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紀(jì)昌
把母親和6月連在一起,是因為6月與母親有著太深的關(guān)系。在6月里,母親作為女人和母親的天性可以說無一遺漏地表現(xiàn)出來。如果把母親一生中所經(jīng)過的每一個6月排列出來,你就會真正感覺到母親之所以偉大的真實含義。因為母親收獲在6月,奉獻(xiàn)和犧牲也在6月。
每年的6月,是農(nóng)家最忙的時節(jié),俗語叫火麥連天。6月里,成熟的麥子把整個田野裝扮成一個金色的海洋,滾滾的麥浪把麥子的香味送到每一個莊戶人的心上。
因此,6月是母親最重要的收獲季節(jié)。
記得還是大集體的時候,雖然每年打下很多的小麥,但最后都以各種名義被公家調(diào)走了,分到社員手里的口糧極少,不要說滿足一個強壯勞力,就是連一個七八歲的孩子都不能盡飽地吃。有一年一口人僅分了60斤口糧,這該怎樣生活?母親當(dāng)時一個人帶著我們4個孩子,而且都正是光吃不能干的年齡,那個時候,既沒有別的來路能解決糧食的問題,也沒有其它的掙錢的門路。沒有辦法,母親就在集體剛剛收完麥子后,緊接著開始了她的另一項工作——拾麥。
天剛蒙蒙亮,母親就出發(fā)了。因為拾麥?zhǔn)遣辉试S的,到處有人在看——寧可讓麥子爛在地里,也不能裝到個人的口袋里——母親只有跑到很遠(yuǎn)的黃河灘里去拾。因為那里是一個大農(nóng)場,機器收割,遺漏的麥子較多。雖然那里也有人看著,但畢竟灘地面積大,一望無際的麥田可以和看麥人周旋:看麥人來了,拾麥人走了;看麥人走了,拾麥人來了。毛主席機動靈活的游擊戰(zhàn)術(shù)在這里得到充分的運用。當(dāng)然,看麥人也是農(nóng)民,他知道農(nóng)民的苦處,而且誰能阻擋住因饑餓而孤注一擲的女人呢?所以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黃河灘夏天的溫度常常高達(dá)40多度,而母親就在這陽光的暴曬中,彎著腰,一穗又一穗地拾著,汗珠子一滴一滴地灑進(jìn)土里,而她一天的收獲才不過10斤8斤麥子。一個月下來,母親整個脫了一層皮,但也不過拾了二三百斤麥子。而這,對母親卻已經(jīng)是十分的滿足,孩子們可以少受一分饑寒了。
在我的印象中,母親總是和拾麥連在一起的。我的整個少年和青年時期,都記得6月是母親最忙碌的時節(jié),她就像一只老燕子,一天到晚不著家,為孩子們尋找吃食,永遠(yuǎn)不知疲倦。為了雛鳥能夠快快長大,她忍受了多少白眼和呵斥,但都沒有阻擋住她。那個時候,母親腳步輕盈,手腳麻利,生活雖苦,而她的臉上卻總是滿足的笑容,讓孩子們在艱難中感受到實在、輕松、溫暖和幸福。
后來,土地分到自己名下了,糧食產(chǎn)量大幅度提高,家里的糧食不僅滿足當(dāng)年的需求,而且有了隔年的存糧,這在過去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但是上了年紀(jì)的母親仍然在夏收后出去拾麥,怎么勸都不聽,而且害怕別人阻攔她,常常是在大家都還沒有起床時就早早出門了,這一拾就是一個月,直到地里的秋莊稼都長上來的時候,她才停止。
算算母親拾麥的歷史,在她60多歲的生命中竟有40多年,每年按20天計算,就有800多天是在毒日下度過的。40年拾下的糧食達(dá)8000多斤。這8000多斤糧食就這樣把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養(yǎng)育成了大小伙和大姑娘。
