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如鵬
臨床治愈乙肝并不等于根治,它們仍有復發(fā)的可能;在大量患者接受治療的前提下,103例達到這種效果不能說明任何問題
賈繼東覺得很無奈。作為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的掌門人,他這些天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向前來問訊的乙肝患者和媒體記者解釋:我們從來沒有發(fā)布過“乙肝臨床治愈”的消息。最后,實在應付不過來,只得在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的官方網站上貼出聲明,以澄清事實。
事情起因于1月13日。當天,有媒體報道說“中國103位乙肝患者實現了臨床治愈”,“摘掉了乙肝的帽子”,并特別指明這一消息來源于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和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
“乙肝能治愈了!”這一報道引起了公眾的極大關注。很多患者開始四處求證,詢問具體的治療方法以及治療費用。這讓乙肝專家們始料未及,也備感擔憂。不少人批評這一消息夸大其詞,有誤導患者之嫌。他們沒有料到一則不足千字的報道會造成如此大的影響。
臨床治愈不同于根治
1月13日的消息中最“轟動”的地方無疑是首次報道“大批患者摘掉乙肝‘帽子,不再具有傳染性,實現了臨床治愈”。
很多人都知道,自從1964年生物學家布林伯格在澳大利亞土著人身上發(fā)現乙肝病毒(當時以為是當地人所特有的,所以也把乙肝表面抗原稱為“澳抗”)以來,攻克乙肝一直是醫(yī)學界的難題。
中國衛(wèi)生部在2006年編寫的《預防控制乙肝宣傳教育知識要點》中也特別注明,“乙肝病毒感染尚無理想的特異性治療藥物,醫(yī)學科技領域亦尚未攻克有些媒體廣告宣傳的‘轉陰‘根治等難題”。
那么,這次是否意味著乙肝已經被醫(yī)學界攻克了呢?
“這和攻克乙肝有著天壤之別?!币晃徊辉竿嘎缎彰囊腋螌<艺f,“攻克乙肝是指疾病得到根治,而乙肝的臨床治愈和根治完全是兩碼事?!?/p>
這位專家進一步解釋說,從醫(yī)學角度上講,只要表面癥狀消失便是臨床治愈;而根治則意味著徹底清除體內的乙肝病毒,兩者存在本質上的區(qū)別。根治后就不會再復發(fā),而臨床治愈是疾病的癥狀得到控制,但仍有復發(fā)的可能。
103位乙肝臨床治愈者有23位來自北京佑安醫(yī)院。該院特需科主任陳新月教授承認,這23名患者不能說徹底治愈,只是他們體內的病毒量被控制在一個很低水平,至于以后是否會再次復發(fā),“有待更長時間的觀察”。
因此,這些乙肝患者雖然通過治療實現了臨床治愈,但并不等于得到了徹底治愈(即根治),仍有復發(fā)的可能。
“103例”不具說服力
這次獲得臨床治愈的103位患者,均接受了一種名叫派羅欣的治療方案。這種基于免疫重建的抗病毒治療法,主要依靠長效干擾素干擾病毒復制,控制病毒數量,同時激活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達到對抗病毒的目的。
臨床上已經明確,乙肝表面抗原血清學轉換是慢性乙肝患者免疫重建、走向康復的標志。1月13日的報道說,這些患者通過接受派羅欣治療方案,都實現了表面抗原血清學轉換(即表面抗原轉陰)。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常務委員江家驥教授說:“表面抗原轉陰是目前乙肝治療取得的最好療效?!钡淌谕瑫r指出,這并不意味著派羅欣能讓所有的乙肝患者都得到臨床治愈。
最為關鍵的一點是,這103例治愈者只是一個“分子”,但“分母”——到底一共有多少患者接受了這種治療——卻沒有報道。沒有可靠的臨床病例統(tǒng)計,這個103沒有任何說服力。
陳新月教授解釋說,此次北京佑安醫(yī)院收集到的23例臨床治愈者,并不是事先安排好的試驗步驟,所以沒有對使用派羅欣的患者進行準確統(tǒng)計。這些臨床治愈者此前多數接受過其他的治療方法,改為派羅欣治療后出現了臨床治愈的效果,只能說“他們比較幸運”。
事實上,病情穩(wěn)定的慢性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者不經任何治療每年約有1%左右的轉陰。中國有3000萬的乙肝患者,103例達到這種效果實在不足為奇。
