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梓行
也許我們的世界真的老了,太多的苦難,太多的沖擊,讓人心如海岸邊的礁石,于是熱情消減,氣溫下降,于是人類的所有創(chuàng)造的激情逐漸荒涼。每天面對冰冷的鐵門,粉飾過重的人群,一些人蒼白了信仰,麻木了靈魂。于是……
人們還會感動嗎?
趴在課桌上熟睡的同學會為三尺講臺上老師汗流浹背的講解而感動嗎?
奮戰(zhàn)在高考戰(zhàn)場的學子會為母親深夜捧來熱氣騰騰的牛奶而感動嗎?
打麻將歸來的丈夫會為妻子精心準備的飯菜、床前亮著的暖暖的燈光而感動嗎?
游人會為被刻劃得遍體鱗傷卻依然傲視風霜、挺拔堅強的樹木而感動嗎?
我們會為新建的雕塑感動嗎?會為墻角的一抹翠綠感動嗎?會為一個關切的眼神、一次會心的微笑感動嗎?會為一次微不足道的幫助感動嗎……
如果拳王泰森因狂躁而狠咬對手耳朵之后痛心疾首的謝罪仍不能感動拳壇,那么拳壇將不再精彩;如果三毛精心設計的荷西的童話不能感動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戀人,那么愛情將不再美麗;如果印度洋海嘯不能讓國際社會感動而自發(fā)地開展救助,那么受災地區(qū)將變成人間地獄……
只有對世界絕望和對生命厭倦的人,才不會感動——哀莫大于心死。
只有對世界充滿憐憫之心的人,才會時時呼吸到感動的芳香。
感動是一條寬厚的河道,既承載生命,也承載世界,感動讓個體與世界達到默契與溝通。
感動讓我們以生動而有力的方式去感受生命,感受自然的靈動,感受人間的善舉。
聆聽森林中百鳥的歡唱,你會感動;
目睹母親搖哄嬰兒的幸福神情,你會感動;
面對神舟六號一飛沖天的壯舉和舉國振奮的激情,你會感動。
面對鐘南山臨危不亂而堅守崗位的學者風范和職業(yè)道德操守,你難道不感動嗎?
面對成龍致力于弘揚祖國傳統(tǒng)文化忙碌的身影、慷慨解囊的慈行善舉和“愿天下沒有窮人”的質樸言語,你又怎能不感動?
會感動,那些微小的常春藤的觸須向著太陽感動,每一次感動都是生命信息的傳遞,這是人類遠古時期傳遞到今天的遙遠的記憶。木猶如此,人又豈能無動于衷?
現(xiàn)時美好的情感被昔日美好的情感感動,一切美好的情感被相互感動著……
為追求卓越而感動,為美麗與善良而感動,為一切美好的存在而感動,那樣,我們的世界將會更精彩。
【作者系河南省鶴壁市鶴山區(qū)實驗中學,指導教師:李建軍】
點評
可以說,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是有著自己獨特的觀察和感受的。文章將世間的眾生相集于筆端,展示出一幅幅令人感動的畫面。接著又從反面說明缺乏感動的人是“哀莫大于心死”!本文既有詩的意蘊,又有散文的理趣,讀來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