除了拾麥,有時她也通過其它途徑弄一些糧食。有一件事,我現(xiàn)在一想起來就覺得耳熱心跳。但既然想起來,我就要把它說出來,不然藏在心里是一種極大的折磨。
那也是一個6月天的晚上,集體剛剛打完麥子。村外的一個打谷場上,堆了三四個麥秸垛。母親和父親一商量,叫上兩個舅舅,帶上我,晚上10點多鐘奔向了那個打谷場。那是一個月明似水的夜晚,風(fēng)很輕,剛剛10歲的我,第一次參加夜間的活動,十分的好奇,以非常積極的姿態(tài)參與大人的活動。這個活動就是把整個麥秸垛重新翻倒一遍,把里面夾雜的零碎麥子抖出來。一開始,我對這個勞動興趣盎然,踩在軟軟的麥秸垛上覺得很好玩,而父母親卻一聲不吭地把麥秸從這邊往那邊倒騰,完全是一副做賊狀。手腳極為利索,他們把麥秸一杈一杈的挑到一米以外的地方再堆起來。那是一個很大的麥秸垛。一開始,我覺得進(jìn)展極快,想象著不過一會兒工夫就可以搞定。但越到后來,我越發(fā)愁,因為光見干活卻不見出活,而我的眼睛已經(jīng)睜不開了,但仍然堅持著。這個時候我好羨慕那些在家里睡覺的姊妹們,此時此刻該是多么地香甜啊。想著想著,就聽見了雞叫的聲音。這是一個信號。父母們緊張起來,速度再一次加快。當(dāng)把整個麥秸垛翻完的時候,天剛好麻麻亮。而我們的收獲竟然有兩大麻袋麥子,足足有二百來斤。父母親的驚喜之情你完全可以想象到。我們立即趁著這黎明前的黑暗,把麥子拉到家里。當(dāng)把大門關(guān)上的時候,剛好聽見大街上有人走動。父母親且驚且喜,我也是吐了一下舌頭,一下子清醒了??粗荒ㄔ葡荚谔焐蠞M滿地漾開,變得鮮紅明亮,激動人心。這是我人生第一次熬的通宵。我仔細(xì)地回味著這一夜的經(jīng)過,才知道夜原來是這樣過來的,一下子,我覺得我長大了。
那個時候的母親,渾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勁,她的性格就像6月的天氣火辣辣的,她和6月的天氣是一對姐妹。6月給了她充實,6月給了她收獲,6月給了她幸福,6月給了她當(dāng)母親的資格。她就是6月的女兒。
60歲的母親,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然而,6月卻同樣給了母親不幸和災(zāi)難。
60歲的這一年,母親還照樣到地里去拾麥,不過時常覺得頭暈。大家勸她不要到地里去了,但她只喝了幾片仁丹和薄荷片就又走了。終于在6月20日的這一天,她因血壓過高而患突發(fā)性腦溢血,雖經(jīng)搶救保住了性命,但卻成了半身不遂。一個活潑潑的母親,如今只能在輪椅上生活了,這對她是多么巨大的打擊。
又是一個6月,母親只能坐在輪椅上聞著6月,聽著6月,想著6月,卻再也不能走進(jìn)她熟悉的6月了。她的眼睛里流露出怨恨和惆悵。村里的女人故意逗她:走,拾麥走。她忙笑著應(yīng)答:“你先走,我一會兒就來?!钡饶侨艘蛔撸褂梅浅4拄?shù)恼Z言惡狠狠地罵道:“拾你媽的X哩!”挨罵的人聽見了,卻并不生氣,反笑著說:“你是不是罵我哩?看,我拾麥呀,就不叫你?!彼裏o可奈何地回答道:“不叫我罷球?!?/p>
我知道6月在母親心中的位置,6月對母親的誘惑。昔日幸福的6月,變成了煩躁的6月,苦悶的6月,與世隔絕的6月。母親的眼睛里,仍然是對忙忙碌碌的6月的回憶、渴望和懷戀。她想念那暴烈的陽光,想念那陽光下一穗又一穗的麥子,想念那一粒又一粒的收獲,想念那流不盡的汗水。而今,6月辜負(fù)了她,她也辜負(fù)了6月。在以后的6月里,她只能當(dāng)一個守望者,坐在輪椅上數(shù)6月,讓熟悉的6月在生活中漸漸淡出,直到有一天從她的生命中徹底消失。
唉,多情而又無情的6月啊,你為什么會以這種方式對待一個你忠實的女兒呢?
