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楨等
《第一堂課》(0512·A版)這篇文章,讀后感觸良深。我以為作為一個老師,不能光傳播知識,更應當關(guān)注學生心靈健康成長,老師對學生無意說的一句話,學生們可以覺得溫暖也可能深深受到傷害。本篇文章如果是當老師發(fā)現(xiàn)傷害到學生自尊時,能及時向?qū)W生說聲道歉之類的話,學生也許不可能去偷東西。此文讓我們懂得:教育應該是雙向的,做個好老師才能培養(yǎng)個好學生!
江蘇省張家港市讀者趙楨
《修宗譜》(0512·A版)是一篇發(fā)人深思的文章。文中講述了西元周氏家族出
了一名市長,即引發(fā)修宗譜這一舉動,而后被臺灣的丁氏父子所知,道出了大陸周姓和臺灣丁姓的血緣關(guān)系。文章給予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發(fā):臺海兩岸都是炎黃子孫,都是中華民族的兒女,它對“臺獨”的狂叫是當頭一棒,我們都期盼著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
貴州省黔西縣讀者洪南
《丑漢與靚女》(0512·A版)這篇文章中打工者連永杰從小父母雙亡,剛參加完高考卻因為在一次意外中為搶救集體財產(chǎn)舍身救火而成為失去了讀書機會的人。他沒辦法流浪到南方打工賣苦力,好不容易賺了3萬余元準備回家娶個老婆,卻不料又發(fā)生意外,為救一昏迷少女不但被工頭趕出工地而且還被扣掉工資,可這少女一直昏迷不醒,最后終于情感動天,使那少女醒了過來……這是篇正義戰(zhàn)勝邪惡的感人故事,文章講述了一個這樣的道理:邪惡是永遠無法戰(zhàn)勝正義的。
江蘇省江陰市讀者張維
《家興必合》(0511·A版)記敘梁家莊突然收到從臺灣寄來的一筆捐款,捐款人是文若倩。村支書幾經(jīng)查找,才認定這文若倩就是離鄉(xiāng)多年的梁家君的老婆文若倩。原來梁家君、梁家明解放前被拉去當國民黨兵,家明起義當解放軍,家君在堂兄家明的槍口下被放生,家君躍馬時倒踩斷了家明的一只腳,心里十分負疚。他在臺灣念念不忘。文若倩牢記丈夫臨終囑托:寄款并回鄉(xiāng)續(xù)家譜?!凹?、興、必、合”說出共同心聲,合即統(tǒng)一。
福建省南靖縣讀者王秘泰
今天我能讀到“故事林”這本刊物,多虧縣郵遞員吾爾曼(哈薩克族)同志介紹,并幫我訂閱得來的。雖然我認識她時間不長,可自去年冬天11月第一次訂此刊物之后,今年每期按時收讀,閱讀后很過癮。
它內(nèi)容廣泛,知識性,趣味性強,從版面可以看出,它設(shè)有“故事快餐”、“百家新作碰撞”、“打工進行曲”、“社會寫實故事”,還有“學生故事天地”等18個欄目,仔細閱讀,短小精悍,內(nèi)容豐富,故事好讀耐讀,我相信“故事林”今后會越辦越好,廣大群眾會更喜歡它。
新疆布爾津縣讀者劉光元
讀罷《跑官》(0511·A版)一文,令人受益匪淺。一個有著八年副縣長經(jīng)歷的主人公蕭山,竟然這么多年了沒有揣摩透市里主要領(lǐng)導的用人標準,還要拙劣地試著去跑官,結(jié)果讓一堂生動而現(xiàn)實的政治課深刻地教育了他。雖然文章的結(jié)尾部分埋下了伏筆,欲引讀者去思考、回味;但依鄙人之見,還是略輸文采,有些不到位,使讀者對這位有些不識時務的副縣長到底有怎樣的受益不是很明了,但文章跌宕起伏的用筆還是凸顯了官場正氣之凜然。
甘肅省酒泉市讀者金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