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若
有一個男同學,上了黑龍江省某縣城的大專,學計算機。那是該省錄取時最后出現(xiàn)的學校。大三上半學期,在父母朋友的幫助下他去一個大城市的科研機構實習,礙于面子,該機構接受了他。開始時他干坐著,后來領導看他有點可憐,就交給他一個東西,說:“3個月內完成就行了,到時給你個實習鑒定?!?/p>
3天里,他幾乎住在單位,然后———完成了它,那天凌晨,他給母親打電話,一聲大喊:“出來了!”
母親嚇了一跳。
當天上午,領導也嚇了一跳。
領導對他刮目相看了,又給了他幾個任務,并且規(guī)定很少的時間,而他居然都提前完成。
實習結束,領導沒多說什么,但不久后,到他的學校要人,點名要他。這時,機構的上級部門很奇怪:我這有好多本科生以及研究生,你都不要,要一個縣城的大專生,開玩笑吧。
“不開玩笑,他有用。”那個領導說。
這還沒完,后來有一次上級臨時借調他去幫忙,結果是:這個部門以前的報表都是最后交,并且還讓返工;但這一次,第一個送上去,卻成為少數(shù)幾個一次性通過的。
上面點名要他,下面不愿放,但硬是調走了。
現(xiàn)在他做的事情是負責為研究生、本科生分配工作。
讓自己有用,說簡單也簡單。從大二開始他就不再平均用力,而是開始主攻一項:數(shù)據(jù)庫,那是他的興趣也是他認為以后用處最廣的領域。他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到這上面,他幾乎在上一個“數(shù)據(jù)庫”研究班。當然,他既是導師也是學生,這種主攻到了什么地步?有時,老師就讓他給同學講,自己在下面微笑著看他。以至于到了大二下半學期,他向一個別的名校的同學問一個問題,那人大吃一驚:這是我的畢業(yè)論文啊……
當然,他也很“滑”,他到最開始那個機構,一看那個任務,正是數(shù)據(jù)庫內容,心里竊喜,心里有數(shù),臉上還是“茫然”,這樣他就更有用了。
這樣的學生不會沒有工作。
他的經(jīng)驗總結就是:我所學的知識對應社會工作的一個領域,那一領域“利益的最大化,是我的方向?!?/p>
該領域某一個核心能力(最重要或最有普遍實用性)對應我一個知識點,我在這方面強化,找一切機會轉化為實踐能力。
找到它,你就已經(jīng)找到了工作。因為那一領域有太多工作。失去了一個,還有一堆等著你。
你對這一領域有用,就對這個領域所有的就業(yè)單位有用。
原始的標準是:出色就有用。現(xiàn)代的標準是:有用才出色。
文/丁曉凱摘自《現(xiàn)代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