想念一條夢中的河
我的家鄉(xiāng)在黃土高原,舉目四望,那里是層層疊疊、莽莽蒼蒼、無窮無盡的黃土高坡和縱橫交錯、綿延不斷的深溝大壑。黃色是這里的主色調(diào),其它所有的色彩都是由黃土演變出來的;春天里,黃土地上到處是燦爛的野花和盛開的桃花、杏花、梨花、油菜花,萬紫千紅,春色滿園;夏天這里是金黃的麥田,收割的農(nóng)民和剛剛出土的秋莊稼;秋天,整個大地被綠色覆蓋,這里有一人多高的玉米,戴著紅帽的高粱,沉甸甸的谷子,還有紅紅的蘋果、柿子,金黃的梨;到了冬天,所有的點綴和外包裝都被脫掉,繁華凈盡,它就徹底還原成了自己的本色——黃色。在我的眼里,這里五彩繽紛,生意盎然,是我真正的家園。然而,讓人遺憾的是,這里唯獨缺少一種顏色,那就是藍(lán)色,缺少一條藍(lán)色的河流。
這里沒有水,世世代代居住在這里的農(nóng)民,吃的是靠深井里打出來的水,有的甚至是聚集的雨水,直到現(xiàn)在,吃水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完全解決。而莊稼的生長完全依靠老天的恩賜。雖然滾滾的黃河就在不遠(yuǎn)處,但近在咫尺,卻遠(yuǎn)在天涯。我們多么希望有一條河流能環(huán)繞村莊蜿蜒而去,帶來可貴的水呵!從小時候起,在我幼小的心靈里,就充滿了對水的渴望。看電影時,只要有河流出現(xiàn),我的眼前就一亮,那流動的水就仿佛滋潤著我的心田??葱∪藭?,特別愛看那些有水的畫面,《雁翎隊》、《小英雄雨來》、《東平湖的鳥聲》,那波光粼粼的水紋,那平靜如鏡的水面,都曾引起我無限的遐想。尤其是看到畫書中有釣魚和撈魚的場景,就會給我一種神奇的感覺,我會沉思其中,不能自拔,那種特殊的誘惑力簡直無法用語言描述。正因為如此,包括我在內(nèi),當(dāng)?shù)乩习傩赵谫I年畫時,都愛選一些帶水的內(nèi)容,而且必須有魚。一方面這是人們美好的期望,希望連年有余;另一方面,是愛看那水的景色,看得人心里也像那水一樣泛起漣漪,整個人都活起來了。那時候,我們這里很少見到魚,我年紀(jì)小,更是不知道真正的魚是什么樣子,一想到那活蹦亂跳的大鯉魚,我的每一根神經(jīng)似乎都跟著在跳動。那時候,我真的是多么希望有一條彎彎的小河,清清的流水,在我的門前流過,河堤上兩行垂柳,河里邊小魚小蝦倏忽往來,我和光屁股的伙伴們在水中戲嬉玩耍,我會像小英雄雨來一樣一個猛子扎進(jìn)水里,到很遠(yuǎn)的地方才冒出頭來。
后來長大了,看到了太多的真山真水,對水的感覺漸漸淡化了。但長在我心里的那條想象的河流卻并未消失,相反卻越來越生動,越來越具體。我的童年和青年的許多美好的想象,都和這條河流連在了一起。甚至想到將來談戀愛時,我都一定要在這條河邊,和我心愛的女子手挽著手,在河邊漫步,水中倒映著一對相親相愛的情人的影子。河水打著旋渦,水草在水中搖曳,魚兒在水中嬉戲,我們在河里濯足,望著天上的明月,說著綿綿的情話。那該是多么美好的情景呵,我常常這樣想。