兩類藥物各有千秋
目前,攻克乙肝的最大障礙是無法徹底消滅乙肝病毒。乙肝病毒的發(fā)現者布林伯格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乙肝病毒過于“狡猾”,它們侵入人體后,會很快與肝細胞的DNA整合在一起,使得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拿這些“混在百姓中的敵人”左右為難:要么容忍它們的存在;要么不惜“錯殺無辜”消滅它們。
醫(yī)學家發(fā)現,乙肝病毒本身并不直接引起肝細胞的病變,但一旦病毒遭到免疫系統(tǒng)的攻擊,肝細胞就會同時受到破壞,而且這個過程常常會因免疫功能的增強而反復進行,最終使肝臟組織遭到越來越多的破壞,出現肝硬化甚至肝衰竭。
因此,當前醫(yī)學界公認的乙肝治療目標并不是“徹底清除乙肝病毒”,也不是“降低轉氨酶水平”“‘大三陽轉陰”,而是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病毒,延緩疾病進展成肝硬化、肝癌。
抗病毒治療成為當前治療乙肝的關鍵?!耙郧坝泻芏嗷颊卟恢揽共《局委?,他們吃一些保肝藥、降酶藥,白花了很多錢?!闭f這話的是北京大學基礎醫(yī)學院病原生物學系教授莊輝院士。
國際上公認的抗病毒藥物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核苷類似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韋等;另一類是干擾素。派羅欣就是一種長效干擾素,它的生產商是大名鼎鼎的跨國制藥公司羅氏集團。在美國和歐盟國家,長效干擾素2000年就開始用于抗乙肝病毒治療。臨床研究證實,經過干擾素治療,確實有3%~5%的慢性乙肝患者可以達到乙肝表面抗原轉陰。
有記者證實,1月13日“乙肝臨床治愈”的消息正來自于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在“2007年肝病論壇”上組織的媒體溝通會,而并非論壇的主辦單位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也不是支持單位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
一位接觸過這兩類藥物的醫(yī)生說,消息中只說核苷類藥物的缺點“療程不固定,還可能產生耐藥性”,卻不提核苷類藥物的優(yōu)點,但提到派羅欣就只是優(yōu)點,卻不說它的缺點,顯然有失公允。事實上,長效干擾素適合人群有限,還有一定的不良反應,且治療費用較高。賈繼東比喻這兩類藥是橘子和蘋果的關系,各有千秋。
最重要的是,核苷類似物和干擾素有一個共同點:都無法確保使慢性乙肝患者達到臨床治愈的目標。
“一夜脫貧”不現實
一位患者告訴記者,看到“乙肝臨床治愈”的消息后,原以為乙肝終于有法治愈了,看來“又是空高興了一場”。他說,上一次“高興”才剛剛過去幾個月。
去年10月22日,國家科技部通報說中國治療性乙肝疫苗取得重大進展。這患者也以為盼來了對付乙肝的“終極武器”??珊髞聿琶靼祝委熜砸腋我呙缱叱鰧嶒炇?,最樂觀的估計也需要5~10年時間。
當時很多病人的心情“開始浮躁起來”,解放軍302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肝病科主任劉士敬回憶說,一些病人就“想要停下正在使用的藥物,更改當前的治療方案”。莊輝院士說:“即便是可以用于臨床了,治療性乙肝疫苗的效果也很難講?!?/p>
與乙肝患者期盼治愈的熱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們對乙肝知識的極度匱乏。
2005年出版的《中國乙肝患者認知現狀研究報告》顯示,有1/3的患者不了解乙肝致病的根本原因是乙肝病毒的感染;有62%的患者將治療目標定為降低轉氨酶水平;甚至有33%的患者將治療目標定為不切實際的“徹底清除乙肝病毒”。
一位資深的肝病專家說,很多患者將治愈乙肝的希望寄托在某一種新藥上,幻想新藥上市后“一夜脫貧”,立刻摘掉乙肝“帽子”。這是不現實的,因為攻克乙肝的道路仍很漫長。
這或許正是許多乙肝患者無法正確對待治療,總是陷入“失望-高興-失望”怪圈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