉。盡管一步一顫,但他依然精神抖擻,神態(tài)安祥,不急不躁,徐徐前行。他從繁華的都城起步,翻山越嶺,過江涉水,一步一步地走到五嶺之南,又走到天涯海角。

      這就是“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的蘇軾。

      這就是“奮厲有當世志”,自信“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的蘇軾。

      這就是高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的蘇軾。

      這就是吟出“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fēng)”,“浩然天地間,惟我獨也”的蘇軾。

      這就是衷心祝福“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蘇軾。

      這就是“文如萬斛泉源”、“滔滔汩汩”、“一日千里”、“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的蘇軾。

      這就是“食芋飲水,著書以為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蘇軾。

      這就是“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蘇軾。

      好一個“一蓑煙雨任平生”!

      能夠“一蓑煙雨任平生”的人,必定是品格高尚,至真至純的人,必定是無私無畏,胸襟寬闊的人,必定是大徹大悟、大智大慧的人。蘇東坡無愧于這種自適、自勵、超然、曠達,而又崇高、壯美的人生。

      固然,蘇軾的文學(xué)資質(zhì)和天賦是中國歷史上所罕見的,但他一生的豐富經(jīng)歷和際遇,在文學(xué)大師之中也是絕無僅有的。所以我們有理由說,正是這種大起大落、坎坷多艱的人生閱歷,造就了一代文苑巨星。蘇東坡留給了我們?nèi)绱撕迫鐭熀5奈膶W(xué)遺產(chǎn)和精神財富,教育我們?nèi)绾螌Υ松缆飞系娘L(fēng)雨、荊棘、坎坷,啟迪我們?nèi)绾晤I(lǐng)悟物我齊一、榮辱互通的境界,直面人生,大徹大悟。

      正是因為“一蓑煙雨任平生”,我們的蘇軾才能夠在屢遭貶謫時堅守氣節(jié),在面對不平時泰然自若,在百無聊賴中自尋安慰,在逆境旅途中尋找樂趣。恬淡起來,“倚杖聽江聲”,“詩酒趁年華”;閑適起來,“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豁達起來,“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瀟灑起來,“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安祥起來,“東坡醉熟呼不醒,但云作勞吾耳鳴”。

      蘇軾,讓人百讀不厭,常讀常新,可以從中汲收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養(yǎng)分。難怪有人把蘇軾所創(chuàng)造的豐富文化世界稱為蘇海,這真是一個浩瀚無比的海,廣袤無邊的海,深不可測的海。正是有這樣的海作養(yǎng)料,蘇公才能夠“一蓑煙雨”走完崇高而壯麗的一生,才能夠從宋代走到當代,走向未來,雄視百代,輝煌千古。

      人生偃蹇,道路崎嶇,腥風(fēng)血雨,自古皆然。蘇軾的悲劇,絕不是他個人的悲劇,而是一個民族的悲劇。嫉賢妒能,禍起蕭墻,使絆子、窩里斗,這是我們民族的劣根。君子受辱而小人得志,這種結(jié)局曾經(jīng)在中國官場的舞臺上反復(fù)上演,屢見不鮮。從屈原受讒被貶,放逐江南、自沉汨羅,到彭德懷罷官,戴上莫須有的罪名,身陷囹圄,含冤而去,這是歷史的軌跡。

      但愿走向法制時代的中國,歷史的悲劇不會再演。

      但愿我們的蘇學(xué)士不會再發(fā)“人皆生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的哀嘆。

      但愿一切善良、正直的飽學(xué)之士,再不用一蓑煙雨,苦度人生。

      責任編輯賀建軍

      猜你喜歡
      東坡蘇軾
      “蘇說蘇軾”蘇軾與圓照
      東坡與小妹
      水調(diào)歌頭.中秋
      當代音樂(2020年11期)2020-11-24 05:15:27
      東坡硯、刀幣
      寶藏(2020年4期)2020-11-05 06:48:34
      蘇軾錯改菊花詩
      蘇軾“吞并六菜”
      蘇軾吟詩赴宴
      東坡詩元代接受論
      宜興:東坡書院憶東坡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49
      肇庆市| 柳河县| 景宁| 留坝县| 柳河县| 颍上县| 黄冈市| 登封市| 灵川县| 民勤县| 锡林浩特市| 乌兰察布市| 灵寿县| 安西县| 祁阳县| 桂阳县| 双江| 德保县| 三门县| 房山区| 万源市| 湖北省| 新蔡县| 扎兰屯市| 府谷县| 梅河口市| 汝南县| 万源市| 松阳县| 淮安市| 玉林市| 龙门县| 潢川县| 屯昌县| 黄山市| 沁水县| 理塘县| 巴南区| 北安市| 西华县| 油尖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