這樣的想法不是沒有理由的,我在簡單地考察了古今中外的愛情故事之后得出的結(jié)論就可以證明這一點。河流是產(chǎn)生愛情的最好背景。看看吧,我們的古人在《詩經(jīng)》中幾乎把所有的愛情發(fā)生地都安排在河邊: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說的是一個小伙子在河邊看見水鳥求偶而產(chǎn)生的和鳴,不禁想起了那個苗條漂亮的姑娘,對他產(chǎn)生了強烈的愛慕之情;“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說的是深秋時節(jié),河邊的蘆葦吐絮,與白霜凝在一起。在這個時候,年輕人來到河邊,向他心愛的女子表達(dá)自己的愛慕之情,而他所愛的女子,卻在水的那面,使他可望而不可及;《魏風(fēng)·汾沮洳》寫到一個女子到河邊采桑,然而,清清流水卻使她心醉神迷,她忘記了采擷,而是想起自己心愛的情郎,她的情郎長的是那樣的英俊瀟灑,美得就像玉一樣。在后來的民歌和文人作品中,類似的例子實在是太多太多,不需過多列舉;當(dāng)然,國外的例子也是不勝枚舉,看《靜靜的頓河》時,更使我堅定了自己的想象。葛里高里與阿克西尼亞在河邊調(diào)情的情節(jié),是那樣的風(fēng)情萬種,風(fēng)光旖旎,讓人著迷,簡直把愛情與河流的無窮魅力描摹得淋漓盡致,勾魂攝魄。我國當(dāng)代著名作家劉紹棠寫的運河系列小說,那充滿詩情畫意的蒲柳人家,同樣曾經(jīng)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留戀不已。我想象中的河流當(dāng)然就是這么一條充滿柔情的河流,而充滿柔情的河流肯定是與美好的愛情連在一起的。水是愛情的催化劑,要不為什么說柔情似水呢?難道它們之間沒有什么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嗎?
這個愿望的實現(xiàn)是上世紀(jì)70年代的事。那時全國大修水利工程,我們村竟然搞了兩個機灌站,把遠(yuǎn)在幾十里之外的黃河水引到村里,引到高高的旱垣上。幾條主干渠道竟有兩米多寬,蜿蜒曲折于田間、路旁。當(dāng)突突的機器聲響起,翻著浪花的黃河水就歡叫著一溜小跑奔向田間。大人和孩子們跟著水流歡呼雀躍。那黃色的水流順著水渠流進(jìn)一塊又一塊土地,滋潤了這個永遠(yuǎn)是干涸的土地。這股水徹底改變了農(nóng)家的生活,整個村子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地里的莊稼因為喝足了水鉚著勁噌噌地往上躥,那玉米竟比我們村最高的老高的個子還要高。綠瑩瑩的,懷中的玉米棒子就像一個嬰兒般可愛,看得人心花怒放。人們在路邊,房前屋后,種上了各種蔬菜,有蘿卜,有白菜,那冬瓜就像一個綠色的麻袋,蹲在地頭,誰看了都要喝彩。由于有了水,糧食產(chǎn)量大幅度提高,豐收有了保障,人們的生活極大改善。年輕的小伙子和姑娘們也變得英俊漂亮,雙目炯炯。村外修了一個大水池,并栽上了楊樹和柳樹。年輕的姑娘們每天在這里洗衣服,東家長西家短地聊個不停,孩子們在水里游泳,并不時把水撩到姑娘的臉上,惹來一頓臭罵。
這黃河水還給我們這些孩子帶來了意外的驚喜和意想不到的樂趣。
在機灌站的一條小溝里,由于長期滲水,竟然形成了一個兩畝多大的沼澤地和一個半畝大的水泊。水里長滿了蘆葦和許多不知名的水草。而且,不知是誰,竟然發(fā)現(xiàn)里邊有魚。這一發(fā)現(xiàn)非同小可,我們啥時候見過魚呵?消息立即像風(fēng)一樣在孩子們中間傳開。正在上課的孩子們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當(dāng)時就在課堂上傳開了條子,上面寫著:“緊急電報,放學(xué)捉魚?!?/p>
