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連洲
近年來,在年輕的作家群中,閑云的作品越來越引人注目,特別是鄉(xiāng)土題材的小說,猶如從鄉(xiāng)野里吹來一股清新的風,讓人感受到了閱讀文學作品的輕松和愉悅。《鄉(xiāng)村紀事》(見本刊2004年10期)也不例外,精巧的結構、流暢的文字、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和原汁原味的鄉(xiāng)土氣息都是一貫的。然而,這一回我卻從中讀出了另外兩個字:沉重。
中國,經過二十多年來的改革開放,原本富裕的地方發(fā)達了,原來不富裕的地方小康了,原本落后的地方也脫貧了。但世事總不是絕對的,中國地大物博,總有春風吹不到的地方,比如山妮的家鄉(xiāng)、蘭蘭的家鄉(xiāng)、老何的家鄉(xiāng)——可有些事卻又不是絕對的,比如這學費,它比經濟發(fā)展步伐走得更快,而且它滲透到了偌大中國的每一個角落。對于王嬸他們來說,子女居高不下的學費便是新時期壓在他們頭上的一座大山。因此,王嬸的心愛的辮子被當著商品賣了;蘭蘭初中畢業(yè)便不念書了,不光斷送了大學夢,還斷送了她那年輕的生命;因為節(jié)氣原因,擦背的生意清淡了,老何倆口子貓在家里為兩個丫頭讀書的學費唉聲嘆氣……《鄉(xiāng)村紀事》是由三篇短小說組成,寫的故事不同,但主題卻是一個:農村的教育問題。讀之讓人深思,心情沉重。
如今,年青的作家寫鄉(xiāng)土題材的越來越少,寫鄉(xiāng)土題材直面現實生活的更少。閑云在這方面一直沒有“農轉非”,而是朝著鄉(xiāng)土文學的既定方向努力并且義無反顧,也有較大的收獲,這是令人欽佩的。相信閑云一定會在鄉(xiāng)土這塊熱土上勤奮耕耘,多出佳作;也相信像王嬸、老何他們最終會迎來屬于他們自己的春天!
因為,渴望輕松的心情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