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 望
編者按:從某種角度而言,人類歷史就是產(chǎn)生夢想并實現(xiàn)夢想的歷史。
遨游太空是人類自古以來夢寐以求的美好夢想。經(jīng)過祖祖輩輩千百年的奮發(fā)努力,特別是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終于使載人航天的夢想在20世紀變成了現(xiàn)實,并成為人類航天事業(yè)中最輝煌的一個里程碑。
在這樣的一個航天夢里,沒有國界。面對未知的宇宙,地球人是一個團隊,即便這團隊之間也存在競爭,但這競爭無疑是在朝著互相促進的方向良性而行。無論路途多么遙遠,無論征程多么兇險,人類卻鍥而不舍地要掙脫地球的引力,親身去投入到太空的懷抱。在美國“發(fā)現(xiàn)”號停留于空間站期間,女機長柯林斯曾以詩文紀念先驅——“敢于探索未知陸地者,將了解前所未見之事;敢于探索海洋者,將了解前所未聞主事;但在靜默之翼上探索天空者,那些天空的探險家,將了解從未夢想之事……”朝向這曾經(jīng)“從未夢想”的方向,升騰起夢想的火焰,照亮無垠的宇宙,必定比之陸地的堅實與海洋的廣闊,更能交代出整體人類的前途與命運。在“阿波羅1號”事故中喪生的航天員格里索姆曾說:“如果我們死去,我們想讓人們接受這一事實——我們所進行的是一個冒險的事業(yè)。我們希望,如果我們發(fā)生了意外,這一計劃將不會因此而延誤?!比祟惖挠率浚瑧驯А拔覀兒湍銈冇泄餐膲簟钡臎Q心,而義無返顧地踏上征程。
曾看勇士出征,當思英雄安歸,等待一個凱旋的答案——因為仰首星空的我們,和探索天空的他們,也有共同的夢。在這份感動與共鳴中等待,自然祈愿人類放飛的夢想此番不再折翅。通往星空之路雖然困難叢生,但夢想不死,便風雨無阻。
一、載人航天史的悲歌
引言:我們絕對肯定,今天人類航天事業(yè)已經(jīng)取得了無比輝煌的成就。然而,人類探索太空的步伐走得并不輕松,每一步成功都伴隨著巨大的痛苦和艱辛。畢竟,“挑戰(zhàn)者”號爆炸的火球、“哥倫比亞”號失事時劃過大氣層的強光依然閃現(xiàn)在我們的腦海,“火星氣候探測者”、“火星極地著陸者”、“獵兔犬2號”消失在外太空的遺憾仍無法抹去。不過,誠如參加2003年2月4日“哥倫比亞號遇難宇航員追悼會的各界人士所說的,“將地球、空氣和重力拋在身后,是人類自古以來的夢想”,不會因“哥倫比亞”號的失事而被舍棄,人類不應該、也不會放棄飛向太空的夢想。
NO·1:“阿波羅”未升空先著火
1967年1月27日,阿波羅載人登月飛船在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進行地面聯(lián)合模擬飛行試驗時,飛船指令艙意外起火,幾十秒內(nèi)3名宇航員就被燒死在艙內(nèi)。這3名宇航員是弗吉爾·格里索姆上校、愛德華·懷特中校和羅杰·查菲少校。
NO·2:“挑戰(zhàn)者”號爆炸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從卡納維拉爾角升空開始了它的第10次太空飛行。72秒后,因右側助推火箭密封裝置出現(xiàn)問題,飛機發(fā)生爆炸,7名宇航員當場遇難。這7名為人類開拓新疆域而獻身的勇士是:新罕布什爾州康科德中學37歲的女教師克里斯塔·麥考利夫、46歲的機長弗朗西斯·斯科比、40歲的駕駛員邁克爾·史密斯、36歲的朱迪斯·雷斯尼比、35歲的羅納德·麥克奈爾、39歲的埃利森·奎恩和41歲的格雷戈里·賈維斯。
NO·3:“哥倫比亞”號解體
2003年北京時間2月1日晚10時左右,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返航過程中爆炸墜毀。這是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后,人類在開發(fā)和探索太空的過程中遭受的一次重大失敗。
NO·4:其他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
(1)人類航天史上第一位遇難的宇航員:1961年3月23日,被確定為前蘇聯(lián)首航太空的宇航員邦達連科在充滿純氧的艙室里進行緊張的訓練。休息時,他用酒精擦完身上固定過傳感器的部位后,隨手將酒精棉扔到了一塊電極板上。結果,艙內(nèi)燃起大火,他被嚴重燒傷,10小時后死亡。
(2)人類航天史上第一位在執(zhí)行空間飛行任務時獻身的宇航員:1967年4月23日,前蘇聯(lián)宇航員科馬羅夫上校乘坐聯(lián)盟1號飛船進入太空后,飛船屢次出現(xiàn)故障,幾經(jīng)努力難以修復。在返回地面過程中,飛船降落傘失靈,致使飛船以每秒100多米的速度沖向地面,科馬羅夫當場被摔死。
(3)1971年6月30日,前蘇聯(lián)聯(lián)盟11號飛船順利完成各項任務,在太空實驗室中工作了創(chuàng)紀錄的24天后,在再入大氣層前實施返回艙與軌道艙分離時,連接兩艙的分離插頭分離后,返回艙壓力閥門被震開,密封性能被破壞,返回艙內(nèi)空氣泄漏,艙內(nèi)迅速減壓,致使3名宇航員因急性缺氧和體液沸騰而死亡。
NO·5:險些造成人員傷亡的嚴重事故
(1)美國水星1號飛船返回時未能落入預定水域,營救人員尋找了近3個小時才把宇航員救回。