好不容易放了學(xué),我們一幫十幾個孩子提著兩個罐頭瓶就出發(fā)了,一溜小跑著奔向那個小湖。到了水邊,我們先是偵察一下情況是否屬實。仔細(xì)地觀察,只見水波蕩漾,明星閃爍,好像沒有敵情。后來沉下心來,瞪大眼睛,忽然發(fā)現(xiàn)一團(tuán)紅云在水中倏忽往來,忽東忽西,馬上便有一個孩子喊開了:魚!魚!一陣狂喜,大家脫光衣服,撲哩撲嗵就蹦進(jìn)水里。那水并不深,剛淹住小腿,我們就在里邊追魚,那魚跑得極快,一條也抓不住。魚兒們在我們的兩腿間往來穿梭,我們在水里奔跑不止。誰知由于人多,把水底的泥踩出來了,漸漸地,清亮的湖水變得渾黃,而且成了泥漿,魚兒們開始紛紛跑到水面,艱難地游動。那魚全是半寸長的小魚。我們一條一條地往外揀,全塞進(jìn)那個小小的罐頭瓶中。不一會兒,兩個瓶子就全滿了。大家歡叫著勝利返航。
但回到家里,才發(fā)現(xiàn)所有的魚兒全部肚皮朝天,嗚呼哀哉。大家傷心不已,后悔當(dāng)初沒有帶上一個大桶或臉盆。有人說,干脆把它倒進(jìn)村里的水池里,說不定還能活。大家認(rèn)為有道理,就采納了他的意見。
那時候,我們村中央有一個人工挖的大水池,長年有水,我們就把魚兒全倒進(jìn)去了。水上白花花一片全成了魚。
第二天,全村的人都認(rèn)為這個水池里有魚了,都來看稀罕,說這個水池幾十年了,從來沒見過什么魚,這魚是從哪來的?日球怪了,說不定里面還有大魚呢。許多人都信了。只有我們這些孩子在暗中發(fā)笑。但過了兩年,這個水池中果然發(fā)現(xiàn)了大魚,于是我就猜想是不是當(dāng)時我們放進(jìn)去的魚確有活下來的。但不管怎么說,這個錯誤的舉動給這個村莊帶來了不小的騷動。
雖然我從小就想著要在一條小河邊談戀愛,但事實上我的一切愛情活動都與水無關(guān),甚至和我的想象相差甚遠(yuǎn),可以說一點都不浪漫。但這并不影響我們村里其他人的愛情活動??梢哉f,黃河水的引進(jìn),對村里的愛情活動起了極大的促進(jìn)作用,給村里帶來許多浪漫的故事,而且確實成全了幾對男女的愛情。因為那時村里一到天旱時節(jié)就要澆地,常常是幾天幾夜,尤其是晚上,害怕漏水偷水,就要叫人看渠護(hù)渠。而看渠護(hù)渠自然是年輕人的事情。幾十里的水渠需要很多人,村里所有的年輕人不論是男是女一律出動。但女娃畢竟膽小,所以夜里護(hù)渠自然是男女搭配。這一搭配不要緊,村里一下子就成了五六對。據(jù)他們介紹,都是那些小伙子利用女娃的膽小,在漆黑的夜里,故意講一些恐怖可怕的鬼故事,比如說見到一個老墳,小伙子就說,你看那墳頭一亮一亮的,那是鬼出來了,那鬼沒有下巴,舌頭長長地吊在外邊。當(dāng)時就嚇得女娃尖叫著往小伙子的懷里鉆,這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那些青年自然不會放過這機會,樂得成了好事。當(dāng)然這些事曾在村里引起軒然大波,特別是引起一些老年人的不滿。因為過去很少有本村人通婚,而現(xiàn)在一下子就成了五六對,這成何體統(tǒng)!
