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元
G從少年時代起就有兩個特點:一是好學習,從小就有一天不看書就無法過的習慣。他媽說他是書腐子。二是跟什么人都談得來。當年在城里給廁所看糞的老農(nóng),G也能和他談天談地,聊上半天。青年人見了鄰居那些嘮叨的婆婆媽媽們躲都來不及,可G能一直能聽到她們嘴里冒白沫,說累了為止。G的媽媽說他跟鬼都能打伙。
參加工作后,他就喜歡聽同事們吹牛,同事之間吹牛,外行充內(nèi)行的有之,半瓢水充一桶水的有之,聽者常常頂撞吹者,升級了就爭吵起來,甚至發(fā)展到動起拳腳來??蒅卻不同,總是非常平心靜氣地旁觀旁聽,無論對錯,從來不反駁人家,時而還十分謙虛地問問這,又問問那,給吹牛者加加油。所以很招人愛,與同事們的關系特別好。
G調(diào)到別的單位去工作,幾年后在全省成了文化名人。單位的這些同事都很不理解,什么都不懂的G能寫出這么多的好文章,怪得很。
G的名氣越來越大,后來被調(diào)到省里去工作了,老同事們這時由疑惑而感到驕傲,G畢竟是自己單位原來的老同事嘛。
我受市報的派遣采寫一篇關于G成功的秘訣,先到G原單位找當年的老同事們采訪,采訪結果讓我大吃一驚。
同事A說:“我早就知道這小子有出息。他呀,什么事就喜歡請教我,我都是毫無保留地教給他?!?/p>
同事B說:“按理說,他應算是我的徒弟,哪種事,都是我教他的啊。”
同事C說:“他現(xiàn)在雖然是名人,當年他可是什么都不懂,我傳授過他不少知識,有些是關鍵的東西。”
同事D說:“嘿,這小子啊,是我的學生,我學習古典文學、外國文學,那都是從童年開始的,什么韻律什么意識流,甚至寫文章的標點符號的巧用都是我教的,沒有我,只怕沒他的今天?!?/p>
那天,我到省里去采訪G先生,問及這些事情時,G先生總是笑,然后十分感慨地說:“我至今還是學生,在任何時候,在任何人的面前,我總覺得我是個徒弟。我有這么多師傅,那說明我還是很有福氣的?!?/p>
我回到市里來,又把G先生說的這些話又分別對A、B、C、D一一說到,沒有想到,他們個個像一個模子鑄出來似的,滿臉堆著笑容,是異地異時異人,而幾乎是同一個回答:“是不是啊,我這不是吹牛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