(2)前蘇聯(lián)上升2號飛船返回時落在茫茫的雪地里,營救人員花了4個多小時才找到并救回宇航員。
(3)前蘇聯(lián)聯(lián)盟T10號飛船在發(fā)射后1分多鐘時,火箭爆炸起火,船內(nèi)宇航員啟用逃逸裝置彈離事故現(xiàn)場才獲救。
(4)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1981年11月在太空飛行時,其燃料電池發(fā)生了故障,艙內(nèi)溫度升高,功能失常,威脅到宇航員安全,結果不得不中止飛行,提前返回地面。和平號空間站內(nèi)還曾因制氧裝置故障而引發(fā)火災,但很快被撲滅。
結語:載人航天的影響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科技領域,它不僅僅、是一項科技活動,同時也是一項極其重要的社會文化活動,它承載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甚至全人類的夢想,很難有一項事業(yè)像載人航天這樣使得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高度融合。而太空探索過程中那些英雄們的大無畏精神,將對我們的子孫后代產(chǎn)生著巨大
二、載入航天歷史之最
引言:向往飛行、向往太空,是人類數(shù)千年來的夢想。幾十年來,人類在太空創(chuàng)下了一項又一項史無前例的紀錄。載人飛船、航天飛機、空間站的出現(xiàn),已使近1000人次的航天員遨游太空,其中有12名航天員登上了月球。
NO·1:飛行始祖——火藥箭
中國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發(fā)明火箭的國家。火箭最早起源于我國宋朝民間的一種玩具:起火。這種“起火”是將火藥綁在竹竿上,點燃以后,竹竿借火藥噴火的反沖力,直沖到天空中去?;鸺钤缡怯糜趹?zhàn)爭,在世界上第一次進行火箭載人飛行嘗試的,是明代一個叫萬戶的中國軍官。公元14世紀,萬戶制作了一把“飛天椅”,椅子后面捆了47枚火箭。萬戶坐在椅子上,手持兩只大風箏,讓別人點燃椅子后面的火箭,希望能借助火箭的推力騰空而起??上б宦暰揄懼螅f戶連同他的飛天椅一起被炸得粉碎。500多年后,國際天文聯(lián)合會為紀念這位世界上第一個用火箭作動力飛行的中國古代探險家,將月球背面一座環(huán)形山命名為“萬戶”。
NO.2:太空旅行第一人:尤里·加加林
前蘇聯(lián)宇航員尤里·加加林是到太空旅行的第一人。1961年4月12日,“東方1號”宇宙飛船載著他圍繞地球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軌道飛行。在這次長達108分鐘的旅行中,他飛越了40,000千米。但這是他進入太空的惟一一次旅行。不幸的是他于1968年為另一次飛行作訓練時因墜機而死亡。
NO·3:進行太空活動第一人:列昂洛夫
阿利塞·列昂洛夫是進行太空活動的第一人。1965年3月,他與俄羅斯宇航員帕維爾·別列耶夫(1925年—1970年)一起乘坐“上升2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10年后,列昂洛夫又進行了第2次飛行,他的“聯(lián)合號”宇宙飛船與美國“阿波羅號”宇宙飛船對接,兩國宇航員在太空中會合,列昂洛夫因此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NO·4:登月第一人:尼爾·阿姆斯特朗
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乘“阿波羅”11號飛船首次登上月球,成為在地球之外的天體上活動的第一人。他的月球之行,是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對此他曾說過一句名言:“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p>
NO·5: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斯普特尼克1號”從拜科努爾發(fā)射場升空。雖然這顆衛(wèi)星只會在太空噼啪作響,但它標志著人類的活動疆域已經(jīng)從陸地、海洋、大氣層擴大到了宇宙空間,人類從此打開天門,放眼宇宙。
NO·6:在太空連續(xù)工作時間最長的人
1995年3月22日,俄羅斯宇航員波利亞科夫創(chuàng)造了一項新的世界紀錄——在“和平”號空間站上連續(xù)工作了437天17小時58分17秒,創(chuàng)下了人類歷史上宇宙飛行時間最長的紀錄。
NO·7:人類首次無安全索太空行走
1984年6月7日,美國航天飛機“挑戰(zhàn)者”號宇航員布魯斯·麥坎德利斯使用載人機動裝置,離開航天飛機320英尺,完成了人類首次無安全索太空行走。
結語:讓我們深深地銘記這些人吧,正是因為他們,人類才得以實現(xiàn)千百年來夢寐以求的夢想,同時,也正因為有了他們,人類才得以在未知的探索道路上走得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