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林弘諭
一個媽媽對我和太太說,想把女兒送給我們。除了當面說,也在電郵里再次肯定:“這個女兒你們要定了,推也推不了!”
女生不小,已14歲,因為這個媽媽覺得無法再管教女兒,一直想放棄,只不過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人家”,直到遇見我們。她說,女兒在我們家,歡愉的心情就像五月花樣燦爛,她覺得這里會是孩子得到多一些“親情”滋潤的地方。
她在中國發(fā)展生意,長袖善舞,就是自責沒把孩子管好。孩子誤交損友,影響功課,甚至還有早戀的苗頭,都讓她感到非把女兒送走不可的地步。她送女兒來新加坡求學(xué),希望孩子長進,能了解媽媽的辛勞。但是,孩子不如她想象般善解人意,在這里,同樣也碰到感情的問題,這使她更心慌,遠水救不了近火,只有干著急。
她和女兒一樣有個性。例如,跟女兒搭公車,女兒故意逗她,她說了兩句,雙方翻臉,女兒負氣下車,她也不追,最后女兒不知去向,隔天才回家。她也不緊張,說習(xí)慣了。
(責任編輯王克峰)
她也常離家出走。女兒跟我們聊天時說,回中國度假時,跟媽媽吵架,媽媽慪氣也不回家;前幾天提早回新加坡,準備明年開學(xué)的事,媽媽也沒來送機。女兒也不緊張,說習(xí)慣了。兩個女人的脾氣是一樣的,誰也不讓誰。
媽媽給女兒關(guān)愛不足嗎?這方面是不缺的.而且物質(zhì)是非常足夠的。有零錢,可刷卡,每月通常會超額,媽媽執(zhí)拗不過,也隨著女兒。對女兒的關(guān)愛,也付諸行動,她可放下身邊的工作,來新加坡陪孩子三個多月,擔心她歧途深陷,至少在身邊,隨時能給予支援,又或至少,能阻止孩子犯更大的錯誤。
女兒是很明白事理的;她剛踏入新加坡機場,就發(fā)短信給母親,這么寫著:“云南的氣候轉(zhuǎn)涼了,晚上得多穿件衣服。”這不是我們身為父母最想要的東西嗎?孩子的體貼、關(guān)心,是我們用錢也買不到的!
成長需要空間、理想、溝通、體驗,最重要的是肯定。這個媽媽默認,給予女兒的肯定是非常少的,肯定不一定要跟成績對等,好表現(xiàn)就肯定,做、不好、考不好,那份肯定是更需要,也更重要,這是建立孩子自信最大的原動力。
(責任編輯王克峰)
海外星云 200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