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西諦
這是一個少女實現夢想與獨立的勵志故事,也是一個從東京來到鄉(xiāng)村的女教師的自我救贖故事,同時還是一個小城集體轉變價值觀念的故事
在過去的兩三個月間,《扶?;ㄅⅰ贰@部2006年拍成的影片,囊獲了日本幾乎所有電影獎項的“最佳影片獎”,如《電影旬報》獎、藍絲帶、報知電影獎、每日電影大獎、日刊體育電影大獎等等。再加上它曾被推舉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報名片,著實引發(fā)了一陣“草裙舞熱潮”。
影片描寫了上個世紀60年代日本經濟轉型,山區(qū)煤礦陸續(xù)關閉,不得不轉變?yōu)榉招袠I(yè)的過程。盡管影片取材于真實的故事,但導演沒有刻意作宏觀的社會背景展示,寫的都是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以少女的視角來回顧這段歲月,顯得格外的清新與溫暖。
這部電影的導演李相日是韓裔,生于1974年,拍過引人注目的《69》以及《天堂失格》?;蛟S是年紀尚輕、或許是地理環(huán)境的緣故,《扶?;ㄅⅰ芬参纯桃庾龀鰬雅f姿態(tài),沒有在民俗與景觀上賣弄,而是把焦點放在近年流行的“少女勵志”主題。
福島縣的常盤煤礦曾是本州島最大的煤礦,隨著石油成為國家的主要能源,常盤煤礦不斷裁員、臨近關閉。世代為煤礦工的當地人眼看就要失去經濟支柱,于是有識之士決定在此地興建一家“夏威夷樂園”的游樂設施,解決當地的經濟困境。既然是“夏威夷樂園”,當然要有草裙舞;既然是要改善當地人的就業(yè)問題,當然要招募礦工的女兒來表演。但要思想保守,又完全沒有舞蹈功底的女孩們成為在舞臺上扭屁股、露肚臍的專業(yè)演員,真是難上加難。
這種種“難處”令《扶桑花女孩》劇情內部有著充足的動能。老練的影迷對此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套路相近于《五個相撲的少年》《五個撲水的少年》之類日本青春勵志電影;血緣則更近于《光豬六壯士》與《舞動人生》之類的反映英國工業(yè)衰落背景的影片——尤其是《舞動人生》,同樣講了一個發(fā)生在煤礦城市、家人反對孩子去學舞蹈的故事。
如果將《扶?;ㄅⅰ贩纸忾_,它既是一個少女實現夢想與獨立的勵志故事,也是一個從東京來到鄉(xiāng)村的女教師的自我救贖故事,同時還是一個小城集體轉變價值觀念的故事,將它們擰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根通俗、主流的劇情之繩。這部影片的定位本身就很商業(yè)性,所以李相日毫不顧忌地運用俗套和煽情,估計觀眾幾乎都可以不斷準確地預知下一階段的情節(jié)。
或許有人會疑惑,一部故事老套、講故事方式也老套的電影,為何會在日本得到這么巨大的贊譽?我覺得首先在思想上,《扶桑花女孩》是典型的日式主旋律。影片女主角的母親、一個普通的“選煤婦”也會擔心“萬一外國不給石油,我們又不挖煤了,國家怎么辦”,這是日本國民危機意識的冰山一角。雖未張揚這種愛國論,但影片自始至終都有“保家愛國”的精神暗流。
這是大的方面,小細節(jié)也是這部影片“閃閃發(fā)光”的地方,可謂淚中帶笑、笑里含淚。以至于我這樣已經對俗套和煽情相當反感的觀眾,看到那些因為父親與兄長下崗而為了家庭苦練舞蹈的女孩們終于在臺上花枝招展的時候,也禁不住泛起一種喜悅的心酸。在電影語言上、藝術和情感上,這部電影都不那么“深刻”,只是完全契合多數普通人的悲歡心態(tài)。李相日導演輕巧地回避了歷史與生命的殘酷,只將影片當作是和淚而笑的精神暖爐。
《扶桑花女孩》的成功,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因素,那就是女主角蒼井優(yōu)。年僅21歲,她就憑借本片獲得了約十項最佳表演獎,如果你看過巖井俊二的《花與愛麗斯》,一定記得她最后的一段芭蕾舞,在《扶桑花女孩》的結尾她也有一段美妙的草裙舞。除了舞姿,蒼井優(yōu)在電影中將一個花樣少女的憂郁、倔強、靈性、可愛都展現得淋漓盡致——或許不能說她演技精湛,但形象與表演絕對貼心。