然而,這條曾經(jīng)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變化的小河流,最后卻消失了。隨著土地承包制的落實,過去大塊的土地被一家一戶的農(nóng)民分割成許多小塊,那幾條水渠也被各自土地上的主人給毀掉了,蓄水池沒有了,嘩啦啦的流水沒有了,青青的水草沒有了,有的,只是許多人的嘆息。
我很懷念那幾條水渠,而且特意去尋找過那些水渠,但僅僅只看到了過去水渠的影子,大部分被荒草淹沒了,少數(shù)地方還露出一些斑駁的石塊和水泥。
村子里的人又回到過去沒有水的生活。黃土高原的人們再次過上了靠天吃飯的日子。
只有我,還在想著這條河流,在我的心里,她還是那樣的溫柔纏綿,那樣的生機勃勃,那樣的潺潺渙渙,那樣的嫵媚多姿。因為她一直流在我心里。
戲臺下的小吃
小時候愛看戲,說實話,那是哄人哩。小孩子家,能看懂什么?對舞臺上演的什么根本就沒有在意。有時候想在意,但就是聽不大懂,只看見上面花枝招展,一群人出出進(jìn)進(jìn),而且裝模作樣地把手在胸前那么一比劃,或者高高地舉在頭頂,或大義凜然,或信誓旦旦,做一個英雄狀,端的十分可笑。而且搖頭晃腦,唱一些聽不懂的句子,讓人好生心煩。偶爾只覺得那布景倒是好看,大人說那是電打布景。布景上畫著山水花鳥,明亮的燈光打過來,顯得格外鮮艷炫目,這也是吸引觀眾的一個重要手段。我記得當(dāng)時戲牌告示上就明確寫著:電打布景。
但我就是沖著這去看戲的嗎?不是的,而是借看戲之名,問大人要幾毛錢,到那里買吃的去。
大概這是所有孩子到戲臺那里報到的真正原因。因為能夠真正吸引小孩子的,其實就是舞臺下邊的一個角落。那里燈火通明,但那時還不是電燈,而是汽燈,格外地亮。各種小蟲子在燈前飛來飛去,有時還撲在人的臉上。那里人很亂,你來我往,十分熱鬧。各種吃食琳瑯滿目,有各類果品,有切開的沙瓤西瓜,有炒花生,葵花子,攤主們大聲地吆喝著,孩子們跑來跑去,在人縫中亂竄,還有的鉆在大人的腿下邊,有時猛不防冒出一個腦袋來。
但更吸引我的,是那些熱氣騰騰的小吃,有油糕,糟,爆米花,糖葫蘆,火燒夾肉,那噴噴香的味道,至今還讓人記得真真切切,而且十分想念。
那做糟的是一個小泥火爐,前頭一截小鐵管煙筒,旁邊是一個小小的風(fēng)箱,攤主拉著風(fēng)箱,風(fēng)箱撲噠撲噠,聲音不大,但很有節(jié)奏。爐前頭的小鐵管煙筒里,一股紅火苗隨著風(fēng)箱的節(jié)奏撲撲地往外噴,爐膛里的火光也隨著節(jié)奏把攤主的臉映得忽明忽暗。他的臉上滿是油汗,還有一層黑黑的煙灰,在火光中顯得格外動人。做糟的鍋不是鐵鍋,而是帶把子的小銅瓢。瓢熱了,攤主把一勺涼水倒進(jìn)去,涼水遇見熱鍋,便地一聲響,接著是一縷白煙騰空而起,水便呼呼的響開了。水開之后,再舀一勺糟胚子放進(jìn)去,霎時間,一股香甜的味道撲鼻而來,并四散彌漫,那股香味真是沁心入肺,讓人陶醉。最后往鍋里打一個雞蛋,雞蛋均勻地漂起來,就起鍋了。起鍋的時候,銅瓢剛一離爐灶,只聽撲的一聲,一股紅火苗就從爐膛飛出,一下子把半個天都給映紅了。再之后,攤主把糟舀到一個碗里,再舀上一點紅糖放進(jìn)去,一碗甜甜的糟就吃到嘴里了。
再看那個炸油糕的,鍋里的油地冒著熱氣,幾只油糕在鍋里跳著舞。大師傅把做好的油糕放進(jìn)去炸。剛一放進(jìn)去,鍋里立即起了油花,油糕的甜香也就隨著風(fēng)四處飄散,吸引得小孩子眼睛睜得大大地喊叫著讓大人給買油糕吃。那時候一個油糕不過5分錢,一碗糟不過一毛錢。但可氣的是,東西雖然便宜,可偏偏大家手里都沒錢。許多人手里常常只有幾毛錢,而就這幾毛錢,還不知在手里捏了多長時間,捏了多少遍了。那時候,美美地吃上一頓油糕,不知是多少人的夢想,當(dāng)然也是我的夢想。