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元
前幾天,鄰居張嬸告訴我說,好幾次看見你兒子拿一百元錢去附近小商店買東西,一買就是一大堆,有時買玩具,有時買好多小食品,分給小伙伴們吃,還見過他把剩下的錢分給同學(xué)。我聽了這話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兒子今年才7歲,從不缺吃的用的,所有的東西我都給他想到、給他買回家,再說我從不給他零用錢,他哪來的這么多錢?我跑去問小商店的老板娘,結(jié)果她證實了張嬸的話。我想起來,家里的錢平時都放在一個抽屜里,我和他爸誰要用錢就到那里取,也沒有個數(shù),即使發(fā)現(xiàn)錢少了,也沒在意,以為是對方拿去了。原來給兒子鉆了空子。
沒想到一直乖巧聽話的兒子會干這種事,我氣壞了,把兒子叫來嚴厲詢問:“你要買什么,直接向媽媽要,干嘛要偷家里的錢?到底為什么?”他說了實話,看到別的孩子都有零用錢,放學(xué)后都能自己買東西,他看到別人吃,也嘴饞,也想買,可是媽媽從來不給錢,他又不敢開口要,只好偷拿抽屜里的錢。
兒子的話引起了我的反思,記得我小的時候,家里管得嚴,每次花錢的時候,母親總是盯問買了什么東西。自己做母親以后,也就自然沿襲了這種習(xí)慣,特別是孩子上小學(xué)以后,常聽到老師和其他成功家長的告誡:“孩子太小,不會約束自己,不能隨便給孩子錢?!彼晕一旧喜唤o孩子零用錢,從來沒有想過原來孩子也有花錢的欲望。他并不是因為缺什么要去買,而是感到自己比同學(xué)少了一種自由支配的權(quán)利。這不應(yīng)該視為盲目攀比,盲目攀比是奢侈,而兒子這種心理屬于一種基本的平等感和群體認同感,要不然他為什么會把零食和錢分給同學(xué)?
生活中常聽說有的孩子家里很富裕,卻到外面偷東西,還有的家長對孩子的零用錢控制過嚴,孩子就把早餐或午餐的伙食費省下來挪作他用,長期餓肚子,結(jié)果做操時昏倒在操場上。我想,孩子慢慢大了,做父母的要知道尊重孩子花錢的權(quán)利了。
從這件事以后,我吸取了教訓(xùn),除了明確告訴他不能偷錢外,每周還固定給兒子兩三元零用錢。說來奇怪,兒子衣袋里有了錢以后,反而不亂買東西了,也許他知道這些錢是屬于他的,而且數(shù)量不多,得省著用。我還幫兒子做了一個儲蓄盒,教他把花不完的零用錢放進里面,積少成多。兒子看著他的“財產(chǎn)”逐漸增多,非常高興,再也不偷家里的錢了。
我的心也落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