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瑜
和一個新認識的朋友聊到看書,她說:“我從來不看武俠小說和偵探小說,浪費時間,我只看經(jīng)典的讀物。”我無言地點點頭,心中替她掠過一絲可惜:哦,你可知你的生命中錯過了什么?
就好像是一同來到一處風光明媚景點的兩派人馬,一群人匆匆忙忙地坐上游覽車趕著看每一個重要景點,細心聆聽導游敘說此地的歷史典故,做足了功課,也拍了照片,是一次準備充分、獲益良多的旅行。
另一群人,丟下行囊,踢掉腳上的涼鞋,拿著一本書走向沙灘,四腳朝天,就癱在太陽傘底下的綠色卡其布躺椅上,瞇著眼,發(fā)起夢來了。那本放在圓形白色塑料臺面上的書,可能是錢德勒的《漫長的告別》或是鐵伊的《時間的女兒》、卜洛克的《到墳場的車票》,更或甚者,是翻得皺巴巴并脫了頁的金庸《俠客行》、《神雕俠侶》或是王度廬的《臥虎藏龍》。
可曾想過故事這個詞的含義?柯慈說:“它是儲存記憶的一個地方?!?/p>
不久前臺灣有個座談會,提了個問題:如果你漂流到一個荒島,你會帶哪一本書?我就想,不是早就有人說過:每個人都是一座島嶼了嗎?我們老早就在自己的荒島上終老了!幸運的是:我們可以任意挑選我們喜愛閱讀的書籍,照我的心情、我的年齡、我的機緣和一本書共泳。而人生總會有幾次那么一段時日,可以無所事事地浪費我們寶貴的時間,例如,十幾歲的一個大考之后;20多歲讀畢該完成的學位,開始做一個社會新鮮人之前;30多歲丟了一份工作而另一份工未到之前;40多歲了,你可能離了婚失去了愛人突然旁邊再無人如空氣般充塞在無邊無際的夜晚之時……
你的心很空洞,那段日子,你不能積極計劃人生。或許你隨手拿起的一本書,就是那本一氣呵成令你不忍放下的“故事書”,看著看著,那本來叫武俠小說的書,哦,原來有詩意有情意不只打打殺殺;那本來是偵探類的書籍,哦,有個哲學家向你招手,那原型是個冷酷異境的人生模板;而血腥恐怖的、羅曼蒂克的B型小說,竟也可能譏誚地讓我們打個冷顫。那電光火石般一閃而過的觸電感,總會在某一時刻給你一個不大不小的啟示,而這啟示,老實說對你的未來人生方向或是理財目標甚至擇偶標準都沒什么影響。
但這就像我們問的一些傻問題:你到荒島只能帶一本書,你會帶哪一本?如果你要死了,你會對誰說最后那一句話?嘿,如果你也傻子似的認真想這些問題,那恭喜你中獎了,歡迎你成為我們做白日夢的會員,你可隨時加入退出,無須申請。因為總會有那么一段日子,相信我,你會需要這種書、這樣的旅行與發(fā)夢的機會。我們不是騙子,我們只是對著這騙局似的人生,在有稍稍倦意時,舉牌暫時離場。相信我,當你再度進場時,你會帶著寬容的笑容,并承認,我們終究也會有需要那么一段日子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