每次哪里有戲,我都想去看,實際惦記的就是那里的油糕。但母親說看戲可以,只能給一毛錢。這一毛錢干什么呀?一張門票大人一毛,小孩5分,光買一張票就所剩無幾了。有一次我和大人鬧,讓他多給我點錢,他就是不答應(yīng)。沒辦法,為了吃一口油糕,就想著法兒逃票。有時趁大人進(jìn)門時,就彎下腰,從大人的縫隙里往里擠。有時就混過去了,但也有許多時候被當(dāng)場提溜出來。那就只有跳墻頭,鉆墻窟窿。只要能省下門票,什么辦法都想得出來。省下的錢,就可以買兩個油糕吃。但油糕實在是太小了,就像豬八戒吃人參果,還沒有品出味道,就沒有了蹤影,不吃還好,相反這一吃,卻把饞蟲逗出來了,鬧得人渾身刺癢難受,可又有什么辦法呢,留在心里慢慢想著吧。第二次有了經(jīng)驗,雖然只買了兩個,但并不急著把它吃完,而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咬一點點,慢慢地品味,盡管沒有完全滿足,但那滋味卻是悠長多了,那實在是沒辦法的辦法。
戲臺下的小吃為什么好吃?我體會如下:一是人多,人和動物是一樣的,愛吃個搶食,人越多吃得就越香;二是看樣,有一個人吃,就能勾起人吃的欲望。如果一個人在家里,給你好多東西,你倒未必在意;三是那里的氣氛好。因為人多,你呼他叫,特別地?zé)狒[。尤其是在中場換幕時,這個喊:“小三,看你姨在哪里?叫她過來!”那個喊:“老五,喊叫你媳婦,娃要吃奶哩!”就在喊叫聲中,小吃攤前堆滿了一堆人,賣油糕的熱汗津津地一邊收錢,一邊拿紙包油糕往人手里遞,臉上笑迷迷的,十分動人。那個場景,你說吃什么不香?可惜的是那個時候錢太少,從來沒有放開肚皮好好地吃上一頓,所以至今想來都是那么美味可口,感覺還是那么溫馨。
幸福的年夜飯
過年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吃上平常吃不上的好東西,這大概是我們那個時候所有的孩子盼望過年的最根本的原因。
其實孩子心中的年早已經(jīng)提前60天就開始了?,F(xiàn)在我們到處在運用的倒計時手法,實際上在我們小時候早就用得不待用了。60天,59天,58天……太陽怎么老是不落山,日子怎么這么長?孩子們的心情就像年輕的小伙子在等待自己心中的戀人一樣急不可待。那種期盼,那種渴望,現(xiàn)在我只能回味,而不可能再有那樣的感覺了。
好了,大年三十終于來到了。
這是最忙碌的一天。
先是母親支起來一個大油鍋,開始了香甜而又熱鬧的油炸工作。炸豆腐,炸油餅,炸丸子,炸紅薯片。這里邊馬上就能吃而且特別好吃的是炸紅薯片。母親剛一撈出來,我們就一聲歡呼,每人抓幾片就飛走了,母親炸的沒有我們吃得快。其次是用白蘿卜和面炸的素丸子,有一種特殊的清香,很受孩子們的歡迎。
然后是煮肉,年景好的時候,鍋里的肉滿滿的。當(dāng)鍋里咕嘟咕嘟的時候,香氣就已經(jīng)開始在院中彌漫,孩子們的脖子就已經(jīng)伸長了。望著鍋,流著口水。好不容易等到肉熟了,大人把它撈出來,再把肉摘出來,最后只給我們每人一根骨頭,說:這上面有好肉,快去啃去。于是我們這些孩子簡直就成了一群狗,像狗一樣叼著一根骨頭,像狗一樣地撕咬,像狗一樣地吮吸,像狗一樣快樂地大嚼,而且津津有味,嘖嘖有聲。
為什么過年這么讓人向往呢?因為它是把許多吃好項目連在一起的。下一個節(jié)目,就是吃餃子。
