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敖大
“就在同時代,同國度里,說話也會彼此說不通的?!边@是魯迅先生的文章《看書瑣記(二)》里開頭的話。(《魯迅全集(五)花邊文學(xué)》)。
接著,魯迅引了巴比塞的短篇小說《本國話和外國話》,說是一法國闊人在家里招待在歐戰(zhàn)中出生入死的三個士兵,闊人家的小姐也出來招待這三個兵,但彼此無話可說,三個兵覺得“坐在闊房間里,小心得骨頭疼”。闊小姐也覺得“和他們是連話都談不來的”。直到回到自己的“豬窠”,這三個兵才遍身舒適,有說有笑。這三個兵又和被法軍俘虜?shù)牡聡蚴謩萁涣?,發(fā)現(xiàn)這些德國俘虜,倒是說“我們的話”的人。于是,兵們想:“這世間有兩個世界。一個是戰(zhàn)爭的世界。另一個是有著保險箱門一般的門,禮拜堂一般干凈的廚房,漂亮的房子的世界。完全是另外的世界,另外的國度。那里面,住著古怪想頭的外國人。”
什么緣故,階級——不,現(xiàn)在是很少提階級了,咱也“與時俱進(jìn)”,應(yīng)該說——階層不同,彼此缺乏共同語言罷了。
君不聞一些僻遠(yuǎn)的鄉(xiāng)村里人看而今的電視說的話么——現(xiàn)在城里人怎么了?我們想造樓房,城里人偏興住平房(實為別墅);我們做夢也向往城里的生活,城里人偏向鄉(xiāng)村跑(實為休閑);拉大便我們用紙擦,城里人偏興用紙揩嘴巴(那是紙巾而非手紙)……,幽默是幽默了些,實質(zhì)上,也因階層或是生活檔次不同,有些說不通而已。
這不,最近又出現(xiàn)了類似的說不通的例子。那就是對韓劇的流行,傳媒的報道可說連篇累牘。據(jù)說有些人對韓劇大為不滿,大加抨擊,說韓劇根本無法和我們的比,還有人說韓劇走紅,是“文化入侵”,更有人批評說,國內(nèi)電視劇市場這塊大蛋糕都給了韓劇……然而,觀眾卻覺得韓劇對胃口,“走紅”就是證明,覺得韓劇“演起普通平民的家常過日子,其言談舉止自然隨意,就經(jīng)常讓我感覺到不是看戲,而感覺到自己就在他們的生活之中”。又說“內(nèi)地不少的所謂年輕偶像女明星一表演,那無時不在的自戀、做作、忸怩、肉麻……”接下來的話有些難聽,不引了吧。有人猛批,有人愛看,似乎也有些說不通。
有趣的是同屬影視界人物的陶虹,說了一番與觀眾說得通的話,她說“韓劇顯然比我們更尊重東方文明的傳統(tǒng)禮儀和道德……我們倒有些忘本了?!蔽也恢捞蘸缡遣皇菍儆凇按笸蠹墶钡娜宋铮俏乙f,陶虹的一番話,倒是清醒的見道之言!
在下很少看韓劇,不哈韓是因為嫌它節(jié)奏慢,偶爾調(diào)頻道時,留意了一下,只覺得韓劇較貼近生活,貼近平民,不像咱的一些電視劇,豪華得就像巴比塞筆下的闊房子,離大眾太遠(yuǎn)了。電視劇的觀眾,畢竟是民眾!豪華化,貴族化,觀眾就覺得演繹的是“另一個國度”的事,說的是本國度中的“外國話”,與己無關(guān),看它則甚!更何況韓劇“對于傳統(tǒng)文化和美德的弘揚方面”“都比我們做得更好”。(陶虹原話)我以為這就是賣點,貼近民眾生活,且又弘揚真善美的傳統(tǒng)文化,為什么不走紅?再回過頭來看看咱們的電視劇,就拿宮廷劇來說,滿眼是“豬尾巴”,煩不煩?封建皇帝比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還愛民,真不真?舉手投足,又活脫是穿上皇帝戲服的演員本人,比一比李默然演的鄧世昌,趙丹演的林則徐,真不啻天壤之別!而且不知為什么,皇宮里的女人,都酥胸半露,輕佻得像姨太太(對不起,姨太太也未必這樣輕佻?。┏巳?,又“弘揚”了什么?更有甚者,皇帝玩民女,津津樂道,叫什么龍戲什么鳳,說句不恭的話,實在是肉麻當(dāng)有趣。一言以蔽之,咱國內(nèi)的有些電視劇給人的感覺是?。]底蘊)、假(不真實)、隔(不貼肉)、淺(太淺?。.?dāng)然,口碑好的電視劇也不少,如《國家公訴》、《蒼天有眼》……
當(dāng)然,在下也有自知之明,這些話我預(yù)料對有些人來說也是說不通的“外國話”。在下的角色,在闊房子里的人看來,活脫是巴比塞筆下的法國士兵。闊人家的小姐不是說:“和他們是連話都說不來的”嗎?
說不通,也沒辦法。那就暫時觀賞倒是“說我們的話”的韓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