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阿蘭·弗澤林哈姆
鮑伯來自加拿大溫尼伯市,1973年以32歲之齡成為“綠色和平”(Greenpeace)的首任會長。在他領(lǐng)導下,該組織的影響力逐步遍及全球,如今在41個國家設(shè)有辦事處,會員人數(shù)多達250多萬人。美國《時代周刊》曾選他為20世紀環(huán)保英雄之一。2005年5月,他因癌癥病逝,享年63歲,他生前的努力,已為世界帶來改變。
互相調(diào)侃的好友
鮑伯的境遇和我迥然不同。我曾在英國倫敦艦隊街的報社上過班,采訪過加拿大渥太華的議會新聞,并在美國華盛頓當過白宮新聞記者。鮑伯小我10歲,16歲輟學,在屠宰場做文書員,后來進入《溫尼伯論壇報》成為送稿小弟,靠自學成功;我和太太住在溫哥華的豪華住宅,鮑伯則和妻小住在船屋里。但我們同樣左傾,同樣反權(quán)勢集團。我喜歡這個滿臉胡子、頭發(fā)蓬松、有股特殊煙味的嬉皮;他語出驚人,藐視威權(quán),幽默風趣,喜歡自嘲,笑聲響亮。
鮑伯和我后來都進入《溫哥華太陽報》。我一直夢想有機會撰寫政治專欄,但生不逢時,遇上反越戰(zhàn)及大麻盛行的年代,總編輯決定找格調(diào)相符的人來執(zhí)筆,于是選上鮑伯。鮑伯喜出望外,因而成為加拿大報界第一位反文化的專欄作家。我后來也在報上占一角,寫寫那些枯燥乏味的政治文章。同時,我倆成為好友,?;ハ嗾{(diào)侃,卻不以為忤。
“綠色和平”受打壓
1971年,鮑伯和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們試圖阻止美國在阿拉斯加州安奇卡島的核試爆。他們搭乘的24米小漁船(后來成為“綠色和平一號”)被美國海岸防衛(wèi)隊攔下,無法接近安奇卡島。地下核彈如期引爆;不過,鮑伯在船上的45天,每天都為《溫哥華太陽報》撰寫專欄,發(fā)布消息。
他的報道刊登在北美報紙的頭條,后來更成為國際新聞。他們這些環(huán)保先驅(qū)最終幸不辱命,美國政府注意到“綠色和平”的國際影響力日增,后來再也不在安奇卡島進行核試。
雖然美國、英國、蘇聯(lián)于1963年同意停止在
大氣層進行核試,改在地下進行,但法國并未給予同樣的承諾,依然在南太平洋島嶼的地面進行核試。1972年,“綠色和平”組織的環(huán)保斗士決定設(shè)法阻止。行動中,他們的船只遭法國戰(zhàn)艦包圍,稍后更被其中一艘碰撞,不得不回廠整修。次年,法國官員更登船毆打“綠色和平”組織的船長,將對方一只眼睛打成半盲,過程被“綠色和平”組織一位船員拍攝不來,并設(shè)法把底片偷運出法國,這事件后來傳遍全世界。
1985年,“彩虹勇士號”航向南太平洋核試地點途中,被法國特工在船側(cè)炸開一個大洞,“綠色和平”組織攝影師費南多·佩雷拉不幸遇害。法國政府后來承認下令進行此次突襲行動。
“彩虹勇士號”雖然遭到破壞,卻讓全球更多人反對核試?!熬G色和平”的誕生及其連串的抗議行動,引起大眾對捕鯨及向海洋傾倒有毒廢棄物等惡行的關(guān)注。環(huán)保斗士們仿效鮑伯·杭特的行動圍堵油輪、在紐約自由女神像上掛起橫幅、爬上多倫多國家塔等,爭取世人的關(guān)注,喚醒世人對環(huán)境的尊重和保護。
鮑伯坦承自己不是個客觀的記者,報道里常有強烈的個人意見。退休前,他在多倫多都市電視臺主持談話性節(jié)目,每天早上穿著睡衣朗讀各大報新聞頭條,向觀眾解釋報紙的政治立場,以及如何左右或歪曲報道。
得到世界的肯定
他長期對抗癌癥,終歸失敗。全球的報紙都報道了他去世的消息,蘇格蘭議會甚至通過提案,對他予以表揚和哀悼。
在他的追悼會上,安大略省長多爾頓·麥克迪說,鮑伯是“改變歷史的世界公民”。加拿大總理保羅·馬丁也發(fā)文吊唁。曾和鮑伯并肩在拉布拉多外海冰原跟獵海豹船對峙的保羅·華森宣布,一艘專門用來研究及作為環(huán)?;顒拥男麓?,將以鮑伯命名,“鮑伯將回歸大海”。全場掌聲久久不歇。
所有參加追悼會的來賓離開時,都領(lǐng)到一株幼苗,卡片上寫著:
珍惜你的朋友/疼愛你的家人/為所有生命慶祝/也為我擁抱這一棵樹
愛你的鮑伯
我領(lǐng)到的幼苗已長成小樹,我會永遠懷念這位改變了世界的好友。
編輯:王克峰
電子信箱:kefeng1996@gmail.com
海外星云 2006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