一說起吃餃子,就要說我的父親。他是一個心靈手巧的人,他不論干什么事情,都愛動腦筋,總是有模有樣,漂漂亮亮,做飯做菜同樣如此。他做出來的菜酸甜適口,味道極好。他調(diào)的餃子餡,味道也是少有的純正。憑我后來多年在飯局混出來的感覺判斷,絕對是好廚師做出的水汆丸子的味道。在我家,父親包的餃子最好看,圓鼓鼓的,特別緊湊,而且有兩個很好看的耳朵。大年三十包餃子,也是全家最快樂的娛樂活動,因為在父親包餃子的時候,我們姊妹兄弟可以堂而皇之,像模像樣地圍在案板前,用一團(tuán)面夾一點餡,做出一些奇形怪狀的所謂餃子來——并不是有意的創(chuàng)作,實在是因為水平太差而造成的后果。而它的好處是容易辨認(rèn),誰捏的,撈的時候就放在誰的碗里讓誰吃,既是懲罰,也是獎勵。包餃子的時候,母親還有意地把一個硬幣包進(jìn)去,誰若吃上這個硬幣,誰今年就鴻運大開,財源滾滾。
只可惜那個時候生活艱難,誰家過年都只是象征性地割幾斤肉,表示新年的豐盛。實際上這些肉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我們這些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們吃的,所以好吃的餃子總是不能盡興。大年三十講究熬年,整個除夕夜大家都不能睡覺,大人們能夠堅持,但孩子們早就困得受不了了。父親說,誰要是睡覺就不讓吃餃子,沒辦法,為了吃上這頓餃子,我們只有忍著困,盼著新年的早早到來。
快12點的時候,母親開始燒火。水一開,就下餃子,這時候我們的眼睛都睜得大大的,看著餃子在鍋里輾轉(zhuǎn)反側(cè),騰挪閃躍,心里想象著餃子的味道。
好了,餃子終于出鍋了。母親先拿一個碗,撈出四五個,擺上筷子,先讓我去敬神。因為我是家里的長子,自然磕頭作揖都是我的事情。于是,我端上碗,到祖宗牌位跟前把碗擺上,然后趴在地上,砰砰砰磕三個響頭,再裝模作樣地作個揖,然后把碗里的餃子再回到鍋里,這下才讓大家吃。孩子們早已急不可待,眼巴巴地望著鍋,恨不得把里邊的餃子全撈到自己的碗里。鍋里這時熱氣騰騰,滿屋里飄著白色的霧氣,只有孩子們的眼睛又黑又亮,閃著異樣的光芒。但因為數(shù)量有限,每人只能吃10個,其余的明天早上才吃。這10個餃子哪里夠我吃呀,三下五除二,我就把它干掉了??蓺獾氖敲妹脗?,她們并不像我這樣急,而是慢慢地先把餃子皮吃了,碗里剩十個圓圓的餃子餡,像十個丸子,饞得我直流口水。誰知她們還故意把碗端在我跟前,一臉的燒包樣:“哎,哎,你吃不吃?”我裝作不理,趁她不注意,把筷子伸過去一下子夾了兩個,并火速塞進(jìn)嘴里,真是快如閃電,疾若脫兔。等她們反應(yīng)過來,早已入我腹中,其奈我何!于是她們就吱吱地鬧著要哭。母親瞪了我一眼,說:“不準(zhǔn)哭!”從自己的碗里給她撥出兩個,又給我碗里撥出幾個,她自己只吃了兩三個。而那時候我是那樣的傻,竟然自鳴得意,恬不知恥,風(fēng)卷殘云般全部笑納。
有一年,我們辛辛苦苦包了一夜的餃子,等到大年初一早上下餃子的時候,卻不見了餃子。父親說壞了,讓老鼠拉走了。于是我們到處找,果然在案板下有個老鼠洞,一大堆餃子全塞在洞里,氣得我直想哭。因為是大年初一,大人一再教導(dǎo)不能罵人,不能打架,不能說不吉利的話,所以大家雖然很懊惱,但父親還是說:“好,好,發(fā)了,發(fā)了,子孫都發(fā)了!”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就很想念我的父親。這個包餃子的能手,因為疾病的折磨,半年前離開了我們,我親愛的母親也在一個月前撒手人間?,F(xiàn)在,再好的餃子他們也吃不上了。只有在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往他們的靈前擺上幾個,算作對他們的懷念。姊妹們也早已成家立業(yè),各自過著各自的日子,也再也沒有小時候那樣親密無間、嬉笑打鬧的氣氛了。一想到此,我的眼淚就止不住地往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